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發現,當我們站在問題或困難抉擇路口的時候,我們總是對面對多條選擇無所適從,根本無從談起該如何抉擇,眼前就好似煙霧籠罩,以為看清楚了可以選擇的方向,但仍不敢踏出一步。
抉擇的路誰都無法避免,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出相對正確的選擇呢?
?
首先我們來看看,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我們都會怎么思考問題。
當還是我們還處于懵懂階段的時候,看事物基本都是對半分的,不是好就是壞,不是多就是少;但當我們長大后,隨著我們認知的拓展 ,眼前的事物再不僅僅是對半分那么簡單,看問題也不再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在我們眼里,此時我們所看到好的、善良的一面,換一個環境來講有可能你又會認定這個人是十足的壞蛋。
故此,好與壞,善與惡等并不絕對,也沒有絕對沒有那么簡單,如果你在評估一個人還是用單一視角看問題,那也太單純了。
批判而又客觀的看待一件事情,不讓自己的情緒陷入其中,以上帝視角看問題,很多時候會把全局看得更加透徹,做出的決策也會相對客觀。而當我們對一件事情產生偏見的時候,我們內心的選擇往往是這種偏見的根源所在。
認識我們常犯的思維誤區
1.以偏概全 就好比說你處到到一個城市,在經過多次的詢問當地人后終于順利到達目的地的時候。你會認為這個城市的人是多么友善。這就是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而當在該城市同當地人打交道過程中多次遇到挫折時,往往會特別憎恨這座城市,愛的越深,恨得越劇烈。
2.眼見為實 比如,如果飛機失事,必然會很大程度引起關注,這個時候你多半會認為乘坐飛機是非常危險的工具,但是,你知道嗎,論坐飛機與坐汽車的安全性,每公里的死亡率,乘坐飛機要比乘坐汽車安全22倍。但從另一個層面講,認為飛機比汽車危險往往是因為你恐高,心中的安全感沒有接觸地面來得更直接。
3.先入為主 也就是說當你第一次遇見一個人的時候,對方的良好表現在你心里留下不錯的變現,當某天這個人被報道出某丑聞時,你第一反應就是,驚嘆,然后說:不會吧,他是個多么好的一個人,怎么會呢?第一印象,會導致你對某些事、某些人的好壞、善惡的判斷,脫離現實,甚至不可撼動,往往由你的心里感受所左右。
以上3個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行為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尼曼認為產生偏見思維誤區的主要原因。
我自身陷入的思維魔咒又在哪里?
我畢業后,家里要求我留在離家近的城市,甚至極力勸阻我去另一個城市生活工作的意愿,理由是工作地點離家里近方便照顧家里;工作在家這邊關系都在等等。
但我知道他們的勸說雖然非常有道理但并不是適合我,說實話我是極其厭倦關系這樣一個成分存在的,也不是我在吃酸葡萄,依我的性格是不愿意捆綁在某一施壓之下,并做出妥協的,況且我知道回去后,后續的違心及煩心事就多如牛毛,離自己的內心也會越來越遠。
比如擇偶問題,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都不容易,肯定會從中無限干涉或者更是會從多角度層面上為你物色一個他們認為的不錯對象,當然他們很有可能是將你當作商品出售,一旦這樣的婚姻成立,那么他們圈子當中的利益結合就牢牢的拴在一起,這樣的婚姻又有何幸福可言?
又比如工作方面,會從多方面千方百計讓你加入事業單位或者是公務員行業,因為這樣工作輕松又穩定,退休后又有“低保”吃,可是這樣一點也不好玩。
還比如說家里繁瑣的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要掩飾出來自己的成熟有多不容易,做得好當然不錯,做不好對你的詬病就不可避免。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么不容易,同時很違心的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很累。
我向來不以惡意的心態去揣摩別人,但是這次我就這么做了,而且也不后悔。
別掩飾了,我知道你不想回家工作的深層原因就是怕出去嫖被熟人認出來嘛,不要掩飾啦,在這個色欲橫飛的年代,守那點清規戒律沒必要,放縱自己嘛,我知道,離家遠在周邊都是陌生人,就算是買個娃娃,充氣的又沒人知道,“賭要近賭,嫖要遠嫖”嘛。
老媽總說:看吧,叫你在家工作你偏不,家里有什么事都好商量,又方便,多好。
老媽說這話的時候,我心里總是非常苦澀,要知道,要是我想在家里工作那還會違背這么多親朋的勸阻。對,沒錯,其實你也可以說我這是絕對的自私,自私的想把自己裝進套子中,遠離那些是是非非的“易燃易爆的危險品”。
自古來說,忠孝兩難全,為了自己的夢,我只能對不起孝了。《窮爸爸富爸爸》書中講了同樣一個小孩擁有一個窮爸爸和一個富爸爸。窮爸爸總是要求孩子走安安穩穩的道路,而富爸爸卻要孩子能用商人的視角來看這個世界。我也有一個窮爸爸和一個富爸爸,我的窮爸爸是家里的世俗傳統觀念,而我的富爸爸是我所接受的這個世界最精英的那撥人給我傳送的觀念,教我如何看這個復雜的世界,教我如何在這個復雜的世界獨善其身,把自己當做CEO,在不斷奮進的路上為自己打造獨一無二的精品。
放棄一件事情并不容易,沉沒成本已經在那里,如果不立馬決斷放棄本身目前所擁有的沉沒成本就會越來越大,最終變得更加無法自拔,但是很多人是知道這樣一個道理的,但為何還有人有那么多煩惱,雖然在他們腦袋里早已有了答案。
因為還有一個放不下的關鍵因素在主導著心中的決策,那又是什么?
試錯成本,很多人并不想打這個毫無勝算的仗,也并不想讓自己陷入無法自拔的境地。成,當然不錯,敗,又是否能承受壓力。誰也沒有把握說一定會怎么樣。
外國也存在關系,但這種關系是建立在法度以及原則的基礎之上,我可以為你提供引薦、也可以為你提供信息等資源,但至于成與不成取決于你個人的能力與運氣,除了這些誰也幫不上。
中國人的關系往往并不是一種理智的關系,這種非理智性會造成很多的問題,而我想做的是在相對公平的起點,靠實力說話,雖然這會很難,但這是我認為的心安理得的決斗方式。尤其在邊遠地區,這樣的關系更加是亂上加亂,有關系、有錢辦事往往就方便快捷得多,而這樣的辦事過程中很大可能會處于踐踏法制以及原則而致使有能力的人喪失相對公平較量的機會,這不是我想要的,我也做到。
還是回到那個經久不衰的問題,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至于什么是好,什么又是壞,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呢?
也可以成長 出品
微信號 ykyadolesce
圖片來源:圖片源于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