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落繁枝千萬片,猶自多情,學雪隨風轉。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樓上春山寒四面,過盡征鴻,暮景煙深淺。一晌憑欄人不見,鮫綃掩淚思量遍。
? ?
? ? 本詩大意為:梅花已從繁茂的枝頭落下花瓣千片萬片,還自作多情,學著雪花般隨風飄轉。昨夜響起的笙歌容易散去,酒醒過后增添了無限愁思。登上樓臺只覺的春天的山嶺四面皆是寒氣,遠處的大雁盡數(shù)飛過,黃昏時候煙霞深淺不一。片刻間倚著欄桿的人已經不見了蹤跡,用鮫紗掩去淚痕暗自思量了一遍又一遍。
?
? ? 作者在這首詞中的感慨,似乎是飄忽無端、不可確指的。但通過合理的聯(lián)想,讀者似乎又可以窺見作者的內心世界,理解他的痛苦和悲哀,想象“昨夜笙歌”這個詞所凝聚的人生失落的悲涼,懂得“梅落繁枝”所代表的多情生命之隕落的意義。而這些,正體現(xiàn)了馮延巳詞意蘊深廣的特點。
這首詞的開頭三句寫景。梅花似雪,隨風飄飛,如果讀者把梅不僅僅當作景物,而是當作生命來看,這景象就是悲哀的了,“猶自多情”一句,更加重了濃厚的氣氛。如果再進一步,把這自然生命與人生的聯(lián)系起來看,這三句就更具有了深廣的意蘊。
? ? 后邊他說了, 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 。前邊三句寫的是眼前的風景, 昨夜笙歌 ,是寫的昨天晚上的情事,而這情景之間是彼此有呼應的。 作品的上下文之間聯(lián)系起來:“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無限”,大自然中的花落飄零,與人生中的無常,是如此的相似,人們執(zhí)著在徹夜笙歌、沉酣美酒中去追求去把握生命,可是轉瞬之間,能把握的一切全都消失在虛空里,正如同繁枝梅落,似雪隨風一樣快的感覺。
? ? ? 本文的關鍵字語是“閑情”二字。表面字語給人一種閑雜的感覺,但是背后深層意義卻是馮延巳詩人的猶豫心情。寫景的詩人有很多,比如“林花謝了春紅”啦等等,但是比起馮延巳的詩,很顯然,馮延巳的詩就略勝一籌了。馮延巳的詞里,不乏艷情的描寫。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這些詞的風格,那就是“雅”。馮延巳的《鵲踏枝》詞在《陽春集》里邊所收錄的一共有十四首之多。每一個詞人有他特別喜愛的一個牌調,有他填寫得特別好的一個牌調,也就是是這十四首《鵲踏枝》詞寫得最好。我們說馮正中總是盤旋沉郁地這樣說出來的,不是一首詞如此,這是他的風格。所以我們在第二首小詞里邊,同樣可以看到他盤旋郁結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