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作者@瑜@清風@徐飛@吳鵬鵬
作者@瑜
? ?到文題,首先想到的詞卻是放縱,在人生的最后一段時間,如果條件允許,當然是盡自己所能甚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更有像“小蝙蝠俠”之類的公益活動,來幫助部分在生命中最后的人滿足愿望,由此,想到把握生命中最后的時刻,實現自己的未完成的愿望是一個思路。如在電視劇中常常出現的臨終對后輩的叮囑,做出一些安排,這算是把對后輩的期望視為愿望,或者靜靜回憶自己一生,或者去見識一下其他地方的美景。
作者@清風
? ?到那時,我不希望是在醫院,身上插滿管子,茍延殘喘,希望走得有尊嚴。
? ?退休后,就給孩子交待,并且寫下來,放在孩子知 道的地方,然后把該做的事都做了,到時走時也不留遺憾。
? ?如果是重大疾病,無可挽回,搶救的結果是植物人或僅僅能挽回幾天的生命,不搶救,不動手術,開一些止痛的藥,回家,交待好身后的事,不過現在還不能確定是回祖墳,守候老母親,還是把骨灰撒向黃河,免得孩子為給我燒紙來回奔波,可能真到那時才會確定下來。
? ?如果得病成了植物人,也沒有好的跡象,放棄治療。
? ?最大的希望是無疾而終,那樣的話,最后一小時就沒有什么負擔,活得灑脫、簡單,為了這一天每天也要堅持鍛煉身體,把身體保養好。
作者@徐飛
? ?生命還剩一小時,你要做什么,你可以灑脫,你可以訴說,你可以吃一個蘋果,你可以呆呆的度過,你可以緊閉雙眼回首往事靜靜地度過。
? ?一小時你不能要求太多,時光短暫隨他度過。
? ? 生命還剩下一小時,你是在哪里度過,這你能不能選擇?在家里,在路上,在海上,在病房,在病房你可和護士小姐聊天度過,嗨:“美女護士,我還有一小時生命降至,我有些話想對你說”《要死就死在手里》你可以灑脫,可以玩笑,可以喜皮笑臉的度過。
作者@吳鵬鵬
? ? 人的一生是“向死而生”的過程。我們的父母決定了生命起始的時間,但是卻無法決定結束的時間。
? ?我們討論“人生最后一小時”,潛在的含義就是我們可以知道那個時間點,可以把握那個時間點。
? ?但其實,我們很多事情都把握不了。想學習,卻有想玩游戲的沖動。想睡覺,卻一點困意都沒有。想運動,卻舉不起來最輕的啞鈴。
? ?人之所以會有把握“生命最后一小時”的動力,與武志紅老師在《巨嬰國》里所說的人的“完美主義”情結有關系。
? ?看起來,我能吃飯,我能睡覺。我能運動,我能喜怒哀樂。我可以完成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我可以做成別人做不成的事情。但其實,人的一生除了是“向死而生”,還是逐步認清自己的過程。人可以自信,但也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長處與短處共存一身。
? ?“完美”只是無力的嬰孩被照顧的假象。
? ?其實,“人生的最后一小時”,就是現在往前一小時。人的生命結束了,“現在”也就結束了。
? ?我想,把控不了生命,才是人的最大價值。不論是優秀還是失敗,你都無法把控生命、決定未來。
? ?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一個沒有終點,一生需要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