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子
現實生活中,總有人癱在床上、窩在角落、抱著手機、刷著微博想許許多多的事情,可是有些事情越想越心傷,那些關于孤獨、關于惆悵的言論在不經意間總是感同身受,那些醍醐灌頂的雞湯干貨又瞬間給人力量,精神在這樣一張一弛的過渡下拉長了拖延的影子,身心疲憊的熬夜兒努力掙開熊貓眼絞盡腦汁依然想著遙遠的明天。
我們是一群有夢想的人兒,時間越久,從自身找到的陋習越來越多,想要自我救贖的想法雖愈來愈強烈,但支撐行動的意念又怎樣樹立?
這些感受,我們都有,可是自我救贖,又要怎樣行動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心智,所謂的心智是那種不拖拉、認準方向毫不回頭向前走的決心。
其次是認知,所謂的認知也是聆聽心底最深處的聲音,它想去哪里?它想要什么?看看自己的雙手,這雙手能為自己帶來什么?
最后是改變,改變即是在心智、認知基礎上的一種行動,這個改變是明智的,它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你的行動和思想,最終走進心底最深處的聲音。
就拿工作舉例子:
有多少人在工作中真正體現了自我價值?
又有多少人只為了拿著薪資期待一天天快點過去?
時間越久,這些只拿薪資的人后來又怎么樣了呢?
他們的自我價值一點點消耗掉,心底抱怨的聲音越來越強烈,在自我救贖的路上反方向越走越遠。
有個小學弟這樣問過我,“你給我介紹個工作吧?”
我一頭霧水的問他“什么工作?你想找哪一方面的工作?”
他說“我也不知道,地點最好在鄭州、最好雙休、最好薪資待遇還不錯。”
那一瞬間我覺得他好天真,像一個溫室的王子,只能意味深長的告訴他“你先想好自己想干什么、能做什么再說吧。”
這樣的迷茫狀態每個人都會遇到過,甚至一旦有了這種迷茫頓時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白白活了那么多年,你有我有大家都有的這種狀態不足為奇,重點是如何度過迷茫期?也就是自我救贖。
這個方向就類似于大學時學過的“職業生涯規劃”,老師講過的那么專業知識并沒有認真聽過,只是那時沒有危機感,甚至會覺得難以學以致用,其實自我救贖與這些有關。
自我救贖怎么行動?
1.擺脫拖延癥,達到起床靠爆發力、睡覺靠意志、行動靠心智時這才是第一步。
2.運動和旅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這些老道理我們都懂,其實我并沒有認為運動是為了健康,在我的意念里運動是減壓和靜心的一種方式,尤其是一個人一圈圈圍著操場跑步,可以聽歌、可以聽電臺、可以思考,這種身心俱動的思考更能帶給自己更大的力量。旅行只是為了見識更多新鮮奇妙的事物,然后不斷告訴自己這個世界還是有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身心愉悅的狀態下更需要旅行這個調味劑。
3.學習,從我們咿呀學語時就在學習,古人說的“活到老學到老”現在才懂得其中的奧秘。曾經以為熬過高中、大學,等到自己可以工作時就再也不用學習了,后來才知道只有學習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學習改變著思維、行動和方向。
4.不要熬夜,偶爾可以隨心所欲的熬夜一次,這里所說的不要熬夜就是不要每天都要熬夜。人在深夜時最容易胡思亂想,也是在深夜時才最脆弱,各種負面情緒接踵而至,慢慢消耗第二天的精神。
自我救贖也應該有其他的行動,比如說增強自我滿足感和欲望感,在認知自我、肯定自我基礎上找到挑戰自我的勇氣,千萬不要被一時的欲望消耗掉自己的信心和夢想。
朋友圈有一朋友發了這個狀態“好想辭職,可是很糾結到底辭職還是不辭職,程序猿的工作好累。”其實這是剛剛畢業沒多久的小姑娘說的一句話,從小嬌生慣養的她面對每天繁忙的加班也會被工作磨得沒有勇氣。
雖說她是嬌生慣養的女孩,但她是一個獨立、執行力強、做事認真負責的姑娘,生活中她是那種拖拖拉拉什么都可以無所謂的女孩子,工作脫身一變成了大姐,帶著幾個比她年紀還大的男生努力工作,因為別人不如她,好多人建議她辭職,也有好多人說堅持堅持吧,誰的工作不是這樣呢?
我知道她總會辭職的,現在不走只是為了學習公司更多的知識,抱怨歸抱怨,但她心底仍然有自己的盤算,學了更多技能以后跳槽到老家。
身邊越來越多的人為了工作不斷考證、為了晉升開始提升專業知識,面包的生活人人都會有,重點是會什么?為了達到某種境界能付出更多的代價嗎?
畢竟,這個世界不是一勞永逸就能舉手可得別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