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微信公眾號時間不長,關于怎么擬定一個吸引人的文章標題,也看過不少前輩的分享,大致上都認為好的標題分以下幾種:
一、按內容類型分:
1.攻略型:提供技能和知識為導向,讓用戶感覺有信息增量
2.借勢型:利用光環效應,借用名人的影響力傳播
3.制造情緒:引起用戶的情緒波動,如憤怒、驚訝、喜悅、悲傷等
4.得利型:向用戶提供優惠、獎勵等實際的利益,如促銷、抽獎、返利、試用等
二、按寫作手法分:
1.講數據:用數字,我們的大腦會更容易理解,而且想要迫切知道到底是哪幾點,這種類型簡單明了,也非常有利于手機閱讀。Takipi(一個云端軟件管理服務)研究發現,如果能在標題中有效地運用數字,那么特殊形式的數字更容易被分享。比如說,同樣是“10種方法來……”,你應該用“10種”,而不是“十種”。斯坦福商學院教授齊普?希斯(ChipHeath)和企業教育顧問丹?希斯(DanHeath)發現了“粘住”的六大原則之一就是要讓內容具體化,要多用數字和具體的事實,而不是一味地空談闊論。
2.問句類:問句通常會制造懸念,打造“好奇心缺口”,很容易引起用戶的閱讀欲望。
Upworthy大概是最成功的內容營銷公司之一,他們之所以能在社交媒體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是因為有他們有自己的特色。
Upworthy在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時提出過這樣一點:要確保每一篇文章的標題都有“好奇心的缺口”。簡單地說,就是文章的標題一定要能引起讀者強烈的好奇心,點進來后又能耐心地讀完整篇文章。
3.粗暴型:粗暴的語氣會激發強烈的情緒,情緒的波動會激發用戶閱讀的欲望
4.逆反型:我們的大腦喜歡出人意料的內容
齊普和丹在研究中提出的“粘住”理論有六大原則,其中之一就是利用“令人驚訝”這個元素。根據他們的研究,如果你說些讓人意想不到的內容,打破常規模式,這能幫助你成功地捕捉到讀者的注意力。
自己運營公眾號標題分析
2016年3月底接手該公眾號,此號于2015年4月14日建立,至接手前歷史最高閱讀是2015年4月15日
標題:"中國式"時裝買手的三件事兒(一)知其需 Know its needs
接手后第一篇文
標題:除了時裝周,你還能去哪兒?—— POD 潮流男裝采買之旅
1、借勢:上海時裝周(因為目標用戶是服裝圈人士,對時裝周關注度很高
2、問句:打造“好奇心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