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顆覺醒的腦袋,從生活的小事出發,見微知著,成長自己!
這一篇內容的是關于我在拖地時覺察筆記。
生活中的我其實不太喜歡搞衛生。
因為覺得打掃衛生需要花我大半個下午的時間,掃完拖完就覺得時間過去了,本來周末就該休息,結果在干活,導致最后感覺沒怎么休息,沒有葛優躺的刷刷短視頻、看劇,心里總覺得過了個假周末。
以往的我,拖地習慣只愛拖表面的,就是那些目光所及就能看到臟不臟、干不干凈的地方。而凳子、桌子、堆放東西的這些邊邊角角的地方就會習慣性的忽略跳過不掃。
主要也是懶,就是這些地方大家都看不到,拖起來又費勁,所以就不掃啦,眼不見為凈。
事情發生了變化是我婆婆五一過來住的幾天影響的我。
五一期間,我婆婆過來廣州住了20多天。和她相處的這些天,每天下班回家,不僅有已經做好的可口飯菜,還有發現看見屋子亮堂了,整潔了,看著她把小屋打掃的干干凈凈、衣物整理的整整齊齊,心情是好的。
今天是她回老家后,自己第一次打掃、拖地。
今天我打掃的時候,剛開始我還是和以前一樣,拖地時習慣性的大范圍只拖目光所及的地方,看上去干凈就行。
慢慢的,在拖地的過程中,我腦中有一個聲音告訴我——外面陽臺可以拖拖。emmm....小矮桌下的暗角、還有椅子的邊邊角角其實也可以順帶拖了(這些地方之前我都不拖的)。
不拖不知道,一拖嚇一跳。
原來這些邊角位置這么臟,藏了這么多的頭發、塵絮。
當時內心還是有兩個聲音在做斗爭,內心真不想去清理這些位置,清理這些地方讓我多洗幾次拖把,因為太臟了(笑哭),但是行動上也沒閑著
可見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婆婆在廣州待著的這20多天,她的愛干凈、把家打掃的干干凈凈的行為在我心中種下一個種子,居然在她回家后,我拖地的方式都有了改變。
當我內心還帶著抗拒的小情緒拖地時,突然覺得——這些角落里藏起來的塵絮頭發就是我之前怎么掃地、拖地之后過一兩天就覺得家里又臟臟的原因嗎?
這些塵絮在角落里被我們嫌麻煩、圖方便而省略了它,但只要垃圾還在,風一來,風一吹,這些之前被藏起來的塵絮會被吹得地板到處都是,2天過去后,新舊加一起,地板有臟臟的了。
思緒慢慢飄遠,突然我覺察到之前掃地的風格很像我平常做事的風格。
做事把事情大體地做好就行,當有些小細節做不做都可以時,我都選擇不做,或者拖到后面再做,或者留個手尾,很少一次性做好方方面面,沒有追求極致做好的習慣。
那這個做事的留下的手尾會不會就像掃地一樣,被忽略的小細節,又變著法的以另一種方式出現?
仔細想想......
生活中,工作中,有時總感覺事情做不完,瑣事多多。或許就是這些被我留下手尾的事情導致的我瑣事多多。
那些被忽略的小細節就像未打掃的塵絮,存在即為隱患。只有解決,才能一勞永逸。
看見了自己的行為,就有了改變過去行為模式的機會。
保持覺察,希望借著這次的覺察,讓自己改變過去的做事的方式。
做事時,當自己腦袋里的小聲音響起——這個可以以后再做;這個不做也沒關系,影響不大...當這些小聲音響起時,就想想角落的塵絮,只要不解決,這些問題都在,存在即為隱患。只有解決,才能一勞永逸,讓自己在這些瑣事里解脫出來。
——————
后記
這篇覺察日記是5.23日下午寫的,當我覺察到自己有這個習慣后,現在4天過去了,我還是存有舊行為模式,但是當我覺察到自己又陷入舊模式時,我會腦袋一咯噔,提醒自己——舊模式又出現啦,我就會提醒自己“這個要做、不能懶,存在即為隱患。只有解決,才能一勞永逸”。
然后又把注意力拉回,從微習慣開始,從當下改變,把舊有模式變成好模式,所以,每次當我自己做了之后,內心是喜悅的,覺得又一次戰勝了過去的自己。
感恩有婆婆的影響,向好行為學習,看見美好,過怡然自得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