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貨幣財政體系

無論在任何國家,金融市場的背后都有一個強大的制度根源,而中國金融市場制度的根源是中央貨幣財政體系。

回望過去,中國的金融體系市場是非常發達的,秦朝有統一的貨幣,到了唐朝,貨幣達到了一個頂峰;在漢朝,有發達的商業信用體系;在唐朝,有了銀行的雛形-柜坊,有了完整的商業匯票體系-飛錢;在宋朝,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在古朝代,中國都是一個高度集權的,尤其是在秦始皇執政時,。在漢武帝執政時,對于財政,他是不懂的,出現了這個時候,桑弘羊出了一個主意,就是所有的鹽、鐵這種高利潤的行業歸國家所有,通過這樣的金融措施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中控權的金融管理方式。

對于現在的金融市場,同樣也是中央集權控制的,這樣的一種方式當然有利有弊。有利的就是國家通過集中控制金融的方式達到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結果,把需要的資金都用到了水利電能等的基礎實施,不好的一方面就是造成民間,社會的信用意識差,比如前些年出現的“非法集資”事件,網上P2P金融理財事件,因為老百姓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滿足。

還有對于A股市場的建立,完全是國家為了拯救國有企業走出困境,因為當時在90年代,國有企業面臨破產,導致國有銀行幾乎被壓垮,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采取措施設立A股,但即使這樣,老百姓的利益也是受損,因為其中的一些條款說明了這些,就是老百姓要花更高的價錢買股票,同股不同價,然后讓國有企業圈錢,而且銀行以較低的存款利率吸取老百姓的錢,然后讓這廉價的資金流到國家支持的行業企業中。對于中小企業很有可能貸不到款,即使能貸到款,那銀行也是有很高的利息。

這些現象的背后都是因為中央貨幣財政體系的歷史根源,即使在現代金融市場,它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