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信,這個古老而又傳統的溝通方式,早已被微信,微博等互聯網溝通工具所取代。有多少人還記得自己曾經靠書信去溫暖彼此,靠書信與外界聯系?
隨著時代變遷,別說寫信了,現在連能好好認真寫字的人都少了。走在大街上,低頭族隨處可見,每個人都靠著一部手機緊密的與外界取得聯系,卻很少在和身邊的人交流與溝通,仿佛手機里那些認識,不認識的人對他來說才是最重要的,這些人才值得花時間精力去維系的。
在《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這部影片中,湯唯和吳秀波二者飾演的男女主角,就是以寫信這種溝通方式來交流,許多人都吐槽說太矯情,假文藝。我想這些吐槽的人大概是沒有經歷過靠書信來彼此交心的經歷吧。
我上初中的時候,非常流行交筆友,我記得當時我參加了《萌芽》雜志搞得一個活動,把自己的通信地址發給雜志社,雜志社會把所有人的通信地址整理打印出來并郵寄給每一位參與者。
當我拿著滿是名字和地址的名單錄時,很是興奮,里面幾乎有近千人,仿佛覺得每個人都是我的朋友。我把每個人的名字及地址都認真的看了一遍,最后挑了一個名字我看起來喜歡的人開始寫信。至于信的內容我早已記不清,但至今卻還記得當初那份等待信件的焦急心情。
現在想來,那時候的少女情懷,都在那一張張的書信中。懷著一份喜悅和莫名的忐忑,在等待那種見字如面的感覺,心臟悸動、遐想翩翩的時光,那些對寫信和品讀來信情有獨鐘的感覺,回想起來,真是無限的美好。
而如今,再也找不回當年的那種感覺。大家早已用電腦和電話代替了書信,也習慣了用手機、電話或E-mail這些現代化的通訊工具致謝和報平安。從電話、PP機、手機到QQ、郵件、博客、論壇,光速般的變化,往往讓人瞠目結舌。在數字化的今天,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越來越不青睞書信這種緩慢的信息傳遞手段了。
我不知道,曾經帶給人們無限美麗、細膩情感的書信,還能不能被人們珍視,這種美好的文體,還會不會繼續存在下去?
我也不知道,享受完手機、電話和E-mail這些“快餐”之后,除了留下短時間的激動之外,隨時間煙消云散后,人們會不會覺得厭煩和無奈?
若還有機會,我愿意像電影中演的那樣,通過書信手寫的方式去認識一個人,一個同樣熱愛此種溝通方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