《1.6研習:微信好文章的擬標題法則》

【導讀】

“?標題” 究竟在微信運營中占據(jù)什么樣的地位?

有人說微信是“內容為王”,有人則說做個“標題黨”;

有人說“內容決定轉發(fā),標題決定打開率”。

更有人說“內容是做給關注者看的,標題是做給未關注公眾平臺的人看的”;好比深夜發(fā)媸徐老師,發(fā)文標題是省略號也還是會有很多人點開她的推送;當然能像徐老師那樣的畢竟是少數(shù)。所以如我們這般的絕大多數(shù)該如何去運營自己公號的標題呢?

只有當明白了微信文章的傳播流程,我想自然心里有底了!

(不會畫圖。。。)

圖片展示的只是第一次傳播,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我想都是一樣的道理!

在我看來,一個好的微信標題就猶如宋仲基老公的臉,王凱的手,當然還有巴大仁的顏值!

法則一:引發(fā)好奇心、吸引力

你知道在朋友圈,大家留給一個文章標題的時間是多長嗎——最多2秒。所以在這兩秒的時間內必須有足夠的吸引力去讀者打開文章,引發(fā)讀者足夠的好奇心。

引發(fā)好奇心的方式有三種,第一種是我們生活中潛藏的好奇,第二種標題中自帶矛盾,第三種說話說一半(這種見的多)

舉例:

法則二:顛覆常識

我們都知道“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真正的好文章,不僅僅是劍走偏鋒還能自圓其說,而是它能夠提供你看待世界的新鮮角度,對你當下的生活態(tài)度有所啟發(fā)。

舉例:

法則三:情感共鳴

某天突然接到老婆大人(鄉(xiāng)村教師)的電話,哭訴在學校受到委屈,原來是和學生發(fā)生了一些矛盾,學生家長找到了學校!

晚上就看到老婆在朋友圈分享了篇文章(本人老婆幾乎不發(fā)朋友圈);文章大意說的是在教育改革的基礎下,老師如何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學生打不得、罵不得等等。(原文鏈接)教書成這樣,是無奈更是悲哀!

這篇文章不管是從排版,還是邏輯上,我想都是不合格的,但卻收到了100000+的閱讀,還有36575個贊。

這也讓我認識到大眾不是想看你怎么表達你自己。而是想看你怎么表達我。

大眾想在文中找到自己!

之所以轉發(fā),是因為“這就是我”“我就是這么想的”“作者幫我說了我想說的”。

所以,好的文章、好的標題,要體察到人性的痛點,表達大眾的情感共鳴。

舉例:

終極法則:343標題分析法


343推文標題結構,指微信標題中事實、關聯(lián)、情緒三者所占的比重。

三者分別指“明確的事實依據(jù),與讀者利益相關的陳述,挑逗情緒誘發(fā)行動的語言”。

三者兼顧的例子不多,總之事實+關聯(lián),關聯(lián)+情緒,如果能做到其一也算是個好標題了。

本人經(jīng)常用的一個小技巧,認真想出20個標題,最后選一個最合適的。很多時候你覺得標題已經(jīng)很好了,沒有必要再想了,再堅持堅持還有更好的。

ps:今天不小心去看了下巴大仁運營的“家長幫”,希望巴大仁能進行一些關于企業(yè)微信的深度分享,畢竟群中運營企業(yè)微信的應該占絕大多數(sh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