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朋友圈中看到一個視頻,一男子因駕照沒過在駕校邊嚎啕大哭,視頻中男子情緒激動,自扇耳光,還遷怒于上前安慰他的人。一個成年人心理竟然會脆弱到這個地步,更別說未成年人了,有太多因為考試不過關或者其他的小挫折就選擇輕生的,不一而足。
現今社會越來越多元,多方壓力來襲,“逆商”已經成為立足社會必不可少的心理素養。所謂“逆商”就是我們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的反應方式。我們聽到過很多的提升逆商的方法,例如:逼自己一把;調高目標;離開舒適區;把批評當禮物;少抱怨多行動……但總覺得道理都懂,但就是做不來。
提升逆商的關鍵點在哪里?在于我們對逆境的反應方式,而反應方式是正向還是負向,又由我們的價值觀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來決定。
我們大部分人都很容易被大腦的直接反應所左右。在受到刺激時,我們的大腦就像是膝跳反射一樣,有一套固有的反應機制。
悲觀的人在面對困境時,對內覺得是宿命使然,對外覺得對很多事情無能為力,進而自暴自棄。他們的大腦已經習慣于對困難在空間上制造虛高,覺得這個坎無法邁過去;在時間上拉長痛苦期,覺得此時如此痛苦,未來也不會有所改變。相對樂觀地人,他的反應恰好相反。
無論悲觀還是樂觀,都是已有的反應模式,這也導致了人與人之間境遇的不同。
我們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我們可以擺脫大腦對我們的控制,去控制大腦,獲得全新的視角。
這意味著之前我們的思考對象是我們在生活當中遇到的人或事。我們是主角,沉浸在人生游戲當中,我們的反應方式都是被設定好的。現在我們的思考對象變成了自己對人對事的思考方式,我們既是游戲參與者也是游戲開發者,在沉浸游戲的同時能從游戲當中剝離出來,更多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看我們的玩法是不是合理,是不是科學。
一旦可以自由地轉換角色,我們就不會一刺激就立馬跳起來,而是在刺激和反應之間用另外一個角色進行二次加工和處理,然后冷靜地做出反應。
要提升我們對困難的應對能力,除了需要我們有角色的轉換能力,還需要我們利用另外一個角色對人和事進行重新評估,形成新的認知,進而才會有理智的反應。其中合理的評估體系尤為重要,包含下面三個最基本的點:
1、直面事實。很多人在面對挫折所做出的過激反應,大部分都是因為自我期望值與實際能力的差值過大,但又偏偏不承認自己資質平平,老是想一步登天,那難免是要扯著蛋的。
承認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不足,明白還需要繼續積累、精進,才不會在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的時候失控。要相信這個世界大部分都是資質平平的人,只有先承認了自己的平庸,自身有所行動,主動補拙,時間才會讓我們脫離大部分,成為優秀的小部分。
2、開闊視野。地球是圓的,但因為地球的曲率半徑太大,我們在地面上只能感覺到它是平面。在后面我們有了新的參照系來證明,例如海平面的航船從遠方來,總是先看到桅桿,后看到船體;再后來有了衛星等高科技手段,使得讓我們看到了地球的全貌。
悲觀一些的人在遇到問題更傾向于自顧自地苦想,不斷地加深痛苦的體驗,痛苦面被無限擴大,覺得全世界哪里都是痛苦的。這種自我沉浸讓自己完全忘記在外部尋找答案。其實只要換個參照系,拉高視野,變換角度去看問題,就發現自己的這點事都不叫事兒。
3、眼光長遠。我們很容易用靜止的眼光看問題,覺得現在的境遇在未來也不會有大的改觀。當我們回顧過去時,想到在某一段時間因為那么一丁點事兒痛不欲生,還挺可笑的,那些不好的過去,在現在只是記憶當中的小波瀾。同樣,現在遇到的挫折,過幾個月,自己甚至想不起自己為啥要為它傷神。這樣有意識地回顧幾次,真的發現壞到極致比好到極致更難,沒有過不去的坎。
讀史使人明智,多了解歷史,習慣了幾千年的興衰更替,天地輪回,自己就會更容易把正在經歷的放入歷史某一個特定的時刻去看待,堅信隨著與新的環境,新的人不斷交互的過程中,必然會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久而久之,就有了變化動態的長遠眼光,遇事更容易釋然,在面對挫折時的信心也會隨之建立。
時間終歸會治愈一切,但我們不應該被某一段時間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