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主題是關于慢的故事和見解。這是我在不講就出局社群中的第三次作業。2017.07.06
昨天晚上回到家,兒子也拎著滑板上來了,高興的說:“爸爸,我已經弄明白這種滑板的玩法了,現在滑的可快了!”我笑了笑,讓他趕緊洗澡。
對于孩子,總是希望自己是班里,是院子里,所有同齡人中跑的最快的那一個才好。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快一點,快一點寫完作業,快一點升入高的年紀,快一點成為成年人走入社會。
其實成年人一樣如此,現代人的三大焦慮:機會太多抓不住、書課太多看不完、時間永遠不夠用。每天的日程總是滿滿的,總是希望自己能夠快點,再快點。
追求快已經成為現代文明的標志。以至于孩子都在問,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10萬8千里,孫悟空一個筋斗都到了,為什么還要弄九九八十一難,耽誤時間?在這樣的觀念指導下,催熟濟瘦肉精的出現也是順應潮流,應運而生。
為了快一點,大家都表現的急功近利,都想做的就是拔苗助長。除了課外補習班不行,還要有突擊班等等,反正就是小孩子要講大人的話,辦大人的事情,大家還跟著拍手叫好,卻沒有發現孩子早已沒有童年,也沒有兒童的天真快樂。
為了快一點,工業商業分解各個環節,高鐵汽車甚至自行車都要加速;計算機手機電子產品更是幾個月就更新換代;人際交往,感情發展也是一塊為主。
其實生活中快和慢,就像硬幣的兩面。
正如汽車除了了油門和檔位之外,最重要的卻是剎車。因為你的道路不僅要跑的快,更要確保安全。在生活的道路上只會猛打猛沖,一腳踩下去,風馳電掣,可是如果沒有剎車,那么距離車毀人亡也就不遠了。
慢到底是速度的概念,還是這個效率的表述,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的走向成熟,都是學會了思考,學會了冷靜,學會了面對問題臨危不亂,不驕不躁。
決策的套路不就是:征求大多數人的意見,聽少數人的話,最后拿自己的注意。
慢下來可以讓我們看準方向。人的思維模式通常就是方向、目標、執行。做正確的事情要比把事情做正確難太多。做正確的事情是確定戰略,找準方向。方向搞錯了,跑得再快,事情做得再正確,也是白搭,因為南轅北轍的故事世人皆知。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了戰略上的懶惰,從而深陷泥潭。
慢下來可以讓我們看清規律。磨刀不誤砍柴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一事當前,研究規律做好準備,總比盲目蠻干最后的效果要好得多。猛張飛當陽橋頭一聲吼,喝斷橋梁水倒流,也不僅僅是因為嗓門大,而是他背后的樹林里做的疑兵之計。商業世界里很多的成功案例都是聰明人下笨功夫,做出驚天爆品。自媒體寫作中,自嗨式寫作都是快的很,可是要打造一個爆款文,還是要慢慢來學習和研究規律,并且要有大量的實踐。
慢下來可以讓我們看清得失。慢下來讓你有總結和提高的機會。可以看一下自己的收獲和遺漏。某個讀書會說一周讀一本書,我聽著就害怕了,沒有勇氣參加。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悟性不夠,所以每一本書如果我拿了起來,就喜歡反復的去讀,做筆記,讀三遍,甚至四遍。一周一本,我真的讀不完。總覺得那種風馳電掣的日子里,甚至都沒有時間回味生活的美好,更沒有心情去體會成長的喜悅。
慢下來試一試吧,喘口氣,喝口水,看看路,一定會有別樣的收獲。適當的放慢腳步,一定會發現別樣的風景。
對我而言,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每做一部選擇都要斟酌再三。慢就是穩,慢就是成效,慢就是結果。
最后讓我們用木心老師的一首小詩來做個結尾吧!
從前慢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