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在“得到”上收聽一段音頻,是關于“論語”的一段現代文解釋,就讓皓然一起過來聽。
因為是講給成年人的,所以語速是較快的,皓然不能完全聽懂和理解。上學路上,好奇的詢問,“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的含義。
做人的基本品質
這些是中華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做人的道德行為準則,是每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人格品質。
品格的形成不是速成班里的教與授,而是生活中細微浸潤的過程。
午后時分,一段文字引起我對皓然寫作水平不高的剖析。
《八月炮火》中描寫的一段場景:英軍登陸法國戰場的那天下午,一聲夏日的驚雷在半空炸響,抬頭看是血色殘陽。
這個細節描寫來自于其中一個軍官的視覺和聽覺。好的寫作的重點大概就是細微的觀察和多讀多記的功底,缺一不可的結合吧。
用大量的閱讀去配合細微的感官活動,寫作也會是順暢的事情。
因為我自己喜愛簡練卻能準確達意的古詩詞,所以一直希望皓然,力有余的時候多記些詩詞,詩詞可以在語言匱乏的場景,提供最佳表達方案,也會因此能發現生活中更多更深刻的美。
先學做人,而后治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