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光環效應
我們會將別人某方面的好理解為全方位的好,所以會有“以貌取人”“顏值即正義”的說法。
做法:判斷時排除醒目的特征。
002 替代途徑
通過冒險或是無驚險取得相同的結果時,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在可能毀滅的可能性面前,辛勤勞動踏踏實實取得的結果其價值要大得多。
003 預測的錯覺
由于預測失敗也并不會對所謂的“專家”造成什么重大的損失,未來各方面的預測會非常多。
請謹慎的對待它,大多數情況下是不靠譜的。
004 框架效應
話語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對方做出的反應也會大不相同。
005 行動偏誤
比起等待人們更傾向于做出一些行動,雖然這些行動并不能改善局面。
做法:在沒有更好的分析情勢之前不要行動。
006 不作為偏誤——你若不是答案的一部分,你就是問題的一部分
放棄救一個人和主動導致一個人死亡,雖然都是死亡。但前者的不作為“看起來”更無害些。
遇到問題要想辦法解決。
007 自利偏誤
成功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失敗了都怪罪于環境。我們應該警惕這一點。
008 享樂適應癥
當我們遇到天降橫財或是突然遭遇不幸的情況,我們以為我們會幸福/痛苦很久,但事實上這種感覺很快就會消失,大腦會隨著時間適應新的變化。
009 聯想偏誤
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從經驗中吸取教訓改善下一次的行為,這一點本身是好的。但是不要過分解讀。
010 認知失調
就像寓言里那只吃不到葡萄反說葡萄酸的狐貍一樣,我們本意是想吃葡萄的,但我們暫時吃不到很痛苦怎么辦呢?只好對大腦撒個謊,編個理由讓我們心里更舒坦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