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晨讀關鍵詞:新的理解。
目目把晨讀寫成了夢境。
對夢境新的理解。
一.你所踩過的坑都是因為你相信了錯誤的想法
這句話太經典了,經典到美。
愛因斯坦說,簡單就是真理,一會兒就睡著了,真理往往是最美的。
一個能引起你情緒的東西,必定包含著你的某個固有觀念。
一個人的行為,必定是某個想法所導致。
一個人的行為模式,往往是他內心的展現。
“見得越多,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少”
我非常喜歡這句話。
見得越多的人內心的想法往往就越多,看的越多的人,也接受了很多的想法。
于是他們對這個世界的偏見就越來越少。
不僅僅是因為這世界變得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對自己的偏見越來越少了。
當年我來貴陽的時候,很多人都說這個地方很不好,窮山惡水還有傳銷,但是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都沒來過這里。
從我過來之后,我發現并沒有那么亂和差嘛。
來到這邊之后,還發生了一件好玩的事,這邊人都會說自己的物價很高。
后來我發現到一個新地方,當地人都會說自己的物價比別的城市高。
但是在我親自感受一下,卻覺得都差不多嘛。
這些人估計都有一個錯誤的想法:
他們認為,沒見過的地方或者是說離自己比較遠的地方,一定沒有本地好。
即:我所得到的就是最好的,別人那里都是壞的。
人生就像由一個一個的坑所組成,你見的越多,對自己的偏見就越少。
對這個世界的容忍度就會越高,對情緒的控制力就會越強。
估計這就是榮格所說的,我們人要發展出很多不同的人格來應對各種狀況。
最終這些不同的人格令我們強大。
二.對夢境新的理解
之前說過了,夢境不是玄學。
夢境不是預示。
夢境不是胡扯。
夢境是內心的反映,是現實的延續,是當下精神的切片。
夢如實的反映了你的內心。
現在問題就來了,你的內心是什么呢?
上文中我們說了,我們的內心由一個一個的想法組成。
包括我是誰,這個世界是怎樣的,這個世界是怎樣對我的。
由此構成了我們對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這便是我們的內心世界。
雖然貧瘠,但是卻想法無數,見得越多,便能夠使我們的內心更加充實。
夢境表達了我們內心的想法。
對某個人對某件事或者對自己的想法。
這些想法共同構成了我們的夢境,只不過夢境是用圖像的方式表達,而不是語言文字。
這是因為圖像的信息量更大,而語言文字相對貧乏。
新的看法:
夢境是一種現實,有時候會發現,在夢中過得更真實。
好像夢境才是最真實的世界。
好像這個世界是仿照夢境而創造出來的。
不免會有這種感覺,而越學越深也會產生這種感覺。
舉個例子:
在最原始的時候,我們是沒有房子的,我們需要安全感,于是在四周受了四個木塊兒來擋住風,擋住野獸的襲擊,由此獲得了安全感。
這四個木塊漸漸的演變成了現在的房子。
所以房子自然就有安全感的意思。
也許這個世界就是潛意識所創造的。
“我們所創造的,只不過是遵循了內心而已”
“包括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