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著手機屏幕上的留言,突然有些怔忡,“你還在寫東西嗎?”,原來我以前給人的印象是很愛寫作的。我有點恍惚,我很愛寫作嗎?這兩三年來,我寫的東西寥寥無幾,都是在情感十分強烈時的有感而發,而大多數時候的靈感和想法就只是在腦中盤旋后,在生活的瑣事和安逸中不翼而飛或消散殆盡了。等到我真的提筆想寫下什么些時,卻文思枯竭,無甚可書。那時才真真體味到“才盡”的感覺,就算勉強寫下,也覺得蒼白無力,空洞枯槁。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認真地回顧,我是什么時候開始變化的呢?怎么這般悄無聲息?我上一次因為看水而震撼時疾跑回家,狂筆疾書時的情形還歷歷在目,還有憤慨于應試制度的有感而發,還有國慶獨自一人落寞時的情感描繪,還有,還有很多——而現在我還有什么呢?也許只還剩下大學里的一年半時光。
當初我是如何熱烈地執著于“寫些東西”啊,常常因為文字的激昂和不屈而灑淚,常常因為字里行間的情感表露才知道自己并非孤獨地行走。那時,我并不孤單,我有著來自靈魂的共鳴,有著來自筆尖的陪伴。
后來——后來,我漸漸在成長的過程中迷失,幾乎放下了寫作。我被這個復雜繽紛的世界花了眼,幾乎失去了我靈性的特質。我偏好于文字所不能企及的影視的動態畫面和視覺享受,我沉溺于大學的松散和自由,漸漸變得合群,變得與他人無異,險些失去了本真,險些放下我本該一生為之奮斗的事業。
圖片發自簡書App
我打開鍵盤,輕輕敲擊,回復朋友“偶爾寫寫,以后會堅持寫的”。
我喜歡你執筆沉思微笑的樣子,請相信你永不孤單,堅持寫下去吧。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