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細讀懸疑愛情小說。
《不要跟蹤我》這本小說,以懸疑為主,愛情為輔。作者一元老師,本身就是警察,寫懸疑自然手到擒來,情節(jié)起伏跌宕,環(huán)環(huán)相扣,令人讀來欲罷不能。我就是這樣被吸引著,一口氣,不,兩口氣,分兩天讀完的。
讀完了,該寫點什么吧。我答應過一元老師,讀完后要寫書評的。一諾千金,是不是?
然而,我不知該寫什么,從來沒寫過書評的我,麻爪兒了。
要不然,從其中一個人物入手?
好,書歸正傳。
作為一個八九十年代的骨灰級瓊瑤迷,我就談談這本書中的愛情吧。畢竟,整部小說的故事,皆由女主杜若雨的三角戀引起。在這場愛情與陰謀的斗智斗勇中,男一號白衛(wèi)男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整個故事結束時,白衛(wèi)男去世,杜若雨在墓園悼念,在他墓前讀他當年寫給她的情詩:
“我想我是一個吟游詩人,昂首闊步走在路上。如果有天我遇見你,那天一定有一場雨。”
我想象著長眠在地下的白衛(wèi)男,應該是含淚帶笑在聽。
白衛(wèi)男,這位在臨死之前為所愛之人付出一切的男人,他的愛,讓我感動,更讓我替他惋惜。
不要跟我說,這只是一場偉大的愛。唯有得不到的愛,才是最美的愛。
假設,白衛(wèi)男從一開始就知道杜若雨懷上了其他人的孩子,他會義無反顧與她結婚嗎?(白衛(wèi)男畫外音:我會的。)
這個假設成立的話,就是一個白衛(wèi)男版的瓊瑤小說《幾度夕陽紅》。女主懷了其他男人的孩子,男主因為大愛,甘當接盤俠與女主結婚。若干年后,女主仍然沒有愛上男主,男主在枯燥的婚姻生活中消磨盡了最后一絲激情,最終像《幾度夕陽紅》里的楊明遠前輩那樣哀嚎一聲:我楊明遠奮斗半生,竟是在替別人養(yǎng)老婆和孩子!
假如,白衛(wèi)男事業(yè)有成,妻子沒有去世,自身也沒有得絕癥,他會為了保護杜若雨鋌而走險嗎?(白衛(wèi)男畫外音:我會的。)
這個假設成立的話,新劇情可能是,男主有錢有勢,有情有義,黑白兩道通吃,制服欺壓女主的惡人,確保家中紅旗不倒,與女主重敘舊情,從而導致上演一場正室斗小三的狗血劇。我……我這是在腦補最新版國產(chǎn)家庭倫理情感劇了吧?
假如……
可惜人生沒有假如,正像人生沒有彩排,都是現(xiàn)場直播一樣。
這部小說里描寫的每個小人物,就像發(fā)生在你我身邊的普通人一樣。很多普通人的人生,都由一個個卑微的靈魂組成。他們的愛與恨,也如塵土一樣卑微。
白衛(wèi)男,他是一個弱者,他在與杜若雨別離十五年后的出場,境況比屢遭勒索的單身媽媽杜若雨好不到哪里去。失業(yè),喪偶,失去健康,原本生無可戀的他,得知昔日戀人杜若雨歸來,他像飛蛾撲火一樣,想抓住此生唯一可戀的一絲溫情,通過各種不可思議的手段,比如竊聽杜若雨的舉動、違法篡改親子鑒定、與杜若雨合謀殺人、為杜若雨頂罪等等,竭盡全力來贏得杜若雨的愛。這種單方面用力過猛、帶有執(zhí)念的愛,從一個正常人的角度來看是瘋狂的。這種愛,唯有發(fā)自心底的卑微所致,才會如此瘋狂。
而這部小說,通篇看不到杜若雨對白衛(wèi)男有任何愛的表現(xiàn),除了她因為婚前懷孕不想連累白衛(wèi)男之外,當然那是她做人善良的原則。她只是認為“白衛(wèi)男是一個可以依靠的男人,是真心愛著她的”,也就是說,他是一個適合結婚的對象,并非她也愛他。她與他的戀愛,只是她用來“對付失戀的一劑良藥”。(男人啊,女人如果拿你當這種良藥,你將情何以堪!)所以,在后來屢遭勒索、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她找白衛(wèi)男,仍然只是拿他當一個值得信賴的朋友。
白衛(wèi)男,他只是所愛之人的一個備胎,是所愛之人利用的一顆棋子。即使這樣,他也心甘情愿。就像張愛玲當初對胡蘭成的愛:“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里。但她的心里是喜歡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世間所有單方付出的卑微之愛,都不會有好結果,白衛(wèi)男也不例外。
我想,即使白衛(wèi)男最后沒死,杜若雨也未必會愛上他,她對他,只有滿滿的感動。這個女人,最愛的是從她身上掉下來的那塊肉,她的女兒,那個從心理上投射為她自己而不希望被父母拋棄的女兒。(這個理由,大概也解釋了她當初為什么一定要留下這個孩子。)
兩個人之間的愛,應當建立在雙方平等相愛的基礎上,才不致于失衡。如果不能在一起,留有思念,不去打擾,也是極好的結局。“最真的愛是陪伴,亦或思念。”而為了所愛之人鋌而走險,殺人放火,付出生命,則成了一種偏執(zhí)的愛。作為一個男孩的母親,我可是一千萬個反對的。這個世界的和平,終歸還是要訴諸于法制。
總之,白衛(wèi)男這個角色的塑造,帶有一定的理想主義,他有點像瓊瑤小說中一往情深的情圣,但又比瓊瑤小說中的情圣們高尚得多,至少他不會因為女主愛不愛他而跟女主唧唧歪歪。他只是一門子心思付出,就像茨威格的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那個癡女子一樣:我愛你,是我自己的事,與你無關。
“我要把一切都扛下來,我是一個垂死之人,而她,女兒尚未成年,她還有很多年要活呢,她這上半輩子已經(jīng)夠倒霉了,幾乎和我差不多。可不能讓那個死去的畜生毀了她現(xiàn)在的幸福。”(書摘)
他為愛付出的宣言,帶有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他的一生沒有出彩之處,為所愛之人扛下所有罪責,將成為他一生最后的自豪。“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個令人惋惜的悲劇人物。他的愛,是如此偉大,又如此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