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序言--《卡拉馬佐夫》的主題和哲學在米嘉向阿遼沙自白的一章里已經點明:“美這個東西不但可怕,而且神秘。圍繞著這事兒,上帝與魔鬼在在那里搏斗,戰場便在人們心中。”陀氏認為每個人心中都藏有一個魔鬼。他給友人的一封信中寫道:“貫穿全書的主要問題,正式我自覺和不自覺地為之苦惱了一生的問題:上帝是否存在?”萬一上帝不存在怎么辦?那么,對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來說,世界就只能是魔鬼的鬧劇,別的什么也不是。倘若如此,就“無所不可”,干什么都是合法了,甚至包括犯罪。
老大德米特里、老二伊萬、老三阿遼沙分別象征人的肉體、理性和精神的不同方面,而私生子斯乜爾加科夫則代表被侮辱、被傷害和被剝奪繼承權者。這些人物統統粘在一張道德哲學的晚上,誰也休想掙脫。上帝與魔鬼為爭取控制他們的靈魂而廝殺。
作為一個藝術地體現哲學思想的小說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無論在俄國還是全世界都是數一數二的。有人把他在自己的全部創作中孜孜矻矻(ku)地苦心探索的專題概括為四個R,即揭示人的心靈隱秘(revelation of man's secret heart)、革命(revolutiion)、俄羅斯(russia)和宗教(religion)
在大多數時候,人們,甚至惡人,要比我們想象中的他們幼稚得多、天真得多。其實我們自己也一樣。
設若他(阿遼沙)認定靈魂無法不滅,上帝并不存在,那他就馬上去加入無神論者和社會主義者的行列。因為,社會主義不單單是一個勞工問題或所謂第四等級問題,而主要是一個無神論的問題,是無神論在當代的表現以及恰恰在不要上帝的情況下建造巴比倫塔的問題;建塔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從地上登天,而是把天挪到地上來。
他十分清楚地懂得,俄國老百姓飽嘗勞累和憂患之苦,尤其是一貫遭到不公正的待遇,一貫深受自己和人世間的罪過折磨,他們最大的需要和安慰莫過于目睹一件圣物或一位圣者,對之匍匐膜拜。
“如果說我們周圍是罪過、不義和誘惑,那么地上某處終究有一位圣者賢人;他那兒有公道正義,他知道真理;這就是說,真理在地上不會消亡,那么它總有一天會來到我們身邊,像預言所許諾的那樣統治整個大地?!?/p>
(佐西馬長老對費堯多爾-巴甫洛維奇說的)主要的是勿對自己說謊。對自己說謊和聽自己說謊的人會落到這樣的地步:無論在自己身上還是周圍,即使有真理,他也無法辨別,結果將是既不自重,也不尊重別人。一個人如果對誰也不尊重,也就沒有了愛;在沒有愛的情況下想要消遣取樂,無非放縱情欲,耽于原始的感官享受,在罪惡的泥淖中完全墮落成畜類,而一切都始于不斷的對人和對己說謊。對自己說謊的人最容易慪氣。要知道慪氣有時是很開心的,對不對?一個人明明知道誰也沒有冒犯他,而是他無端臆想自己受到了冒犯,信口雌黃故作姿態,夸大細節混淆視聽,抓住只言片語大做文章,——這些他自己也知道,可還是動不動就慪氣,慪得有滋有味,慪得其樂無窮,就這樣直到真的懷恨在心……。還是站起來吧,坐下,我懇切地請求您,要知道這一切也都是虛偽的姿態……”
老百姓的悲痛有長期積在心中默默忍受的;它深沉內向,無聲無息。但也有向外宣泄的悲痛;它會以眼淚的形式迸發出來,從那一刻起便轉為連帶哀訴的號哭。這種悲痛尤其多見于女人。但它并不比無言的悲傷好受些。號哭只能痛快于一時,其代價則是進一步刺激和撕裂心中的創傷。這樣的悲痛甚至不愿別人給予安慰,它自知無法解脫,索性以痛攻痛。號哭只是一種不斷刺激創傷的需要。
(一位女地主和佐西馬長老的對話)我閉上眼睛,心想:既然人人都有信仰,那么這是從何而起的呢?有人認為,這一切最初是由恐懼而起,人們害怕森嚴的自然現象,便產生出種種想象,而這些想象中的事情其實都是沒有的。我在想:照這么說,即使我一輩子都有信仰,我死了以后照樣什么都沒有了,只有‘墳上會長出牛蒡草來’,像我從一位作家的書上讀到的那樣。這太可怕了!怎樣才能把信仰找回來?事實上,我僅在很小很小的時候信過,那時反正什么都信,自己什么也不想……怎樣能證明其存在?現在我來到此地,就是為了匍匐在您面前求您這件事。如果我再錯過眼前這次機會的話,那么此生沒有人能回答我了。拿什么來證明其存在?怎樣才能確信無疑?哦,我真是太不幸了!我舉目四顧,發現周圍所有的人對什么都無所謂,差不多人人如此,現在誰也不關心此事,只有我一個人受不了。這真是要命,真是要命!”
? ? “毫無疑問,是這樣。但要證明實在辦不到,確信其存在則是可能的?!?/p>
? ? “怎樣確信?通過什么?”
? ? “通過切實的愛的經驗。您要設法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去愛世人。隨著您在愛世人的實踐中不斷取得成功,您也就會逐步相信上帝確實存在,相信您的靈魂確實永生不滅。如果您在愛世人的努力中達到完全忘我的境界,那時您必將堅信不移,任何疑惑哪怕想窺探您的心靈都不可能。這是經過了驗證的,確實如此?!?/p>
主要的是力戒做假,力戒一切弄虛作假,尤其要力戒向自己做假。您得提防這一點,每時每刻加以警惕。此外,既不要嫌棄別人,也不要嫌棄自己。凡是您覺得自己內心存在什么要不得的想法,那么,您自己發現這一點本身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把它凈化了。您還要力戒恐懼,雖然恐懼只是一切做假的后果。在愛的征途上永遠不要害怕您自己的怯懦心理,甚至對您在這過程中的不良行為也不必怕得要命。很抱歉,我不能對您說什么動聽的話,因為與夢想中的愛比較起來,切實的愛是一件嚴酷和令人生畏的事情。夢想中的愛圖的是急功近利、立竿見影,渴望做出人人注目的壯舉。懷著這樣的夢想確實連命也舍得,只要這過程不持續很久,而是像在舞臺上那樣快快結束,只要人人都瞧著他表示贊許。切實的愛則需要工作和毅力,對于某些人來說興許還是一門學問。但我可以預言,一旦您驚恐地發現,盡管您作了一切努力,您非但沒有向目標靠近,反而像是離得更遠了,——恰恰在那個時刻,我可以向您預言,您將一下子達到目的,并將在自己的上方清楚地看到上帝神奇的力量,他一直在愛護您,一直在冥冥中指導您的行動。恕我不能繼續奉陪了,有人還在等我。再見?!?/p>
第6章 不該舉行的聚會
>> 鄙人是從這樣一種觀點出發的:兩種成分——即教會的實質和國家的實質——彼此間的這種混淆,無疑將是永久的,盡管這種狀態是不可思議的,非但永遠不可能使之轉變為正常狀態,甚至想在一定程度上加以協調都辦不到,因為其基礎是虛偽。在諸如司法之類的問題上,國家與教會之間的妥協,依在下愚見,從真正和純粹的意義上說是不可能的。作為拙文對立面的那位神職人員聲稱,教會在國家中占有明確和肯定的地位。鄙人則以為不然,并向他指出:相反,教會應當把整個國家包含在自身之內,而不是僅僅在國家中占一席之地;即使由于某種原因目前還做不到這一點,那么從本質上說,無疑必須把這一點作為整個基督社會今后發展的直接目標和首要目標。
◆ 第6章 不該舉行的聚會
>> 簡言之,”帕伊西神父又說了,他在每一個字上都用了強音,“按照在我們這個十九世紀暴露得太清楚的某些理論,教會應當蛻變為國家,仿佛是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演化,然后消失在國家內,讓位于科學、時代精神和文明。如果教會不干并且進行抵抗,那就在國家內劃一個角落給它作為補償,——在現今的歐洲大地上到處都是這樣。按照俄國的觀念和意愿,不應當讓教會蛻變成國家并視之為由低級形態向高級形態的演化,相反,應當讓國家最終有幸成為教會,只成為教會,而非其他。將來定當如此,定當如此!”
第6章 不該舉行的聚會
>> 如果一切都成了教會,那么教會可以把犯罪和桀驁不馴的人革出教門,而不必砍頭,”伊萬·費堯多羅維奇繼續說?!罢垎枺桓锍鼋涕T的人有哪里可去?要知道,到那時不但必須像現在這樣離開人們,而且還必須離開基督。因為他犯了罪不僅與人們為敵,也是跟基督教會作對。當然,從嚴格的意義上說,現在也是這樣,但畢竟沒有明文規定,所以現今的罪犯與自己的良心相互妥協的情況層出不窮?,F今的罪犯幾乎都對自己這樣說:‘我是偷了人家的東西,但我并不反對教會,不是基督的敵人?!梢墙虝〈藝业奈恢?,那時罪犯再要說這樣的話就難了,除非他把人世間的教會一概否定?!巳硕煎e了,人人都偏離了正道,全人類都是冒牌的教會,唯獨我一個兇手兼盜賊才是真正的基督教會?!瘜ψ约赫f這樣的話到底是很難的,需要具備許多特殊的條件,需要各種很少遇到的情況湊在一起?,F在,我們不妨從另一面來探討一下教會本身對于犯罪的觀念。難道教會不應當摒棄目前這種近乎異教的態度?如今為了保護社會,對于受感染的肢體只是把它截去了事,難道教會不應當改一改這種機械的做法?不應當轉變觀念(不是弄虛作假,而是徹底轉變),對人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使之獲救、再生?……”
第6章 不該舉行的聚會
>> 實際上現在也是這樣,”長老忽然開言道,于是大家馬上都朝他轉過臉去,“要知道,如果現在沒有基督教會,那么罪犯為非作歹便沒有任何制約,甚至事后不會受到懲罰——我說的是真正的、而不是像您剛才所說的那種機械的懲罰。后者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刺激心靈,而真正的懲罰才是唯一有效、唯一能起威懾和馴化作用的辦法,它包含在人們自身的良知中。”
如果整個社會都變成教會,那么,不僅教會法庭能對罪犯的改惡從善產生迄今為止從未有過的影響,而且犯罪行為本身也可能真的會減少到難以置信的程度,——這話有道理。再者,教會對于未來的罪犯和未來的罪行的理解在許多方面也將與現在的觀念完全不同,教會將有辦法使被棄絕者重返社會,使圖謀不軌者懸崖勒馬,使墮落者獲得新生。
把國家撇在一邊,把教會抬到國家的位置上!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教皇極權論,這簡直是通天教皇極權論!這是連教皇格列高利七世[17]也不曾夢想過的!”? ? “您完全倒過來理解了!”帕伊西神父正色道,“不是教會變成國家,這一點必須明白。那是羅馬,是羅馬的夢想。那是魔鬼的第三次誘惑!正相反,是國家向教會轉變,國家上升到教會并在全世界成為教會,——這就與教皇極權論,與羅馬,與您的解釋完全相反,這恰恰是正教在地上的偉大使命。此星將從東方升起。”
第6章 不該舉行的聚會
>> 伊萬·費堯多羅維奇當即應道?!翱偟膩碚f,歐洲的自由主義者,乃至咱們俄國的自由主義票友,往往而且早已把社會主義的最后結果與基督教的終極目標混為一談。這個荒唐透頂的結論當然是很有代表性的。不過,把社會主義和基督教混為一談的卻不光是自由主義者和自由主義的票友們,在許多情況下跟他們一樣的還有憲兵,我說的自然是外國的憲兵。
◆ 第6章 不該舉行的聚會
>> 伊萬·費堯多羅維奇自己的軼事吧,那是極其有意思而又極其說明問題的。僅僅五天以前,本地有一次以女士居多的聚會,他在那里的爭論中鄭重其事地宣稱,世上沒有任何力量能迫使人們愛其同類,人愛人類這樣的自然法則根本不存在,如果說迄今為止世上有愛或有過愛,那并不是自然法則使然,而純粹是因為人們相信自己可以永生。
第6章 不該舉行的聚會
>> 最后他斷言,對于每一位既不信上帝、也不信自己能永生的個人來說,如我們現在便是,自然的道德法則必須馬上一反過去的宗教法則;人的利己主義,哪怕是罪惡行為,不但應當允許,甚至應當承認處在他的境地那是不可避免的、最合情合理的、簡直無比高尚的解決辦法。
第7章 酒色之徒
>> 既然我已不是基督徒,那么,當敵人逼問我是不是基督徒的時候,我并沒有說謊,因為上帝已親自撤銷我的基督教籍,理由是我頭腦里出現了這一閃念,甚至在我還沒來得及開口回答敵人之前已經撤銷了。而既然我已被革去教籍,那么有什么理由、憑哪家的公道到了另一個世界還要追究我作為基督教徒的責任,算我背棄基督的賬?事實上在聲明背棄之前,單單由于那一閃念,我受過的洗禮對我已經沒有約束力了。既然我已不是基督徒,那就是說我不可能背棄基督,因為那時我沒有什么可以背棄的。誰會因一個異教韃靼人生下來不是基督徒跟他算賬,哪怕在另一個世界?格里果利·瓦西里耶維奇,誰也不會因此而處罰他,理由是從一頭牛身上剝不下兩張皮來。即便萬能的上帝在韃靼人死后要跟他算賬,我估計那將是極輕的處罰(因為完全不處罰也不行),應該考慮到他由異教的父母生下來就是異教徒,這不是他的過錯。萬能的上帝總不能硬把一個韃靼人抓去,說他曾經是個基督徒吧?如果這樣,那么萬能的上帝說的將是十足的謊言。主宰天地的上帝怎么能說謊呢,哪怕只是一句謊話?”
第8章 咄咄怪事
>> “記住,年輕人,牢牢記住,”帕伊西神父開門見山地說,“世間的科學已匯聚成偉大的力量,特別是近一個世紀以來,對圣賢書中傳給我們的天經地義統統作了解剖。經過殘酷的剖析,過去認為神圣的一切,在世上的學者心中已經蕩然無存。但是,他們只是解剖各個局部,卻沒有看到整體,而且那種視而不見的盲目程度委實令人吃驚。事實上整體仍在他們眼前屹立不動,地獄之門也奈何它不得。它不是存在了十九個世紀嗎?它不是至今仍存在于個別人和人民群眾的心目之中嗎?甚至在那些毀壞一切的無神論者心目中,它不是和以前一樣屹立不動嗎?因為即使那些背棄基督教、反叛基督教的人自己,實質上遵循的仍然是基督的思想未變,因為無論他們的智慧還是他們的熱情,都未能創造出一個比基督早就做出的榜樣更高的理想來代表人和人的美德。至于先后做過的多次嘗試,其結果一概都是些四不像的丑八怪。這點你要特別牢記,年輕人,因為你那行將離去的長老要指派你走向塵世。將來你回憶今天這個偉大的日子,也許不會忘記我發自內心給你的臨別贈言,因為你還年輕,而塵世的誘惑如重重磨難,不是你所能經受得住的?,F在你去吧,可憐的孤兒?!?/p>
第9章 正與反
>> 某些患癆病的黃口道德家,尤其是詩人,往往稱這種生的渴望是卑鄙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卡拉馬佐夫的特征,這是事實。
第9章 正與反
>> 愛生活甚于愛生活的意義
◆ 第9章 正與反
>> 別人有別人的事,而咱們黃口小兒有咱們的事。咱們首先必須解決亙古長存的問題,這才是咱們所關心的。如今全俄國的年輕人盡在議論亙古長存的問題。也恰恰是現在,老人們反倒紛紛研究起實際問題來了。為什么三個月來你老是以期待的眼神看著我?是不是在審查我:‘你奉行什么信仰?還是根本沒有信仰?’——你三個月的眼神歸結起來便是這樣的問題。阿列克塞·費堯多羅維奇,難道不是這樣?”
◆ 第9章 正與反
>> 以前他們彼此從不了解,出了酒店恐怕四十年又互不了解,可是在酒店里巧遇的片刻間,你猜他們議論些什么?竟是地道的世界性問題:有沒有上帝?有沒有靈魂不滅?那些不信上帝的便議論社會主義、無政府主義,議論按新的模式改造全人類。其實還不是一回事?還是那些老問題,只不過是另一種提法。許許多多極有個性的俄國小青年,如今在咱們國家里只知道談論亙古長存的問題。難道不是這樣?”? ? “是的,對于真正的俄國人來說,有沒有上帝和靈魂不滅這樣的問題,或者如你所說的相同問題的不同提法,自然是首要問題,也應該是這樣,”阿遼沙說時仍然面帶安詳的笑容諦視著伊萬。
?第9章 正與反
>> 我不是不接受上帝,這一點你要明白,我是不接受他創造的世界即上帝的世界,也不能同意接受。我得聲明在先:我像小孩子一樣深信,創痛將會愈合和平復,一切可笑可悲的人類矛盾將會像可憐的幻影一樣消失,因為它們是不中用和渺小如原子的歐幾里得式人腦可鄙地虛構出來的。我深信,到了世界的大結局,在永恒和諧來臨的時刻,將會發生和出現如此珍貴的景象,它足以讓所有的心都得到滿足,足以平息所有的憤怒,抵消人類所有的罪惡,補償人類所流的全部鮮血,足以使寬恕人類的一切所作所為成為可能,甚至可能為之辯護,予以認可,——縱使這一切將會實現,但我不接受它,也不愿接受!縱使平行線將會相交,而且我將親眼看到,不但看到,我還會說平行線相交了,然而我還是不會接受。這就是我的本質,阿遼沙,這就是我的信條。我這話是認真對你說的。我故意用最愚蠢的方式開始你我這次談話,但還是引出了我的自白,因為這正是你所需要的。你要了解的不是上帝是否存在,你要了解的只是為你所愛的二哥靠什么活著。我告訴你了?!? ? 伊萬結束他那長篇宏論的時候,出人意料地動了某種特別的感情。
第9章 正與反
>> 越是愚蠢,就越切題。越是愚蠢,就越明白。愚蠢是簡單樸素的,而智慧是拐彎抹角、躲躲藏藏的。智慧是卑劣的,而愚蠢是直率和誠實的。我把自己推到絕路上,讓這次談話越顯得愚蠢,那樣就對我越有利?!?/p>
第9章 正與反
>> 我深信他這樣做是一種偽善的矯情,是出于義務所規定的愛心,是硬拉到自己身上的宗教懲罰。要愛一個人,必須讓那個人躲起來;只要他稍一露面——愛就沒了?!?/p>
第9章 正與反
>> 問題在于這是人們惡劣的品質造成的呢,還是他們的本性使然。我認為,基督對人們的博愛在某種程度上是世間不可能出現的奇跡。
第9章 正與反
>> 忽然發現我的臉與他想象中一個為某種思想而受苦的人應該有的臉大不一樣。
第9章 正與反
>> 我本想從整體上談人類的苦難,但還是專門談談孩子們的苦難吧。這樣會把我的論據規模壓縮成十分之一,但還是限于孩子為好,當然這對我并不有利。第一,孩子即使在近處也可愛,甚至骯臟、難看的也可愛(不過,我覺得孩子的臉從來沒有難看的)。第二,我之所以不談大人,除了他們可厭可惡、不值得愛之外,還因為他們已得到補償:他們吃了蘋果,認識了善與惡,變得‘和上帝一樣’??墒呛⒆邮裁匆矝]吃過,暫時還是清白無辜的。你喜歡孩子嗎,阿遼沙?我知道你喜歡,你將會明白現在我為什么只愿談論他們。如果他們在世上也苦難深重,那無疑是為了他們的父輩,他們是代吃了蘋果的父輩受過,——但這是來自另一世界的論點,非世間凡人的心所能理解。無辜者不該代人受苦,何況還是這樣的無辜!給你一個驚喜,阿遼沙,我也極其喜歡孩子。記住了,兇殘的人,暴烈、貪欲的人,卡拉馬佐夫們,有時也非常喜歡孩子。當孩子真正還是孩子的時候,比方說七歲之前,他們堅持與大人保持距離,簡直像是另一種生命體,有著另一種天性
第9章 正與反
>> 我想,如果世上不存在魔鬼,那么是人創造了魔鬼,是人按照自己的模樣造出了魔鬼?!?/p>
第9章 正與反
>> 這些虐待狂對待其他所有的人甚至頗有好感,溫良恭順,不失為有教養、講人道的歐洲人,但他們酷愛折磨兒童,在這一層意義上甚至可以說酷愛兒童。正是孩子缺乏自我保護能力這一點構成對施虐者的誘惑;孩子天使般的純真易信,他們無處可去,無人可找,——這便使虐待狂卑劣的血沸騰起來。
第9章 正與反
>> 當她在又冷又暗的茅房里用小拳頭捶擊自己有傷痛的胸部,流著并無怨恨的、溫順的血淚求上帝保護她的時候,你可明白,我的朋友,我的兄弟,你這個虔誠而馴良的見習修士,你可明白為何需要編造這個彌天大謊?據說,如果沒有它,人在世上就活不下去,因為人不可能認識善與惡。倘若要付出這樣的代價,那又何必認識他媽的什么善與惡?
第9章 正與反
>> “既然你這樣說,那就意味著……。啊,好一個潛心苦行的修士!原來你心中竟藏著這樣一個小鬼啊,阿遼沙·卡拉馬佐夫!”
第9章 正與反
>> 關于人世間其他的眼淚,盡管整個地球從地殼到地心都浸透了淚水,——我卻只字不提,我故意縮小了題目的范圍。我是一只臭蟲,并且誠惶誠恐地承認,我一點也不明白為什么一切被安排成這個樣子。我看只能怨人們自己:給了他們天堂,他們卻要自由,明明知道會給自己帶來不幸,還是從天上偷了火,所以不值得為他們惋惜。憑著我這可憐的歐幾里得式凡人頭腦,我只知道世上有苦難,卻不知道誰該對此負責;只知道一切都是互為因果的,道理簡單明了;只知道一切順其自然便可保持平衡,——但這僅僅是歐幾里得式的無稽之談,這我知道,可是照此活下去我不能同意!無人對苦難負責以及我知道無人負責——這不能使我心安理得。我需要得到補報,否則我將消滅自己。而且兌現不在無涯無垠的地方和遙遙無期的未來,而是在這個世界上,讓我親眼看到。我有這樣的信念,我想親眼看到;假如到那時我已經死去,就讓我復活,因為事情發生時我若不在,那可太虧了。我受苦受難可不是為了用自己,用我作的惡、遭的罪做肥料為別人栽培未來的和諧。我想親眼目睹鹿在獅子身旁躺下,被害人從墳墓里站起來和兇手擁抱。當所有的人恍然大悟為何一切如此安排的時候,我希望我也在場。這個愿望是世間一切宗教賴以立命的基礎,而我是信教的。
第9章 正與反
>> 如果說孩子們遭的罪被納入苦難的總額以湊足贖買真理所必須付出的代價,那么,我先在此聲明,全部真理不值這個價
第9章 正與反
>> 不,我無法設想。二哥,”阿遼沙突然說,眼睛頓時閃亮,“你剛才問:全世界有哪一個人能寬恕或有權利寬???但這個人是有的,他能寬恕一切,寬恕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因為他本人就為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獻出了自己無辜的血。你把他給忘了,而大廈就是在他身上建造起來的,人們就是向他高呼:‘主啊,你是正確的,因為你的路開通了?!?/p>
第9章 正與反
>> 意思是:‘你把一切都交給了教皇,也就是說,如今一切都在教皇手里,現在你索性別來,至少暫時別來礙事。
第9章 正與反
>> 正是現在而不是過去,這些人比任何時候都相信他們有充分的自由,其實是他們自己把他們的自由乖乖地放到我們的腳邊。但這是我們努力的結果,而你所希望的是這樣的自由嗎?’”
第9章 正與反
>> 回憶一下第一個問題;雖然不是原話,但意思是:“你想走向世界,但是兩手空空,只有一項自由的許諾,而人們由于頭腦簡單和胡作非為的天性,對之根本無法想象并且怕得要命,——因為對于人和人類社會來說,從來沒有任何東西比自由更無法忍受的了!這赤日炎炎的不毛曠野上的這些石頭你瞧見沒有?你要是把它們變成面包,人類便會像感恩而馴服的羊群跟著你跑,盡管老是提心吊膽,生怕你把手縮回去,他們的面包也就沒了?!钡悴辉甘谷耸プ杂?,于是拒絕了這個建議,因為你心想,如果順從是用面包收買的,這哪里談得上什么自由?你不以為然,說人不能單靠面包活著。但你可知曉,就為了地上的這點面包,地上的精靈將起來反對你,與你斗,打敗你,那時所有的人將跟著他跑,并且高呼:“誰能與這野獸相比?你從天上給我們取來了火!
第9章 正與反
>> 有三種力量——世上僅有的三種力量——能徹底征服這些孱弱的反叛者的良心,為他們造福。這三種力量是:奇跡、秘密和權威。
第9章 正與反
>> 整整八個世紀以前,我們從他那里接受了被你憤怒地拒絕的東西,就是他指給你看世上的萬國時向你提供的最后一份禮物:我們從他那里接受了羅馬和愷撒的劍,并宣布只有我們才是世上的王,盡管我們至今尚未徹底完成我們的事業。
第9章 正與反
>> 人類就其總體而言,歷來追求成立一定要包羅全世界的組織。世上曾有許多具有偉大歷史的偉大民族,但這些民族的發展水平越高,就越不幸,因為他們比其他民族更加強烈地意識到在全世界范圍內把人們聯合起來的必要性。????
第9章 正與反
>> 但是他們會真的感到高興,原因與其說是面包本身,不如說他們是從我們手中得到的面包!因為他們記得太清楚了,以前沒有我們的幫助,他們掙得的面包卻在他們手中變成石頭,而他們回到了我們這邊,石頭卻在他們手中變成了面包。徹底服從意味著什么——他們的體會實在太深、太深了!人們一天不懂得這道理,便一天得不到幸福。
第9章 正與反
>> 有這樣一個為首的人已足夠形成整個羅馬教會的真正指導思想,指揮其所有各支大軍和耶穌會教士的最高思想。我可以坦率地告訴你,我堅信在這一運動的領導者中間從來不乏這樣的人。誰知道,或許羅馬教皇中也有這樣的鳳毛麟角。誰知道,這個被詛咒的老人如此執著、如此獨特地愛人類,他的精神或許至今存在于一大批這種絕無僅有的老人身上,并且決非偶然,而是作為一種約定的現象存在著,像是一個為保守秘密成立已久的秘密會社,旨在向不幸的弱者保密,為的是讓他們感到幸福。
?第9章 正與反
>> 卡拉馬佐夫式的……卡拉馬佐夫式下流的力量?!? ? “就是說沉湎酒色,把靈魂扼殺在腐化墮落之中,是不是,是不是?”
第9章 正與反
>> 這個奇怪的細節像箭一樣在阿遼沙憂傷的腦海中飛快地閃過,此刻他的思緒是憂傷的、悲哀的。
第9章 正與反
>> 他總覺得有某一個人或某一件物在什么地方,就像有時近在眼前的什么東西那樣,忙于事務或高談闊論的時候可能很久不覺其存在,其實你的心情明顯地煩躁易怒,幾乎在受折磨,末了總算想到拿走那件無用的、往往是不值一提、非??尚Φ臇|西——放錯了地方而被遺忘在那里的雜物、掉在地上的一方手帕、沒有藏進柜子的一本書,等等,等等。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氤氳之氣從香爐里裊裊升起,而陽光通過教堂圓頂的小窗向我們傾瀉下來,爐中的香如層層煙波向著日光升騰,仿佛融化在上帝的榮光之中。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偉大就偉大在其中有個奧秘,——過眼煙云的人間凡事在此與永恒的真理碰在一起了。永恒真理的效應在塵世真理面前得到了顯示。造物主像在創造天地的最初幾日每日贊嘆“我造出的東西是好的”那樣,看著約伯,重又贊嘆自己的創造。而約伯在稱頌上帝的同時不僅為他效力,也是為他千年萬代綿延不絕的全部創造效力,因為這正是他的使命。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昔日的悲痛會漸漸轉為祥和安謐的歡樂——這正是人生的一大奧秘。溫良明凈的老境將取代熱血沸騰的青春。我每日都要祝福初升的太陽,我的心依舊在為它唱著贊歌,但我已經更愛夕照,愛長長的斜暉,愛隨之而來的淡泊寧靜的回憶以及從我漫長幸福的一生中浮現的一個個親愛的形象——凌駕于這一切之上的則是上帝的真理,感化眾生、消弭爭斗、寬恕一切的真理!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只有人民以及人民未來的精神力量才能使我們那些脫離土壤養分的無神論者皈依。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每個人還對所有的人負有罪責,您這一論點完全正確,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尚Φ氖牵瑹o論在什么地方如今人的頭腦都開始無法理解,真正要做到高枕無憂,關鍵不在于個人如何獨自苦干,而在于人們齊心協力。但這種可怕的自閉狀態也總有到頭的日子,那時人們將恍然大悟,過去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現象是多么不自然。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確實,確確實實,修士中間也有許多寄生蟲、縱欲者、放蕩鬼和下三濫。一些在家的有識之士指著這等修士的鼻子大罵:“你們這些懶漢、社會冗員,靠別人的勞動為生,是無恥的叫花子?!比欢奘恐邪卜质丶?、酷愛孤寂和在寧靜中虔誠祈禱的也大有人在。但較少有人指出這些修士的存在,甚至根本避而不談;如果我說俄羅斯大地能否再次得救或許就取決于這些安分守己、酷愛在寂靜中禱告的修士,人們卻會驚訝萬狀。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世界宣稱已經自由,尤以近來為甚,可是我們從他們的自由中看到的是什么呢?只有奴役和自戕!因為世俗社會說:“你有欲望,那就滿足你的欲望,因為你和大富大貴的人擁有同樣的權利。不要怕滿足欲望,甚至還應有更多的欲望,”——今日的世界便是這樣教導的。世俗社會認為這便是自由。這種擴大欲望的權利會導致什么后果?對富人來說是自閉和精神自戕,對窮人來說則是眼紅和謀殺,因為權利是給了,而滿足欲望的辦法尚未指明。他們聲稱世界將越來越趨于統一,通過縮短距離和利用天空傳遞思想正日益形成一個友好的大家庭。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他們把自由理解為擴大并盡快地滿足欲望,從而扭曲自己的天性,因為許許多多愚蠢無聊的愿望、習慣和荒唐透頂的臆想會在他們身上滋生出來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教士的道路則另當別論。勞身修心、持齋和祈禱,甚至遭到恥笑,其實只有這條路才能通向真正的、實在的自由。只有摒棄過多的、不必要的需求,克服妄自尊大并通過勞身修心加以鞭撻,才能在上帝的幫助下獲得精神自由,進而達到精神欣悅的境界!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如果民眾處于自閉狀態,我們便與世隔絕。民眾如能像我們一樣虔信上帝,不信神的活動家們即便有真誠的心和超人的智慧,在我們俄國也將一事無成。這一點你們要記住。民眾將迎擊無神論者并且戰而勝之,彼時將出現一個統一的、正教的俄羅斯。要保護民眾,愛護民心。對他們要潛移默化。這是我們修士的天職,因為俄國的民眾心里裝著上帝。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得救之道將來自民眾,來自民眾的信仰和順從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我們偉大的民眾有一種品質使我終生為之驚嘆,那就是他們的尊嚴,壯美的、真正的尊嚴。我親眼見過,我可以證明,我見過并為之驚嘆,盡管我們的民眾有著某些惡習和貧窮的外貌。他們沒有奴才相,這在歷經長達兩個世紀的農奴制后尤其難能可貴。他們不講究外表,舉止隨便,但絲毫沒有侮慢之意。他們報復心不強,忌妒心不重?!澳愀毁F,你聰明,你有才華——好得很,愿上帝賜福于你。我敬重你,但我知道我也是人。我敬重你,而不忌妒你,從而我也在你面前顯示我有人的尊嚴?!?/p>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將來定會這樣:即使最墮落的富人到頭來也會因自己富有而愧對窮人,而窮人見他如此恭順,也會諒解并且欣然作出讓步,對他誠實的愧疚同樣以誠相待。請你們相信,最終一定會這樣,此乃勢所必然。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既然你們說我們的觀點是空想,那么你們什么時候能蓋成自己的大廈?什么時候能單靠自己的頭腦,不靠基督的幫助建立起公正的秩序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尤其在看到人們的罪過時,你不禁要問自己:“是以力克,還是以仁愛之心爭取?”你要始終選擇以仁愛之心爭取。若能一舉作出這樣的永久性決定,你將征服整個世界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小說的發端就能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早年深受的幾處影響的痕跡。例如他此時深受俄國哲學家和思想家Nikolai Fyodorovich Fyodorov的影響。Fyodorov推崇基督教中“凡人通過向耶穌對先輩的過錯進行彌補達到救贖與重生,從而達到天下大同” 的理念。
來自百度百科
>。朋友,事實真是這樣,一旦你真心誠意地為所有的事和所有的人承擔責任,你立刻就會發現,實際上果真如此,所有的罪過都該由你負責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時代背景~來自百度百科
俄羅斯是個信仰東正教的國家。 自從公元10世紀末俄羅斯公國皈依基督教以來,俄羅斯民族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東正數“成了俄羅斯人精神的基礎”,東羅馬帝國滅亡以后,俄羅斯人把莫斯科稱為第三羅馬,認為世界精神生活的中心已經轉移到了俄國,巨大的使命感和神圣感使信仰與道德在俄羅斯人民的心目中既有終極意義也具有實踐價值。對俄羅斯人來說,基督教信仰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問題,而是承裁了社會、道德、人性等多層面的復雜內涵。但是,19世紀農奴制改革以后,俄國資本主義經濟迅猛發展引發的物欲橫流、道德淪喪,使整個俄羅斯社會四分五裂,危機四伏。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我們這里開始了一個普遍‘隔絕’的時代。大家隔絕、孤立,任何人都企圖創造出自己的、新的、前所未聞的東西。任何人都舍棄了原先思想和感情中共同的東西,并從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開始。任何人都想從頭開始。他們毫不惋惜地割斷了原有的關系,每個人都自由行動并僅僅以此感到欣慰,……同時,無論在什么問題上幾乎不存在道義上的一致;一切都四分五裂,而且甚至不是四分五裂成小團體,而是成了個體了?!薄拔覀兊纳鐣]有基礎,沒有形成行為難則,因為根本不存在生活。巨大的震蕩,一切都停頓了,一切都在衰敗,似乎一切都被否定和不存在。而且不像西方只限于表面,而是在內部,在道德上?!痹谶@種情形下,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民主革命運動日漸高漲,知識界關于社會主義、革命民主主義、無政府主義、西歐主義、斯拉夫主義等各種理論學說的論爭也紛紛揚揚。
各種社會思潮尤其是無神論的強烈沖擊,使俄羅斯傳統的價值體系陷入困境,上帝存在的自明性受到懷疑,從而使“上帝是否存在”的話題成為當時的時代難題。
>世上有許多東西我們看不見,然而作為補償我們被賦予一種神秘而寶貴的感覺,感覺到我們與高高在上的另一個世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況且我們的思想感情也不在這里扎根,而是在塵世之外。所以哲學家們說,事物的本質不可能在世上窮究到水落石出。
第10章 俄羅斯修士
>> 世上有許多東西我們看不見,然而作為補償我們被賦予一種神秘而寶貴的感覺,感覺到我們與高高在上的另一個世界保持著密切的聯系,況且我們的思想感情也不在這里扎根,而是在塵世之外。所以哲學家們說,事物的本質不可能在世上窮究到水落石出。
第11章 阿遼沙
>> 仿佛觸摸得到一般,他越來越分明地感到有一股堅定的、像這天穹一樣不可動搖的力量正在注入他的靈魂。某種思想似乎已在他的頭腦里登堂入室——終其一生不變不忘。他趴下時是個脆弱的少年,站起來將成為一名矢志不移的堅強斗士,這一點他在自己狂喜的那一刻猛然意識到、也感覺到了。阿遼沙此后一輩子絕對不會忘記那一刻。
第14章 大男孩和小男孩
>> 學生們在課余時間玩戰爭游戲或強盜游戲——這也是萌芽狀態的藝術,是青少年心中萌生的藝術需要,這種游戲有時甚至比劇場里的演出構思更巧妙,差別僅僅在于人們上劇場去看演員表演,而青少年做游戲自己就是演員。這很自然?!?/p>
第14章 大男孩和小男孩
>> 我一直不來是因為愛面子,是利己主義的自尊心和我說了算的控制欲在作怪,我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可鄙的毛病,盡管一輩子都在拼命克服它。
第14章 大男孩和小男孩
>> 您現在就不恥于承認自己不好的、甚至可笑的一面。如今誰有這樣的勇氣?沒有人。人們甚至認為反躬自問已經不再有必要。您就做一個跟大家不一樣的人吧;哪怕只有您一個人與眾不同,您也堅持下去,不要跟大家一樣?!?/p>
第15章 伊萬
>> 一種堅毅和理智的品質在她的眼神中似乎得到了鞏固。某些精神上的嬗變也漸露端倪,總是讓人感到柔中見剛的潛力和不可動搖的決心。眉間額上出現了一道垂直的細小皺紋,為她清秀的面龐平添幾分凝思,乍看起來,甚至近乎冷峻。別的不說,即以原先的浮躁為例,如今已蕩然無存。
第15章 伊萬
>> 格露莘卡在卡捷琳娜·伊萬諾芙娜家中侮辱了她,阿遼沙目睹她們大吵大鬧的這一幕后回修道院去,途中在田野里與德米特里相見,此信正是米嘉在那個晚上寫的
第15章 伊萬
>> 他‘無所不可’。這還不算,即使那個時代永遠不會到來,但由于上帝和永生反正都沒有了,那么這個新人可以成為人神
第16章 錯案
>> 與他兩個弟弟的‘全盤歐化’和‘民粹精神’不同,他似乎體現著不加藻飾的俄羅斯——哦,不是整個俄羅斯,不是,否則那還得了!然而,我們的俄羅斯媽媽從他身上還是呼之欲出,我們如嗅其味,如聞其聲。
第16章 錯案
>> ?因為他具有大起大落的卡拉馬佐夫性格——這正是我所要講的核心問題——這種性格能兼容千奇百怪的相反極端,能同時看到最高處和最深處,既看到直上云端的崇高理想,也看到極端墮落的萬丈深淵。
第16章 錯案
>> 這等人的性格博大寬廣,猶如我們的俄羅斯母親,他們什么都能包容,跟什么都能共處!
第16章 錯案
>> “受傷害的本性和心中的負罪感能為自己實施比世間任何法律制裁更徹底的報復!
第16章 錯案
>> 據我估計,這段歷程剛開始時,罪犯坐在示眾的囚車上,一定覺得在他前面生命之路正未有窮盡。然而,屋宇不斷后退,囚車仍在前進——哦,不打緊,離另一條街的拐彎處還遠著呢,他還若無其事地向成千上萬盯著他瞧熱鬧的人群左顧右盼,照舊臆想自己是跟他們一樣的人。
第16章 錯案
>> 卡拉馬佐夫能仰望九霄云外,也能俯視萬丈深淵,而且是在同一時間
第16章 錯案
>> 我們那輛橫沖直闖的三駕馬車在沒命地飛奔,可能在奔向滅亡。全俄各地早已有人高舉雙手呼吁制止這種不顧死活的狂奔。如果其他國家的人民暫時還給發瘋一般猛沖的三駕馬車讓路,也許根本不像詩人[10]所希望的那樣出于敬意,只不過出于恐懼——這一點請注意。他們閃開是因為害怕,也可能因為厭惡,這還不算糟糕,指不定哪天他們不愿讓開了,面對飛馳的幽靈排成一道堅固的城墻,為了拯救自己,拯救進步,拯救文明而主動擋住我們這種無法無天的狂奔!我們已經聽到這種來自歐洲的憂患之聲。這樣的聲音已開始時有所聞。不要去刺激他們日益增長的憎恨,不要作出容忍親子弒父逍遙法外的判決,這無異于厝火積薪!……”
第16章 錯案
>> 這時卻馬上表現出極端殘忍而又無比精明的謹慎感——這是我們聽到的說法。就算如此,就算如此。在某種情況下他被描繪成心狠手辣、高瞻遠矚,猶如高加索的山鷹;而一分鐘后他又變得眼瞎膽小,活像最窩囊的鼴鼠——這正是心理學的奧妙所在。但既然他那么嗜血、狠毒而又精細,以致打死人后還從墻上跳下去,僅僅為了看一下他的見證是否活著,那又何必在他的這個額外受害者身旁耗費足足五分鐘,還可能樹立新的見證?何必用濕手帕抹去被擊倒的老仆頭上的血,還讓這方手帕日后成為他的罪證?不,既然他那么精細而又冷血,不如跳下去干脆用那根杵子在倒地的老仆頭上再猛擊幾下,把他徹底干掉,不留活口,豈不是什么后患也沒有了嗎?
第16章 錯案
>> 憐憫和善意之所以有可能萌生,正因為在此之前他問心無愧。
第16章 錯案
>> 您創作出來的會不會是另外一個人?如果被告果真身負他父親的命案,難道他就如此麻木,如此沒心肝,居然在這樣的時候還情意綿綿,甚至考慮如何向執法人員?;ㄕ??
第16章 錯案
>> 怎樣處理?應該這樣:讓兒子站到父親面前,正經八百地問他本人:‘父親,告訴我,為什么我應當愛你?父親,你得向我證明我應當愛你?!绻@位做父親的答得上來并能向他證明,那么這就是一種真正的、正常的父子關系,不是僅靠神秘主義的偏見維系,而是建立在理智、清醒和嚴格合乎人道的基礎之上。相反,如果做父親的無法證明,——這個家庭也就完了;他不再是兒子的父親,而做兒子的從此獲得自由,今后有權把自己的父親視同陌路甚至視為自己的敵人。
第17章 尾聲
>> 你想通過磨難使自己變成另一個人;依我看,你只要一輩子記住,不管你逃到什么地方,永遠記住那另一個人——對你來說,這就足夠了。你不接受背十字架的巨大苦難,只應促使你謹記自己有更大的義務要盡,而今后縱貫你一生的這種意識或許比到那邊去更加有助于你獲得新生。
第17章 尾聲
>> 我不是為圖快活、為找幸福而逃跑,我是真正去另一個流放地,也許跟西伯利亞不相上下
第17章 尾聲
>> 要知道,最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今后的生活中對身心最有益的感受,莫過于某種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童年時代從故鄉故居保留下來的回憶。關于你們的教育問題人們經常向你們談起,而某一段從童年時代保留下來的美好而神圣的回憶或許正是最好的教育。如果能帶著很多這樣的回憶走向生活,這個人便可終生得救。即便只有一段美好的回憶留在我們心中,有朝一日它也會有助于我們得救。或許將來我們甚至會變得兇惡,甚至不能懸崖勒馬而干出丑行壞事,或許會拿別人的眼淚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