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幾個女創業者,為迎接情人節,紛紛推出與創業方向相關的活動。
“氧氣”app的小妮推出了系列內衣,活色生香、春情涌動;“Dr. Wine” app的Claire把幾款性價比極高的葡萄酒和女人進行類比,很有風情和味道。她們兩個都是單身創業,也幸虧是單身創業。我想象不出男人娶了這樣的老婆該拿她們怎么辦。人美、大氣、干活拼命、眼界開闊,更重要的,竟都保持著一顆少女心。“氧氣”與“美酒”,女人與創業,這些撞在一起,情人節,將是怎樣的景象?
然后,就在今天,我看到C-cup上一篇關于李銀河老師的文章。李老師退休后精神矍鑠,上了奇葩說,并奇葩地說,婚姻制度終將消亡,因為它與人性之間有種緊張關系。我開始胡思亂想起來。
對于李銀河老師,我始終存有深深敬意。一個有勇氣的女子。經歷過那么讓人“羨慕”的愛情,王小波給她的情書是寫在五線譜上的。
她研究LGBT,研究虐戀。除了研究,還身體力行,游走在各種境界里,不加掩飾。這是她的多元和自由。我有點失望是讀到她對馮唐先生的贊美。我一直認為,王小波是天才。馮先生呢,是作家里最流氓的,流氓里最會寫作的。李老師對馮先生的敬仰如滔滔江水,我忽然覺得小看李老師了。其實李老師是一個很有煙火氣的女人。我把她想抽象了。
婚姻制度與人性有緊張關系。其實李老師不如說,婚姻制度就是反人性的。在這點上,動物世界比人類“開放”、“先進”得多,原始社會的部落也是“共享”一切的,有什么新鮮的呢?強調這種緊張,就是強調動物屬性的重要性吧。其實李老師作為性理論與性實踐的雙重資深人士,需要點亮的那盞燈似乎應該是:沒有婚姻制度,人類會更好嗎?人類作為有靈性的動物,是否在mating這個問題上,應該向動物看齊?
人類與所有制度,遲早都會產生“緊張關系”。人類與所有一成不變的東西,或早或遲,都會產生對峙。人類歷史,其實就是一種制度不斷取代另一種制度,一個制度締造方不斷取代另一個制度締造方的過程。但制度本身不會消亡。你認為婚姻制度束縛了人性追求自由的一面,可人性中也永遠存有對安全感的需索、對穩定的需索,人類只是不斷在自由與限制之間尋找那個sweet-spot。不設限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的大膽預言是,婚姻制度會一直存在。人們對婚姻的期冀會不斷變化,對婚內婚外關系的理解會不斷變化。人類如何學習在關系中成長,可能是比取消婚姻制度更有建設性的話題。
人們為什么喜歡情人節?是否因為這代表著一種更寬泛、更intimate的暗示?一種更沒有終極束縛的關系?一種更自由而浪漫的可能性?
我相信的一種說法是,你能否獲得一種建設性的、你所眷戀的長久關系,取決于你自己內在世界是否與自己達成了一種更寬泛、更intimate、更自由的關系。我們所期待的愛能否“降臨”,其實取決于我們自愛的操練。
作為女性,只要我們對愛的理解里,存留依賴、夸耀、對自我的放棄、對她人的傷害、對伴侶的捆綁,我們就或早或遲,會在關系里,承擔這些帶來的后果。所以,貌似沒有男人依賴、沒有男人嬌寵、沒有男人供指使的女人很孤單無助,但更大的孤單無助,是處在一個固定的關系里,卻沒有“氧氣”和“美酒”。除非你真的懂得你在關系里需要的是什么,并于日常如此自愛,你身邊是否又有一個男人,不是最重要的。
小妮和Claire,內心是否需要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我沒好意思問過。我只是試圖從她們的產品中,讀取一些答案。美物與美好后面,是創業的殘酷和苦逼。這個情人節,估計她們都將在加班中度過。她們的事業是持續輸出“氧氣”與“美酒”,而非從男人那里索取這些,這件事本身足夠挑戰足夠浪漫,估計她們沒功夫想婚姻制度與人性的緊張關系。她們的“幸福”,也無需以是否有個男人共度情人節為標志。
天下女子,當你終于與一個開放、自立、存有溫柔少女心的自我相遇,就是與那個可以與你共度情人節,乃至共度一段人生的他相遇的時候。我腦子里的場景是,在那個自由度貌似越來越大的未來,懂得在關系中成長的伴侶,選擇挽手走入婚姻殿堂,將是令人羨慕的;他們的孩子,也是令人羨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