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會說話的人嗎?
或者這么問,你有沒有因為不會說話,得罪了不少人,留下很多遺憾!
如果還不知道,看看下面的例子,或許能勾起你一些共同的回憶。
一個朋友的老父親,有一天在外面買了一個手機,興高采烈地回到家里,跟家人分享,說自己買的這個手機有多實惠、功能有多好,總之一切都很滿意,好像在外面撿到寶貝一樣。
大兒子就問他父親,“這個手機買了多少錢?”他父親說出了價格,大兒子就知道父親買貴了,但是看到父親那么高興,也就由他去了,并沒有說什么!家里其他成員也幾乎都知道有這么個事兒。
剛好上高中的小兒子放學回家了,看到父親那么高興,就問父親發生了什么事情,父親就說了買手機一事。
小兒子一聽就樂了,笑著說他父親傻,被人騙了還那么高興,羅列一大竄事實,說外面手機是什么行情,哪里用得著那么貴,還叫他父親拿去退。
他父親好面子,而且是跟認識的人買的,其實也貴不了多少,怎么可能拿去呢?但是因為被小兒子這樣一說,整個晚上吃飯的時候,都悶悶不樂。
是不是對這個場景很熟悉,或者說,你是不是那個經常一說話就破壞氣氛的人?明明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知道說了反而無趣,偏偏就你喜歡捅那個婁子,把人得罪了而不自知。
甚至美其名曰,這叫“真性情”,其實本心并不壞,只是不小心一次又一次把人得罪了而已;
還是你只是貪圖一吐為快,自己倒是爽了,別人玻璃心那是別人的事情。只是不要等到有一天,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那才叫可悲!
“直腸子”是性格中的一種類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是不應該作為你不會說話的借口。
大家都知道說話(溝通)是一門藝術,那么會說話,到底有多重要呢?
往簡單的說,你是否是一個會說話的人,在某種程度而言,決定了你是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人!
而你是否討人喜歡,決定了別人跟你合作的意愿。你可以不受歡迎,但是不能否認合作的重要性。
而一個不會合作、喜歡單打獨斗的人,能做成多大的事情,是可想而知的。
在生活中,你可能會因為不會說話,失去了一次次與別人交流的機會,從而使自己的人際關系變差;
你可能因為不會說話,不善表達,去面試的時候,在競爭中處于劣勢,從而失去了一份好工作。
你可能會因為不會說話,在心愛的人面前不會表白,弄巧成拙,從而失去了一次相伴終生的機會。
在一次次失去友情、事業、愛情等一系列機會之后,你還會理直氣壯的說,會說話不重要嗎?
那么會說話有多重要呢?記得有一本書說過:一個會講故事的人,便可以征服整個世界!
當時聽到的第一印象是,這未免也太過于夸張了吧。
后來覺得,要講好一個故事,其實并不容易,甚至比寫好一個故事的難度要大得多。
想要寫清楚一件事,你只需要文字組織能力就行了,但是想要講清楚,你還得建立在寫清楚的基礎上,再通過廣為人所接受的方式把它表達出來。
那么,是否說好了、說出清楚了一件事情,取決于人們的接受程度,這不單自己要說得明白,還得站在聽眾的立場上,考慮對方是否聽明白,是否信服。
跟一味的自嗨,說完之后別人不信服,甚至是不知所云的相差十萬八千里。
寫清楚是自己的事,但是說話,少則是兩個的事兒,多則是成千上萬人的事兒,所以能把一件事說好,廣為人所信服,可見是多么的不容易。
有這么一個玩笑話,“在美國凡是口才好的人,都可以當總統。”看來并非子虛烏有。
在《鬼谷子》一書中,說“口乃心之門戶”,可以說家說國說天下,所謂“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并非夸張。
“鬼谷出則諸侯懼,鬼谷安則天下息!”縱觀鬼谷傳人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商鞅、毛遂等,縱橫百家,哪一個不是影響天下局勢響當當的人物。
當然,我們可能無法做到那么高大上,但是把話說好,還是很必要的。
我這個人有一個很好的優點——會看人說話。但并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那種,特指說話的靈活性,因為會說話的前提,還得本著真誠的原則。
但是真誠,并不是直腸子,什么都說,但是你可以選擇性的說,沒有誰規定“忠言就得逆耳,良藥就得苦口”,忠言可以委婉說,良藥可以加點糖,關鍵在于把握對方性格,以對方較為能接受的方式說,切忌千篇一律。
而真誠有多重要呢?引用曾國藩一句話,“唯天下之至誠能勝天下之至偽。”至于重視程度,見仁見智。
但在多數情況下,我本著“多做事,少說話”的原則,這是職場得來的慘痛教訓,可以終生受用。
所謂“君子不重則不威”,應“敏于行,訥于言!”少夸夸其談,不會顯得那么浮夸,可以提高自身威信,做到不怒而自威。
一來是會說話的人很少,少說話則減少犯錯的概率。作為職場新人,在不了解公司的情況下,更應該秉承“多做少說”的原則。
因為不了解,你不可能說出有什么建設性的話,多說只會給別人添亂而已,甚至會因為自己的無知,說出很多愚蠢的話來。
即便是提問,最好是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在搜索引擎找不到答案的情況下提問,這樣才是最大限度尊重別人的時間與智力,千萬不要做傻子和伸手黨。
還有,你在否定別人的同時,最好能給出解決方案,不要只破不立,把問題拋給別人,那樣只會讓人覺得你在找茬。
平時與同事交流,如果不會聊天,說出來跌身份、影響自身形象的話,還是少說為妙。例如:缺乏常識、邏輯、自相矛盾等話,不然只會讓人覺得你傻帽,說話不經過大腦。
如果非要說,或者想要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那么先把要說的話在大腦里過一遍,覺得是必要且得體的,再說出來。當然,如果是熟悉的朋友,就沒有必要顧及那么多,反正形象該毀的已經毀了。不過,再熟悉的朋友,我覺得該有的禮貌和尊重還是要的。
這里指的是職場那些不是很熟悉的,但是要有必要搞好關系的同事。有時候同事相處久了,難免有口舌之爭,不過我卻很少有這樣的情況出現。在我眼里,只要對方是講理的,是沒有矛盾可言的。如果是蠻不講理的,那還有什么好說的呢?說多了就是自取其辱。
如果對方理解能力不是很好的,那么在沒能力說清楚一件事情之前,就保留意見吧!或者通過舉例,根據對方理解能力講清楚,如果連自己都沒弄明白,就不要說了,不然越說越亂。
對那些說話無趣,話一出口就能把人嗆個半死的,最好少交流。因為在他們的世界里,習慣已成自然,明明話中帶刺卻不自知,跟他們多說一句就多傷一次。當然,也沒必要放在心里,因為他們對誰都那樣。關系好的話,可以適當提醒,如果他們固執己見,就當沒說。
正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們說話,無非與人交流思想,增進感情,教導或者說服別人,那么保持謙遜、禮貌,多站在對方的立場想問題,更能達到交流的效果!
喜歡就點贊或關注吧!你的鼓勵,會是我創造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