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加入簡書以來,每次我快速寫完一篇小文章,我總是急切的將之投到一個個我認為合適的專欄。接下來的時間,我總是每隔幾分鐘解鎖手機看文章是否被專欄收錄,閱讀量又是多少,有沒有增加,增加的又是多少,雖然我知道一旦文章被收錄,系統自然會提醒我,但我還是忍不住打開手機去看。這樣的次數多了,總會讓我覺得自己已經被它奴役,不是被動的,倒像是我主動去要求被奴役一樣。再回頭一想,這好像違背了我的初衷。我將我的簡書注冊名取為“一畝三分地”,原因是我想在每個安靜的早晨,我在我的一畝三分地里,專心的耕種著屬于自己的故事,沒有人打擾,你看或者不看,我都在那里慢慢耕種著,不急不躁,只為自己的耕耘,而收獲是一件需要時間累積的的結果,而我好像已經偏離這個軌道很遠了。
為什么會這樣?我想這跟這個急躁的社會有關。大學期間,整個學期都沒好好學習,等到期末考時,熬了幾個晚上來學習,就覺得自己學到了好多知識,足以應對每場考試,所以學習也可以速成;為了考試拿證,從沒好好學習每個知識點,怕考不過就報一個速成班,等到考試時背背培訓班下發的重點,你看,刷技能拿證也是一件不需要時間的事情嘛;至于掙錢,那是一個很多人的大夢想,當然也包括我,可是很多人希望的卻是一夜暴富,或者找到一份好工作可以讓自己瞬間累積金錢,他們不會想著去沉淀自己,將自己所掌握的技能再一遍遍刷到熟練,然后憑借實力來獲得財富與名望,他們只覺得那個過程太過漫長,只希望財富也能突然竄進自己的腰包……在這個追求速度的時代,動不動就是深圳速度啊,上海速度啊,是的,這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快速度標志的是高效、發展快與成功。所以,這就要求每個人都得提高自己的速度,緩慢是一種對時間的浪費,對生命的褻瀆,因而每個人都繃緊神經快速的去完成每件事情,學習需要速成,掙錢希望暴富,開始一項工作,又總是覺得它應該以最快的速度來給予自己回報。如果你的速度慢下來了,你就會覺得自己與周圍的一切都好像格格不入了,所以你就會變得焦躁與焦慮,似乎自己被所有的都拋下了,自己太過落后了。
每當在網絡上看到那種具有工匠精神的人,他們數十年如一日的鉆研技術,將時間一點點都滲透進自己的作品里,然后打磨出一件件令世人矚目的藝術品。這才是大家,專心做自己,在自己的領域,荷月帶鋤歸,辛勤耕種著自己的莊稼,任世界快速發展,任時間匆匆流逝,任滄海桑田,我就那樣保持著自己的姿勢做著自己愛的事情,精益求精,回報與否,那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所以也不必將眼光時時盯著那個目標,只愿做好當下,做好每一個細節。到了花開的季節,它自然會開,到那時,我便弄花香滿衣,而在那之前,我只愿專心除草施肥,澆水捉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