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部分
治療師對病人的全部反應=反移情(被來訪者勾引起來的)+咨詢師的移情(自身未解決的內心沖突)
咨詢師的移情——咨詢師自己沒有解決的內心沖突,被投射到他跟病人的關系中。
移情——一個人把早年與父母親的關系轉移到與咨詢師的關系上來。
反移情——咨詢師能夠非常充分地利用自己跟來訪者在一起的感受,這個感受本身就是反移情。反移情是探索另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最好的工具。
一致性反移情——痛著你的痛,愛著你的愛,悲傷著你的悲傷。一致性的反移情是深度共情。
互補性反移情——在來訪者強大的勾引下,咨詢師成功的補充進去了,成了他早年的一部分。
處理互補性和一致性反移情就是當咨詢師發現自己有互補性反移情的時候要試圖尋找一致性的反移情。
判斷投射的絕招——一個人心理有什么,他就對別人有什么敏感,或者他就有好的鑒賞力。
投射就是把自己的感受加到另外一個人身上。
邊界不清楚,主客體分離不好的人更容易投射。邊界不清楚是投射的結果。
投射過度就會造成病理性的狀態,靈活的一個對外界的變化,具有現實檢驗的能力。
反感和喜歡的本質是一樣的,反感實際上是沒有辦法言說的喜歡。
關于移情和投射的關系,借用于趙蕾的一句話:移情是投射的結果。
這個還需要進一步思考和學習。
(二)關于自我覺察部分
聲明:以下所有的投射,移情與反移情都是和我自己有關。
我最不喜歡的一個人——AL
我不喜歡它的什么呢,她的高傲,她說話的方式直爽,她的吊兒郎當,不認真。
我不喜歡她的地方,不也是我所欠缺和壓抑的生命力嗎?我對它的反感,或許是深深的喜歡,只是暫時不被理性所接納。
我接受不了她的高傲,是我自己就高傲,接受不了自己的高傲,同時也無法接納卑微的自己。
我接受了她說話的方式,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確切的說是,我接受不了自己,優先考慮自己,從而希望別人也最好不要優先考慮自己,最好先估計我的感受。我這是自私的表現吶。我犧牲自己,為別人,你也要犧牲掉自己,為了我。這是付出綁架,自以為是。
我接受不了她的吊兒郎當,不認真,是我無法接受我的不認真。凡事凡時都要求自己認真,這是不可能的。過度死磕那是較真,不靈活。
愛玲作為主持人那一次,她試了三次視頻,主持的也非常棒。我通過行為看到這個女人身上認真,負責任。關鍵的事,認真做;重要的事,用心做;其余的事,隨心做。
關于愛玲,我只是將我的不認真,自私高傲的自己,這些不喜歡的部分,打包投射到她身上,讓她替我背了一個黑鍋而已。這就是真相。
LL——我的感覺事有種弱弱的,低低的感覺,同時我有些看不上的感覺。
關于這部分,我感覺是我自己對弱,低,比較敏感。是因為我自己有這些特質,所有我對他們才有特別的鑒賞力。
關于看不上的時候,我還說到里面有對我父親的投射。說到看不上,我又加了一句,逃避,不負責任,這是關于我對老公的一些移情,沒有拎清直接用在了人家李龍身上,這是很不公平的。初學見諒哈!
這涉及到親密關系我的界限很不清晰的問題,也就是我經常拎不清,父親,老公。原生家庭里,沒有處理好女兒父親的關系,女兒和母親的關系,對于父母之間的關系,我心里又有一些小心思再越位思考。
親密關系里,我的位置更多的是孩子和父母的角色,根本很少伴侶的角色。這其中在夾雜著我對他的看不上,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
同時,我也有拯救情節,用拯救老公來滿足當年想拯救老爸的愿望。所以,我的生命中,會不斷地吸引弱男。
我總結了一下,我對男士大約有兩種情感:一種是親近喜歡,一種是看不上。
對于,比我高很多,無論是身份,地位,能力,高很多的人我都是很佩服,親近,喜歡;
對于,和我年紀相仿,能力相當,看起來不如我的人,我自動會瞧不上。
我感覺第一種的喜歡,更多的是對父親優點打包投射移情的結果。
第二種的不喜歡,更多是對父親缺點的投射和對同齡人之間比較的結果。因為我們家我是長女,家中無男孩,爸媽內心也想要個男孩。于是我內心有種女孩不比男孩差,甚至更強。天哪,我婚姻中,應該也有這種模式在吧。
關于對女性的部分,原來普遍對女性好感都低,這是源于我內心對母親刻板印象的固化,固著。她其實很好的一位母親。今年,無論和母親年齡相仿的女性,還是同齡女性,都好了很多,越來越和諧融洽。這源于我對母親的重新認識和對我妹妹的敵意比較的放下。認清自己,活在當下。
關于馬老師提到的兩點,第一點:染,拎不清,我已經意識到;第二點,憤怒就憤怒的表達。她在提醒我,學會一致性表達,做真實的自己。
總結:我看的所有的好的,不好的,這些都是關于我自己的。
每個人外面沒有別人,每個別人都是不同時期的自己。
——來自明心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