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參果子
五一勞動節,從恩格斯創立到今天,130年之久的節日,而今天,似乎別有不同。
孩子們,該起了!才六點半,我就在他們耳朵邊嚎。
放四天假,又不用早起,干嘛呢!女兒撒著嬌,扭了扭身子,又蜷曲著睡了;兒子更皮,幾乎一動不動,只是眼皮抬了抬。
喂,你們昨晚不是說明天勞動節,要勞動嗎?要洗衣服,洗碗嗎?我仍然催促著他們,用手捏他們的鼻子,要不撓撓腳心。
昨晚不是答應好了嗎?頭一天就退縮了?我嬉皮笑臉地,偎在他們身邊。
是啊,現在的孩子,真正干家務的屈指可數。原因很多,父母的舍不得是很有關系的。一來二去,孩子也懶惰了,父母也麻痹了,他們就會這么想:隨他們去吧!站到跟前還害事呢!
也有很多父母不這么認為。他們覺得。還是做點家務好,要不大了點,飯不會做,衣服不會洗,甚至連地都不會墩一下;吃了飯,碗往那一放,換衣服,臟衣服往洗衣機一塞;………
這樣的情形太多了,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世界。勞動的本身含義也非常寬泛。它并不是單指體力上的運動消耗,還指腦力上的思維活動。
孩子還是讓我扽起來了,一個個心不甘情不愿得樣子,讓我看起來就好笑。其實,她們平時也幫爺爺奶奶做點家務,只是爺爺奶奶太過溺愛,舍不得讓他們干罷了。
自己換衣服,一會兒洗衣服,做飯,洗碗,打掃衛生,……這都是勞動。我說了半天,他們似乎還沒緩過來,但卻對我昨天答應的獎勵掛念著。兒子問:爸,你給我什么呀?我洗碗!
女兒接著問:我搭衣服,掃地。她又停了停,狡猾地轉著眼睛:獎勵——我不要……我想讓爸爸多陪我們一天。
孩子們的世界永遠和大人不同。他們想的大人無法理解,很多想法被大人直接拒了;大人想的做的他們更理解不了,卻只能被動地接受。
孩子們洗漱完畢,吃了稀飯撥爛子,就被我安排做家務,就算是勞動吧!
女兒,你給洗衣機接水,把太陽能冷熱水管都打開,水要加到最低刻度線那里……一邊說,一邊給他指了指機桶里刻度線的位置。
哦,爸,我還是第一次認識這線呢!那,上頭那一道呢?是什么線?
好,觀察地不錯,你再看看,好好看看…
女兒說:下頭是L,上頭是H?為什么呢?
低用英語怎么說?正好可以考驗一下女兒的英語應用怎么樣。
低——LOW,簡寫用L;
那么,高——HIGH,哦怪不得,簡寫當然用H嘍!女兒興奮地,跳躍著,拍了拍手。
陶鑄先生說,勞動是一切知識的源泉。生活里處處都是知識,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人,就是善于學習的人。我語重心長地對她說。
待會兒洗衣服呢,要先洗你們的,先洗淡顏色的,先洗不掉色的。水溫要合適,太冷了,洗不干凈,太燙了,又會損毀衣服,洗衣粉要適量,太多太少都不行…我喋喋不休,仿佛一個擴音喇叭,幸好,她并不反感。
爸爸,我呢?兒子顯然耐不住性子,平時就這樣,他老是著急,這毛病得改,要不然,將來到了社會上,誰還會去遷就你?誰會無休止的去包容愛護引導你呢?
勞動的過程給人所帶來的快樂,遠遠大于勞動本身。勞動會創造價值,更會體現人的自我價值。在這個弱肉強食,強敵環伺的宇宙里,我們不能把眼光太放低于殘酷的現實里,只能循序前進,漸行漸遠,并且通過勞動來詮釋自己所有的理想和抱負。在勞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勞動,相輔相成,化柔克剛。不要舍不得讓孩子干活,現在學不會,將來殘酷的社會還會用更殘酷的方法來面對他們。
兒子,洗碗!
兒子站在了洗菜池旁,他雖然才七歲,但他的個頭在班里是數一數二的,在灶臺前面已經夠的著水龍頭了。我教他如何用熱水,冷水,如何先洗大碗,再洗小碗,把小碗要放在中碗上面,再把中碗放進大碗里頭。這樣,又穩當,又不占地方。
洗碗,可是門技術活。主要是用水的問題。用多少水,用多少洗潔精,才能最大程度地洗干凈碗,又節約水。還有,瓷碗磁碟是易碎品,要輕拿輕放,…一堆話,不知道他記住了多少。
和孩子們在一起,就算再辛苦也是快樂的;就算上天給你安排再崎嶇的旅途,我也會和孩子們笑著,去沖浪,去爬山越野,去給孩子們表演最刺激卻爛漫的舞蹈。好逸惡勞絕不可取,好高騖遠,空中樓閣也絕不可取。只有在勞動中得來的才是最踏實的,才是最有意義和價值的。
大女兒的潑辣專形即是她的優點,又是她的軟肋。雖然才二八年華,卻過早地擔負起了自己的飲食起居,和未來日子的籌劃。從小,她就懂事。洗碗,打掃,自己料理自己的衣服書柜,在無形中鍛煉了自己,提高了自己的生存之道。這對她來說即是磨練,也是知識,更是財富。如今,她更是在最最艱苦,最最危險貧瘠的地方,和可憐的留守兒童生活在一起。一起勞動,一起玩耍,一起學習,一起改變自己和這個世界。但希望她明白,我們永遠愛她,永遠想她,希望她在勞動中成長,更希望她早日成才,早點回到我們身邊來。我想把宋慶齡先生的一話送給她: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而所有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成果。
勞動,既能改變世界,也能改變自己。猿猴通過釋放雙手學會了勞動,又通過了勞動激發了更多的生存和生活技能,從而進化為人。勞動量的多寡和人思想的寬窄是成正比的。絕大多數時候,知識來自于勞動,實踐超越了理論。書本上的知識永遠比不上生活里來得知識踏實,閉門造車禁錮了創造者的思想。更寬泛一點說,是勞動創造了世界,是勞動讓猴子進化成人,也讓人主宰了世界。
孩子們的未來是多變的,要想讓他們在未來在社會上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讓他們學會生存的技能。有句話說的好:自己做的飯吃起來最香,自己蓋的房子住起來最溫暖。既然有一雙手,就要讓它變得靈巧多姿,也通過這雙善于勞動的雙手,去創造自己更加幸福的未來。
我站在院子里,看著孩子們認真而又仔細的學習著,勞動著,心里擁起一股暖流,它像一陣風,吹散了天空的陰云,也給我的未來帶來了更不可估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