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引用自村上春樹的“當你跑步時你在想什么”。在我看來,跑步和獨處是兩種類似的狀態(tài)。一樣的單調(diào)乏味,也一樣的自我沉醉。
人生在世,難免獨處。尤其是當今社會的人類,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處,無論是單身或者非單身人士。我單身,所以獨處自然是我的常態(tài);我雖然戀愛結(jié)婚,但請彼此給對方獨處的空間,空間變成男人女人之間的口號。
單身的獨處,大概蘊含了“我并不是真的想獨處,只是不想失望”無聲的控訴。結(jié)婚的獨處,有些時候大概也隱藏了“兩個人比一個人更寂寞”的無奈。人真是矛盾體,到底要怎樣才好?
如果忙慣了,閑下來獨處時還真坐立不安。上班的時候,總想著有好多事要做,我要看書、看電影、學畫畫、學英語......可是當我真正離職有大把時間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時,我就像一顆跳跳球,沒有辦法安定下來。捧著書,也就翻到小說第一頁,從地毯挪到沙發(fā),再從沙發(fā)挪到床上。就這樣虛度了幾天,心越發(fā)慌,乃至渾身都感到無力疲軟。沒有事情可做的閑暇開始讓我胡思亂想:渾身乏力、食欲減退,我是不是得了什么絕癥?再看看地毯上散落的頭發(fā)和蠟黃的臉色,心里一緊,我肯定是得病了!頓時身體更發(fā)虛了,更站不起來了,只能散(懶)在床上。我都生病了,我什么都干不了,除了躺在床上玩手機。
獨處是一種能力,而剛從人群中走出來的我真的無能。我需要有“三陪”,陪吃陪喝陪聊,我渴望有人和我一起浪費時間虛度光陰。
當然生活總是會時不時給你一記耳光,終會讓你直面你想逃避的問題。獨處這件事,你別想躲開。可只有當你直視那些難耐的苦澀時,苦澀才是有價值的,它會真正讓你成長和強大。
慢慢的,我會給自己做點美食。其實算不上美食,但只要簡單并保證健康就足以。網(wǎng)上那些復(fù)雜的美食只會把你搞累,除非你有興趣。我曾經(jīng)一度懷疑人為什么要浪費那么多時間在吃飯上,能不吃飯該多好。
獨處是乏味的,人生有時就是挺乏味的。但生活的樂趣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點上香薰,開瓶紅酒,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作伴。你可以適當浪費下時間,虛度下光陰,活在資本主義里,這會讓你更快樂和滿足,why not?
獨處是心理掙扎的過程。我的前半生是如何流逝的,我的后半生該如何重新開始。哪些是我要的,哪些是我不要的,什么是我喜歡的,什么是我不喜歡的,什么是該抉擇的,什么是該改變的。每一個選擇的背后都是如履薄冰,每一個疑問都伴隨著人生的拐點。年輕而即將衰老的我們,在無數(shù)個獨處的夜里,都曾無助地迷茫過,一個人掰著手指頭掂量前行。
為了遠大的理想,保證健康是前提。獨處時不忘運動。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不必勉強自己。于佩爾阿姨說過:聽說練瑜伽挺好的,但我還是喜歡睡覺。自我這件衣服是絕對不能脫下的。
家里酒都喝完了,但我還是想跟你聊聊,獨處時你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