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小別離》熱播,很多人說這是中國中產(chǎn)階段教育的焦慮,也是人到中年焦慮。雖然我兩個未中,但我仍然很焦慮。
什么是焦慮?
百度百科說:焦慮是人類在與環(huán)境作斗爭及生存適應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基本人類情緒,焦慮并不意味著都是有臨床意義的病理情緒,在應激面前適度的焦慮具有積極的意義,它可以充分地調動身體各臟器的技能,適度提高大腦的反應速度和警覺性。只有具備某些病理性特征同時對正常的社會功能造成影響時,才成為病理性焦慮。
貌似你不說你焦慮,在這個急躁的社會你都不正常了。
為什么焦慮呢?
第一,不進則退的焦慮
其實我最近一直憂心工作,好像到了一個瓶頸,自己的熱情突然貧瘠了,對那種為了評職稱而做的教研沒有興趣了。但如果你不去做,又flop了,自己都看不慣這么沒有斗志的自己。所以焦慮了。
其二,健康的焦慮
懂懂說發(fā)現(xiàn)小孩遺傳了腺樣體腫大,雖然是個很簡單很小的手術,但小孩還小,自己各種擔心害怕。找了上海、北京、濟南、青島大醫(yī)院問了一番,網(wǎng)上咨詢了上百個醫(yī)生,觀點都差不多,找個三甲醫(yī)院就能解決。可,還是焦慮。而且是越問越焦慮。
焦慮什么?
醫(yī)生拿著手術通知單給你,你看著那一條條萬一,恐懼啊。醫(yī)院排除責任的時候,把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概率,都一一列出來,每個萬一,都驚心動魄。此刻,你會希望是自己文盲,只懂簽自己的名字就好了。
在醫(yī)院的日子,天空都是灰色的,心情都特低落。空間只有那張床,你多想去外面撒野。甚至覺得掃地的阿姨都比自己強,最起碼可以拖著自由身,到處拖地。
朋友生病住院后回來,開始每天健康跑5公里,遇到不想堅持,就強迫自己去醫(yī)院看看,聞聞消毒水,看看形形色色的病人,那就跑吧。
我們每個人都祈禱自己平安無事,但花無百日紅,生老病死是常態(tài)。我以前不明白為什么有人看不起病,不是有社保,有農(nóng)村合作醫(yī)療嗎?后來才知道,這些都是后報銷,后結算,可你要先付費啊。
強烈建議我們的義務教育應加一門課,醫(yī)學基礎知識。掌握一些基本的護理知識,同時加強自我的認識。無知除了無畏,還有無知恐懼,恐懼才是扼殺意志力的主因。特別是當問題出在你身上的時候,別人所有的安慰,都是多余的,感同身受只是一個名詞而已。
三,階級固化的焦慮
小時候的愿望很簡單,考上大學就好了,仿佛大學神通廣大。但工作后才發(fā)現(xiàn),其實中國普通高等教育帶來的紅利早就消失了。就像接力賽,因為我們的爸爸,甚至爺爺那些棒落后了,所以到了我們這一代你奮起追趕,也被甩在后面了,即使趕上了,也是末班車。階級層次的固化是什么?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經(jīng)常聽到的某某出生音樂世家,某某家里世代為醫(yī),某某律師的兒子是法官......這么一想,還蠻悲觀的,所以你焦慮嗎?
焦慮的時候,我們會產(chǎn)生應激反應,但這反應的生成物是什么?我們傳統(tǒng)的思想了,生而為人,傳宗接代,所以就有了把寄希望于下一代,下一代的希望在哪兒,教育唄。前兩天在群上傳的朝陽區(qū)學區(qū)房事件,就把朋友圈刷爆了。這多角戶型,490萬,算面積都要做輔助線呢。教育,焦慮啊。
這么說來,做教育還是有前途的,我又有點兒不那么焦慮了。
焦慮什么啊。焦慮有什么用?
但如果你不焦慮了,是不是無欲無求了?那也挺可怕的。
總之我人未到中年,未到中產(chǎn),我焦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