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LI
還沒有到畢業(yè)的年紀,卻開始思考多年后的事情。好像有點早了,畢竟未來的事情誰說的準呢?現(xiàn)在也許不喜歡,想著早點離開,畢業(yè)后卻會無比懷念;現(xiàn)在也許很留戀,回憶滿滿,多年后還是一一被風干,只剩模糊的臉。最近學校在收集就讀三年及以上的就讀感想征文,雖然并無意為之投稿,但看到這個主題還是想隨便寫寫,關于這個我生活了幾年的校園。
來到這里完全是出乎意料之外,相信有很多非江西省的孩子都是這樣,“高考失意者的集中營”雖是戲稱,還是不無原因的。也正是這樣,這所非211,985的高校錄取分數(shù)線高過了一大批211高校,名聲在外,也匯集了一批人才。
陰差陽錯也好,命中注定也罷,既來之,則安之。
從今之后就有了同一個名字,江財人。
每一個外省的人剛來這里時,可能不習慣南昌莫名其妙的天氣,可能不習慣食堂的飯菜口味,可能不習慣老師上課的方式,又或者不習慣說了十幾年的方言突然必須變成普通話,不習慣身邊沒有了熟悉的老師同學,不習慣曾經(jīng)習慣的一切突然改變的感覺。
沒關系,沒多久你就習慣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反正日子還長。
只要一想到要在這里呆四年,它的好它的壞,你其實都會一一接納。
帶著好奇帶著小興奮,期待著十幾年寒窗苦讀時期盼的大學生活,哪怕它不是那么的理想,你還是有著對未知的期待。然而,新鮮感很快就會消失的,畢竟它太小了,你再也對逛校園之類的事情提不起興趣,你開始知道大學生活的套路。這時候你發(fā)現(xiàn),大家原來都一樣,一邊吐槽著校園的小,妖風的大,一邊在上課前最后幾分鐘慢悠悠地從寢室出門,一邊在妖風里讓頭發(fā)起舞,還吃著早餐。課上的老師講得津津有味,又更像是自言自語,教室里的學生頭也不抬,仿佛手機里有比課堂更精彩的世界。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大概就是這樣產生的吧。當你在宿舍里打著游戲看著劇的時候,當你在課上睡覺玩著手機的時候,當你對自己的大學失望了的時候,你又以為所有人和你一樣,而實際上呢,多少人正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努力,他們后來被同學稱之為學霸、大神,他們的大學生活才剛剛開始,而你的大學就算一樣有四年還是可以一眼望到盡頭。就像不走出去就永遠無法知道世界有多大,不親眼看到就永遠不會知道別人有多努力,一年或是兩年之后,你只能暗暗羨慕誰拿了獎學金、誰在學生會成了什么部長、誰做的課題獲得了什么獎、誰成為了學校里的風云人物,誰考了多少證書,而你只是成為了高年級的學姐,無關緊要的路人甲。
大一大二很快就過去了,你大三的時候,身邊的同學有的開始準備考研,有的決定考公,有的忙著找實習。你開始慌了,你居然還不知道自己未來要何去何從,想考研又好像太難了,考公吧又覺得體制內工作沒有發(fā)展前景不感興趣,那就直接找工作吧,唉,就這樣找得到什么工作呢?
于是,在日復一日的糾結中你就要畢業(yè)了。
后來你畢業(yè)了,那些牛逼的同學還是依舊牛逼,只是沒有人知道你去了哪里,做了什么工作,是不是回了家鄉(xiāng),可能就再也沒有被人記起。
如果大學過成這個樣子,那我寧愿不曾讀過大學。
多年后,回憶起大學時,若只記得你在哪個宿舍,經(jīng)常點哪家店的外賣,然后就沒了,該多無趣啊。
不過說實話,我也比這好不到哪里去。
對于江財,還說不上深入骨髓的感情,只能說有一些讓我難忘的事,讓我喜愛的景。
最喜歡的是蛟橋園北區(qū)的古樹。粗壯的樹干茂密的樹葉,夏天一片蒼翠灑下陰涼,雨后氤氳的濕氣樹上長滿的青苔更顯古韻,晚思廣場晨讀廣場林蔭道都因為這些香樟而有了氣質,也彰顯了江財?shù)臍v史悠久,百年名校百年古樹,相依相伴。養(yǎng)成早起的習慣后,我更是迷戀上了早晨那份特有的寧靜,那清新養(yǎng)人的空氣,還有晨讀學子認真的讀書聲。
第二就是食堂的拌粉,絕對是我的真愛,比起熱干面、炸醬面之類的要好吃幾條街啊!沒來南昌之前從來不知道拌粉為何物,更不會想到它會成為大學里我最留戀的事物之一。不過吃的東西也要看個人口味,拌粉是有些口味偏重的,各種調料都放得很足,對我這樣的不怕辣辣不怕當然充滿了吸引力,有段時間特別愛吃,幾乎每一兩天就要吃一次,后來因為臉上有痘,意識到要注意清淡飲食,吃的頻率也低了,但還是很喜歡它的味道。說起南昌的特色小吃,瓦罐湯倒是喝得很少,沒有太多感覺,第一推的就是拌粉啦,七棟后面的小吃街上,財大購物廣場前面,市區(qū),一般的南昌小吃店子里都有拌粉,但味道各異,就像每個地方有完全不一口味的沙縣小吃。最喜歡學校二樓的,以前是一個美女姐姐,每次飯點都有好多人排隊等著,可惜現(xiàn)在她走了,學校外面的拌粉個人感覺味更重,蘿卜塊,花生米,辣椒,咸菜,蔥花……加在一起口感倍爽。每次有同學帶南昌找我玩,我都會帶她去吃拌粉,讓她吃下這枚安利n(*≧▽≦*)n
還有食堂三樓的煲仔飯二樓的贛菜窗口;
還有七棟后面小吃一條街上的梅干菜扣肉餅雜糧煎餅;
還有南區(qū)小賣部的粽子和芒果青年里的知粉;
還有附近那些大大小小的餐館小吃店……
想變成天下忽明忽暗的云朵,想吃掉世間最美味的一切。
第三嘛,圖書館和自習室。不是因為我去得多,實際上我去的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基本只有臨近期末才會臨陣磨槍地去自習室。很多學生應該都吐槽過圖書館太小,平時有很多學生早上六七點就在門口排隊,占座也很猖狂,期末的時候更是可怕,排隊的人像排兵步陣一樣,S型長蛇陣,場面煞是壯觀,隨便發(fā)一張圖都會引起“你們學校學風真好”的評論,雖然這也是真話,但學霸們都是被小圖書館逼的排起長隊啊,這時候還會有中莫名的自豪感,因為被夸獎學風好學霸多,雖然和我并沒什么關系。新建的圖文信息大樓估計還有幾年就能竣工了,只是沒有機會去里面學習了,后來的學弟學妹們還是有福享受這座投資一個億耗時不知道幾年的高幾十層的大樓,那時候它也是我們學校的標志性建筑了,還有點羨慕。相對圖書館,我更喜歡自習室,只是桌子沒有圖書館的大。自習室的人平時不多,隨便找找就能有座位,而且有空調啊(作為圖書館居然沒有空調哈哈哈),只要是沒課的教室都可以成為那一天的自習室,畢竟總共才3棟教學樓。很多考研的學長學姐會直接把家產搬進考研教室,在第三教學樓的最頂層,從此過上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一意只考研的學習生活。考研是一條不容易的路,他們也真的很努力,努力到讓我自行殘穢。因為圖書館和自習室,我看到了太多勤奮上進的人,哪怕在別人眼中他們已經(jīng)足夠優(yōu)秀。
當然,不管在哪一所學校,這兩個地方都是讓人上進學習催人反思自省的好地方。
然后,我的宿舍我的書桌。在南區(qū)住了兩年,搬到北區(qū),對南北區(qū)都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雖然沒有空調,我還是更喜歡北區(qū)的宿舍。北區(qū)樹多,出門就是一個晚思廣場,早上可以在這里晨讀,隨時都可以散步。北區(qū)上課也近,學校小的好處就凸顯在這里吧,從宿舍到教室5分鐘足夠,以前從南區(qū)趕來北區(qū)上課,每次至少需要提前20分鐘,早飯也是邊走邊吃,現(xiàn)在我可以坐在食堂慢悠悠的吃完早餐,很是知足。大學四年呆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宿舍,網(wǎng)上買來了超大的行李架,鞋架,洗衣機,電飯煲,該有的基本都有了,現(xiàn)在室友還養(yǎng)了一只貓,每天還會逗貓玩,生活倒也有些趣味。有空的時候不懶的時候,我會在宿舍用電飯煲自己倒騰,煮粥做蛋糕燜飯蒸蛋煲湯都試過,雖然有幾次也很失敗,做出來的東西很難吃,但依然享受那個過程。搬了新宿舍,我重新裝扮了我的小書桌,把它變得美美的,我的心情也跟著好起來了。大學認識的人不多,交好的就更少,這幾年與室友的情誼,算是少有的讓我珍惜的東西之一。
北區(qū)操場是搬宿舍后愛上的地方,尤其是夜晚的它。也許是學校為了省錢,晚上很少開燈,有時月光皎潔,有時漆黑一片。塑膠跑道上有很多每天晚上堅持跑步散步的人,操場中間有一大堆虐狗的小情侶,手機的光星星點點閃爍其中,很多好朋友也會在這里談談心,最羨慕的是總有一堆人圍坐在一起玩游戲,玩狼人殺,玩誰是臥底,還有一起大聲唱歌,大聲狂笑,忍不住感嘆這才是青春的活力啊。我居然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這片曾經(jīng)軍訓過的土地是如此地受到歡迎,有時候就那樣一個人靜靜地躺在草坪上,抬頭便是浩渺無垠的天空,還能看見星星和飛機一閃一閃,靜謐而美好。心想,我要是有個男朋友,一定跟他約在操場散步賞月,可惜別說男朋友,認識的男生都沒有幾個哈哈哈。黑黑的操場也好,跑步的時候可以放飛自我,不用擔心自己長得丑,出了汗頭發(fā)黏在一起臉發(fā)紅變得更丑之類的問題。是操場讓我看到了大學有活力的一面,并不是一直宅在宿舍里就能看到的世界,也讓我對生活多了一份熱情,我們本該有趣的生活。
然而,我能記住的也并不都是我喜歡的,那些我難以忍受或是厭惡的地方也不少。
我愛江財?shù)暮茫脖仨毥邮芩牟缓茫皇俏乙廊幌M牟缓糜幸惶煲矔兒谩?/h4>
下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