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競爭加劇,人們壓力倍增,日益繁忙。很多雙職工家庭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小孩,甚至連平時的衣食、潔居都無暇顧及。在這種環境下,雇個保姆來幫助自己洗衣、做飯、打掃家庭衛生、照顧小孩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然而,網上頻繁報道的虐童事件,讓人堪憂:找個靠譜的保姆就怎么就那么難?
近日,有媒體報道,保姆楊某因工資問題,對雇主產生報復心理,將怨恨轉嫁雇主幼童,將兩根針扎入幼童體內,殘忍行為令人發指。她隨即遭到雇主起訴。據楊某交代,她雖對雇主所開工資不滿,然而因為不愛說話,并未與雇主溝通,將怨恨深埋心底。
將這樣的惡毒之人放在家里真是令人恐懼。有什么事情可以找大人商量、解決,為何要拿一個智力發育不成熟的孩子下手呢?這種保姆畸形心理折射的是母性乃至人性的喪失。
惡毒的保姆不止楊某,還有很多。
遼寧朝陽,一40多歲的保姆給一個三四歲兒童喂食,小孩不吃,便對他手腳并用,暴力相向。
山東泰安,一保姆拽著一個小男孩的胳膊,拎著從客廳到了飯桌前。隨后,保姆又將孩子拽進了臥室,手臂揮舞。在臥室里,她拿著一根棍子,每揮一下棍子,孩子的哭聲就高一下。20多分鐘的視頻里,孩子哭聲不斷。
前段時間,有微博網友爆料,溫州一保姆暴力虐嬰,將嬰兒往地上砸。這種保姆別說耐心,連起碼的愛心都沒有,試問一句:如果是你自己的孩子你也忍心這么對待嗎?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內心陰暗之人在自己家庭應也是有暴力傾向的主兒。
上面的畫面讓人越看越憤怒且擔憂,看來不是隨便請個保姆就能令人安心的。像以上那種惡毒暴力無絲毫愛心的保姆,遇上了真是頭疼至極。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狼外婆”呢?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一、家政服務市場混亂。家政服務就業市場目前還不規范,真正靠譜的家政服務公司并不多。很多人請保姆都是通過中介挑選的。大家知道,所謂中介,門檻極低,一間租來的房子,一個辦公桌,一臺電腦,一部電話就可以上崗了。這些中介一般都是雇主、雇員雙向收費,雇主問詢,然后中介從資料庫中選擇符合雇主要求的保姆。有些保姆為了獲取工作,隱瞞、謊報年齡、學歷、工作經歷,這就造成了隱患。而且,這些中介本身并不具備承擔責任的能力,出了事,關門大吉,逃之夭夭。
二、保姆素質參差不齊。由于保姆入職門檻較低,很多無業、待崗女性稍加培訓便可上崗。不同學歷、生活背景的人都可擠入這個行業。然而,真正合格的保姆并不是誰都可以做的。它需要較高的職業素養、服務意識、服務技能、健全的身體和心理。如果僅僅從技能方面考核,無疑會埋下安全隱患。
三、法律規范尚待建立健全。我國目前還沒有法律來規范家政服務工作。因為個人或家庭不符合“用人單位”的定義,這種工作被視為非正規就業,她們的工資、工作時間、勞動保護和社會保險無法獲得保障。像保姆這一行業目前尚不屬于《勞動法》調整范圍,只能通過合同協議來達成。在保姆虐童方面,存在法律空白?!缎谭ā防?,關于虐待的,只說明了是家庭成員,保姆這樣情況,不在這個范圍內。而且即使是虐待,也要造成一定后果,否則,法律也是處理不了的。只能通過雇主雇員事先訂立的合同協議來解決。
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生活節奏加快,家政服務也越來越有市場。針對目前虐童事件層出不窮的現象,為防止更多的“狼外婆”出現,出臺一部專門法律來調整解決家政服務糾紛是當務之急。
除了宏觀層面進行立法外,還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解決:
社會及媒體應該積極宣傳引導,提高家政服務人員的地位,至少不應該有歧視和偏見。保姆在古代被稱為“傭人”、“丫環”、“管家”。但現代社會,職業分工越來越精細,有所需便有市場,三百六十行,行行行出狀元,本不該有什么職業貴賤高低之說。唯有以平等的、正常的心理來對待這一行業,才能讓家政服務人員更好地發揮服務技能。在美國,只有社會分工不同,不管什么保姆都得到主人的尊重。用舊社會“家傭” “丫環” “管家”的一套是英文沒法解釋的。
提高保姆入職門檻,進行職業資格準入機制??己吮D窌r,除了服務技能外,更應該進行個人素質、品質考察。之前,福州市取消了家政職業準入證,原因是從業人員文化程度不高,往往很難通過國家職業理論考試。我覺得不一定非要通過理論考試才能篩選優質從業人員,通過場景預設、職業模擬也可以達到目的。
建立家政服務網上信息通道。建議建立家政服務人員數據庫,并定期更新。雇主對保姆等家政服務人員進行服務點評,比如四星、五星等等。這種點評是放在網上的,開放的。通過服務點評,雇主可以篩選出更優質的滿足需求的服務人員,至少可以降低風險。通過點評機制,優勝劣汰。對出現類似于“淘寶刷單”行為,進行不同程度的處罰,直至踢出數據庫、禁止準入家政服務行業。
對于家庭和個人來說,在選擇保姆時,一定要擦亮眼睛。到正規的家政服務公司挑選。畢竟將自己的衣食起居,尤其是嬰幼兒生活照料交付給一個沒有血緣關系的陌生人是存在風險的。有條件的安裝個攝像頭,觀察下嬰幼兒生活是個不錯的選擇,防君子不防小人嘛。而且,網上出現的很多保姆虐嬰事件都是通過家庭監控才發現的。下班回來時,跟孩子多溝通,讓孩子有什么話、什么感受一定要說出來。也要跟保姆多溝通,善于察言觀色。針扎幼兒事件就是因為保姆不滿自己工資低于市價,心懷怨恨,又不愛說話,進而遷怒于孩子。一般情況下,對于保姆,怒聲喝罵不是明智之舉。畢竟很少人能夠做到“不遷怒”。打不過你,還打不過你家孩子嗎?有些內心陰暗之徒真的就是這樣想的,也會這么干的。我現在去飯店吃飯,都不敢對服務員大聲說話,聽說有些服務員不滿顧客,偷偷地往菜里吐口水。想想真是惡心,但是確實是有可能的。還是好好說話吧。
“保姆虐童”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人生百態。希望通過整個社會的努力,不再出現那么多“狼外婆”。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