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進打卡第188/217天】2024年12月22日

【今日讀書】

航拍中國? 吉林

吉林省,位于我國東北地區中部,地勢東高西低。長白山坐鎮東南,鴨綠江、圖們江勾勒出它的輪廓,松花江蜿蜒西行,灌溉出沃野千里。

我們的空中旅程,從吉林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開始,遠觀東北亞的一張名片,登上山頂造訪天池;到靖宇探索龍灣的奧秘;最后和森林的守護者們一起,在林海之上遨游。

/長白山/

長白山,吉林的地理坐標。?

頂蓋白雪的長白山,才是人們印象中它應有的樣子。年平均氣溫零下7.3°C,從10月到次年6月都有積雪。當我們從陽光地帶飛入云下,雪花突然從眼前掠過。

這是一座休眠中的火山。277萬年間,冰川與巖漿切割出長白山現在的山形。它發源出松花江,注入黑龍江,勾勒出白山黑水。

綿延萬頃的林海與大小興安嶺合圍起東北平原,冬日的千里冰封,將人們對北國風光的所有意象寫實。

2691米,長白山的高度足以讓人遠觀,但來到這里的人,不會僅僅滿足于凝望。

?登頂長白山的路途,會經過3種植被帶。海拔1700米之下是針闊葉混交林,1700至2100米是高山岳樺林,2100米之上是山地苔原帶。

夏天,充沛的降水讓山頂綠意盎然。秋冬季,綠色褪去,裸露出紅褐色的熔巖地表。?

火山錐越往上,地勢抬升越快,路面越陡峭。10.2公里,129個彎。火山就在腳下,火山口就在頭頂,天池就在前方。

/天池/

1000年前的一次巨大噴發后,火山口塌陷,降水和地下涌泉匯聚成了今天的天池。

這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口湖,湖面面積9.82平方公里,一眼看得到邊。但它一眼看不到底,平均水深204米,最深處373米,天池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20億噸水,被山體捧在2189米的高空。極其純凈的水質,導致水中含氧量低,同時,周圍巖石裸露、植被稀少,天池不具備魚類生存的條件。

如此晶瑩透徹的湖面,并非天池的常態,更多的時候,它以另一番神態示人。

12月,天池勃然變色,進入長達7個月的封凍期,冰魂雪魄才是它最常見的面貌。風卷起雪末流云,彌漫在火山口間。從5000米的高空看過去,甚至有些攝人心魄。

長白山最近的一次小規模噴發在300年前,地殼巖漿如今在水下休眠。冬季,熱量隨著溫泉上涌,湖面無法完全冰封。

從長白山出發,向西來到靖宇縣,它是以抗聯英雄楊靖宇將軍命名的。盡管直線距離超過100公里,長白山在這里仍舊施展著它的魔力。

/四海龍灣/

這座近似正圓的湖泊叫四海龍灣。地下水與上升的巖漿相遇,迅速沸騰,引起一連串劇烈的爆炸,在地面炸出一個大坑,之后蓄水成湖。

在四海龍灣周圍,分布著160多個大大小小的火山錐體,它們組成了中國密度最高的火山群——龍崗火山群。

/大龍灣/

在龍灣湖底厚厚的沉積物里,埋藏著遠古氣候變化的痕跡。也許再過不久,龍灣就會與我們分享遠古世界的更多秘密。

/敦化市/

繼續向北飛行,一場特殊的消防演習正在上演。

吊桶式消防直升機是演習的主角,這個看上去不大的吊桶,可以在4秒內灑下1.6噸水,制造一道彩虹只是它的副業。

直升機是最靈活的消防設備,可以有效地把火情消除在萌芽階段。而想要第一時間發現火情,依賴著很多人的默默付出。

/03號瞭望塔/

這是長白山腳下的洞三(03)號瞭望塔,像這樣的瞭望塔,在長白山周圍有15座。

/09號瞭望塔/

這是洞勾(09)號瞭望塔,無論你在什么時間看到我們的節目,都有護林員堅守在這里。與他們做伴的,只有長白山無邊的林海。

我們飛過的每片森林,都寫滿巡林員的腳印。長白山森林平安無事的59年,是他們的21549天。無數人用青春呵護的寶藏,就在我們眼前。

看見遠處的長白山了嗎?它就在那里。它曾被奉為神山,它曾被視作資源,而從現在開始,它最自然的一面將被我們越來越多地發現。

這趟旅程沿著中朝邊境飛行,在樹下和枝頭收獲森林的饋贈;加入朝鮮族的節日慶典,與天空親近;與一種遠道而來的魚打個招呼,和飛向南方的大雁道聲再會。

/撫松縣/

長白山西麓,生長著吉林最有名的特產,但要看到它,需要穿越重重阻隔。高空的云,低空的霧,然后,還有超過80%覆蓋率的森林。

就是在這個緯度,就是在這個坡度上,就是這樣的樹木密度導致的光照度下,人參深埋于此。


地面上顯眼的紅色是人參的漿果,我們最常食用的是埋于地下的根莖。野山參早已可遇不可求,這些都是人們種植的林下參。

春秋播種,十余年后收獲。這是人與人參的約定,也是人與山林的約定。

/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延邊是中國唯一的朝鮮族自治州。生活在寒冷地帶的朝鮮族,卻有著熱烈的表達方式:慶祝豐收的農樂舞,花天錦地的婚禮,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辣白菜和打糕。

朝鮮族婦女擅長把原本在庭院里的休閑活動發展成競技,比如跳跳板和蕩秋千。不借助外力,比誰蕩得更高。

后來,競技又回歸娛樂,傳統的玩具被放大、升高許多倍。在420米高空的懸崖邊,體驗云上秋千。在這里,入鄉隨俗,可能需要多一點勇氣。

/和龍市/

這是曬魚的架子,曬的是明太魚,它是朝鮮族喜愛的美食。明太魚又叫黃線狹鱈,不遠萬里,從太平洋最北端而來。

世界上最大的明太魚加工產業就在延邊,韓國80%的明太魚都來自這里。延邊臨近日本海,洋流讓冬季的氣溫徘徊在0℃左右。反復的凍結與解凍,能讓明太魚干有最好的口感。

/琿春敬信濕地/

繼續往東飛行,在空中遇見一隊旅客。每到秋季,大雁會從遙遠的西伯利亞動身,來到琿春稍作休整。之后,繼續向南遷徙。

家庭是大雁遷徙的最小隊伍,即便是落單的大雁,也會被新家庭接納,繼續遷徙的旅程。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家庭,組成了我們眼前龐大的隊伍。

它們一次又一次飛越這片大地,每當人們抬頭仰望,故鄉和遠方的模樣都變得清晰。北雁南歸,是永恒不變的約定,回家的路就在前方。

吉林省的西北部有著與眾不同的氣質,和我們一起尋找古松遼湖的遺跡,加入一場特殊的收割;去往濕地密布的白城,見見剛出生的小丹頂鶴;最后在蘆葦蕩漾的莫莫格,聽白鶴講從前的故事。

大約200萬年前,一個浩如汪洋的湖泊,在這片土地上逐漸形成。古松遼湖,它的面積是現在中國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0倍。

隨著地質運動,大地隆起,湖水散去。在距今20000年前,古松遼湖徹底消失,殘留下一片片泥林、湖泡、沼澤和濕地。

吉林的西北部,大氣降水遠少于蒸發,同時水中鹽堿含量高,無法飲用灌溉。然而,人類總能在惡劣的環境夾縫中創造生機。

/白城市/

在白城,太陽將它的熱情播撒在葵花身上。向日葵抗旱、耐鹽堿,大風有利于它們自然授粉,結出果實。

向日葵可食用、可油用、可觀賞,最重要的是,可以在這片挑剔的土地上盛大綻放。

往南飛入科爾沁草原,在這里,風吹草低看不見牛羊,取而代之的是入秋前的牧草收割。先切割,同時聚攏,然后收集打捆。

科爾沁曾經是草原民族的天然牧場,因為過度放牧,一度變成了中國四大沙地之首。

30年前,人們開始了退牧還草的生態工程。今天,牧草集中收割制成飼料,可以喂飽更多的牛羊。

/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往南飛行,6月,向海濕地迎來了一群剛出生的小丹頂鶴。

成群的小丹頂鶴在野外是無法見到的,這是向海保護區人工繁育的丹頂鶴。它們正跟著它們的“爸爸”認識野外世界,繁育員用哨聲提醒小鶴不要掉隊。

對于小鶴們來說,低矮的灌木叢也能成為巨大的挑戰。看來有一位小朋友還沒有玩夠,不過現在還是要乖乖回家才行。

直到今天,人類仍在和動物建立新的關系。

這是一座大雁牧場,人工養殖的大雁正在進行餐前運動,牧雁犬是負責任的健身教練。

大雁們準備飽餐一頓,牧雁犬還在忙著安全巡邏,具體在防范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在牧場外偶遇了一只狐貍,它看上去有些心虛。

從高空俯瞰向海濕地,干涸留下的疤痕仍依稀可見。

1998年,洪水帶來的泥沙淤塞了流入濕地的河流,斷水的向海濕地一度萎縮到了原本的1/10。人們從各處引水注入向海,才讓它漸漸恢復了活力。

/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距離向海不遠的莫莫格濕地,也有著類似的遭遇。被稱作“白鶴之鄉”的莫莫格,曾經好多年沒有見到白鶴的身影,而現在全世界95%的白鶴都會在這里停留。

今年出生的小白鶴還沒有褪去黃色的羽毛,這是它第一次來到莫莫格。古松遼湖的誕生與消失,這片濕地曾經的洪水與干涸,這里的故事在白鶴的記憶中代代相傳。

這趟旅程往返于吉林省的過去和現在,飛抵一座舊橋,看鐵路如何改變城市的命運;造訪長春市,尋找它的變與不變;在四平遇見一座機車庫,感受它封存的舊日氣息;最后來到大安,和過去的歲月敘敘舊。


/德惠市/

松遼平原上,京哈高鐵飛速掠過松花江。離它不遠,一座舊橋凝視著江水。1903年,中東鐵路全線通車。從哈爾濱南下至旅順的路段,這座橋是必經之地。

今天,舊橋早已廢棄,鐵軌被拆除。為了防止意外,人們切斷了橋身與兩岸的連接。松花江上,它安靜佇立,繼續見證著這片土地的強大與不屈。

/長春市/

沿著鐵路進入長春,城市里的地面上也有兩條軌道。54路有軌電車,穿越市中心,途經16站,60年前它曾經長這樣。

3輛復古版的電車,現在是長春的網紅。它曾經是長春6條有軌電車線路中的一條,那時叫4號線。

后來別的線路消失了,身旁的同行者多了,窗外的風景也變了。但是,輪下的青草依然,頭頂的樹冠依然,它的使命和軌跡也依然。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的前身之一東北人民大學,是新中國成立后由中國共產黨親手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眼前的這棟建筑,是吉林大學朝陽校區教學樓。

?把視角升高、拉遠,才能看清它的歷史。這里曾經是規劃中的偽滿皇宮,參考了北京的紫禁城。以新民大街為中軸線,最南端是廣場,教學樓所在的位置就是主殿,最北是御花園。

這座皇宮當然沒有建成,它僅僅打了個地基。1954年,這里建起了東北地質學院,它的首任院長是李四光。

從那以后,這棟樓被人們稱為地質宮。它的使命燦然—新,科研的夢想在這里逐一實現。

清晨,低垂的云霧籠罩在城市上空。對于不靠山也不臨水的長春市區來說,這一刻的朦朧非常罕見,但這座北國春城,作為新中國工業脊梁的輝煌歷史,卻分外清晰。

汽車是長春的名片。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選址在長春建設第一汽車制造廠。肩負重任的一汽,被人們稱為汽車業的共和國長子。

/第一汽車制造廠/

1956年7月14日,在人們的歡呼簇擁中,第一批12輛解放牌汽車,沿著這條林蔭道,緩緩地駛出一汽大門。就是在這里,新中國的汽車工業邁出了第一步。

60多年間,汽車工業從一個夢想長成了棟梁。現在,像這樣的解放汽車,一天就能生產1500輛。哪里正在建設,哪里需要運力,哪里就有它們。


現在,人們有了更多的選擇。這里的每一輛汽車,都即將去改善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的生活。

在中國,還有很多和長春一樣的城市,用雄厚的工業,沉默而有力地撐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農安汽車試驗場/

飛得足夠高,才能看見這座巨大設施的全貌。

這是一座汽車試驗場,96萬平方米的范圍里,整合了各種耐久測試路段,可以全面考核汽車的可靠性。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不太舒服,且枯燥。

不過高速測試是個例外,4公里長的橢圓形跑道上,時速最快可以達到200公里。兩端的彎道向內傾斜,借助向心力,幾乎不用轉動方向盤,就能從容地轉彎。

即便是重型卡車這樣的大家伙,也能在這里體驗飛檐走壁的刺激。

/凈月潭國家森林公園/

凈月潭曾經是長春市民的飲用水源地,后來人們開始種植森林,這里一度成為亞洲最大的人工林場。

俯瞰,如同進入夢幻的油畫世界。植樹人的巧思,賦予秋天最令人遐想的呈現方式。

/四平市/

向南來到四平,100年前,中東鐵路就是從這里離開吉林。

這座扇行機車庫,建成于1925年。扇形的中心是圓形的轉盤,蒸汽機車調轉方向、出入車庫都要靠它幫忙。

在過去的一個百年里,鐵路改變了整個東北的歷史朝向,也記錄下無數光榮時刻。

/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公司-退役機車封存基地/

前方即將到達的是本次旅程的終點站,在遠離鐵路干線的大安,封存著300多臺退役機車。?

年輕時翻山越嶺的它們,緩緩停了下來,肩并著肩,分享著走南闖北的故事。

盡管還保持著整裝待發的模樣,它們再也不會轟鳴著向前。奔向遠方的工作,就交給年輕的后輩去完成吧。

一旁的78臺蒸汽機車,原本分散在東北各地,這些“50后”終于聚在了一起。車頭鮮紅的綬帶,寫著它們各自的故事。

也許你并非生在它們的年代,也許它們從未到達你的家鄉,但你的記憶中,一定有它們的身影。


剛打完解放戰爭,就冒著槍林彈雨奔赴遙遠的戰場;大地還在顫抖,就把救援物資送進唐山。從抗洪前線,到西北的茫茫戈壁,都回蕩著它們的聲音。

蒸汽滾滾的時代不會被輕易忘記,沸騰的心從未冷卻。

/中車集團長春軌道客車廠/

還記得我們剛剛提到的年輕后輩們嗎?這是中車長客,這里專門生產軌道客車。

這是最新型的“復興”號CR400BF動車組。“復興號”,是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統一命名,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

而CR400系列是“復興號”中最快的型號,運營時速達到350公里。因為身上金色的花紋,人們給它起了個昵稱,叫“金鳳凰”。

接下來的旅程從一場大雪開始,在長春遇見東北城市下雪后的頭等大事;向東飛行,在雪村感受水墨畫的意境;來到長白山,在古老和新潮的運動中,尋找同樣的速度與激情;最后來到查干湖,冬捕的隊伍已在此等候多時。

/長春市/

一場大雪席卷長春。整個冬季,這種規模的降雪有可能超過30天。清雪車以雪為令,上路開工。

這是一種特意為高緯度降雪城市設計的機械,通過高速旋轉的滾刷,清雪車將積雪拋向下一個車道。梯形排列前進,積雪被傳遞到右側路旁。

清雪車很慢,時速20公里,但只有跟在它們身后,才能避免人在囧途。大雪不停,1400多臺清雪設備也晝夜不停。晚高峰,城市交通井然有序。

/松嶺雪村/

離開城市,來到松嶺雪村。經過雪的白描,村莊有了水墨畫的韻味,于是這里也被叫做“水墨松嶺”。

大雪覆蓋農田,黑土地開始休養生息。在發展旅游業前,這里的村民每年都有一個漫長的農閑時節。

耕牛雖然不用耕地了,但卻需要載客,牛扒犁成了大雪封山后最好的交通工具。載上遠道而來的客人,一邊爬山,一邊賞雪。

親近雪的旅程結束,直接從雪里爬上列車,繼續前行。

/長白山/

二月,冰雪仍然覆蓋著長白森林。春天的腳步離得還很遠,但熱情已經開始躁動。

拉力賽車的拉力,是英文Rally的音譯,意思是集合。來自全國各地的拉力賽車手,集合在長白山,享受冰雪賽車的樂趣。

副駕駛座位上,坐著經驗豐富的領航員,隨時告訴賽車手往哪兒開、開多快。

賽車想要取得好成績,不光要開得快,也要能靈活地轉彎。換上更窄的輪胎,可以在雪地上軋出凹槽,像雪橇一樣增加轉彎時的摩擦力,這和在柏油路上賽車恰恰相反。

滑雪是一項古老的運動,有著超過4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時光里,人們發揮想象力,不斷地開創新玩法。

把滑雪和雜技相結合,自由式滑雪也許是最驚險刺激的雪上項目。《航拍中國》提醒您:追求驚險刺激,可別忘了安全第一。

/查干湖/

離開長白山,飛往吉林西北部,冰湖上跑著冬捕的馬車。這是此次冬捕的帶頭大哥,人稱“魚把頭”。他要在茫茫冰面上,找準魚多的地方鑿冰下網。

為了走網,一片捕魚區得鑿百十個洞。冰下的漁網長達千米,拖魚帶水異常沉重,靠人力肯定沒戲,馬夫恐怕是冬捕里最愜意的工種。

一次捕撈耗費八九個小時,但經驗和技術讓漁民們收獲頗豐。在一旁想跟大魚合影的觀眾,似乎比漁民還要興奮。

破冰捕魚在查干湖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如今它成為了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遠遠望去,這真不能確定魚夠不夠分。

這趟旅程見證一條大江的成長,從冰瀑出發,在頭道松花江的秋色中拐幾道彎;沿江而下,遇見一座印在人民幣上的水電站;在收獲的時節來到榆樹;最后飛往前郭灌區,在松花江兩岸尋找家的味道。

/天池瀑布/

氣溫零下20°℃,順天池而出的流水在雪下穿行,在冰下墜落,這里是松花江的源頭。

6月,白腰雨燕的叫聲劃破了已經封凍7個月的山頂湖泊,天池迎來了開冰。湖水溫度上升,1米多厚的冰開始出現裂紋,逐漸變薄、破碎、融化,整個過程持續3至5天。

每年長白山頂只有3個月不被冰雪覆蓋,隨著開冰,天池瀑布水量增加,生命和流水抓緊時間綻放活力。幾乎所有大河的正源都是這樣,無關規模,在乎雋永。

/頭道松花江/

同樣發源于長白山的頭道松花江,是松花江在上游的重要支流。離開長白山前,江水和鐵路依山勢蜿蜒,頻繁交錯。

一天4次,通化開往白河的快速列車,穿梭于五花山色之中,緩緩地拐出了幾道彎。黃家崴子村只有110戶村民,為了他們列車會在此停留1分鐘,但向北而去的江水片刻不停。


/豐滿水電站/

這曾經是亞洲最大的水電站——豐滿水電站。1955年版第二套人民幣的伍角紙幣上,印的就是豐滿水電站。

2019年,老壩停止運行并被爆破。作為遺址,它們被部分保留在松花江的左右兩岸。

/榆樹市/

沿著松花江繼續向北飛行,來到榆樹市。?

這里每年產出近70億斤糧食,是全國產糧最多的縣級市。全國產糧十強縣,有一多半都在吉林。充足的糧食產量,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玉米在明朝從多個渠道傳入中國。苞米、苞谷、玉麥、棒子,都是玉米在不同地方的名字。在你的家鄉話里,它叫什么呢??

/松花江/

我們眼前的松花江,流經吉林、遼寧、黑龍江和內蒙古。在它的臂彎中,生活著5000多萬人。

/前郭灌區/

1951年,松花江水被水壩挽留,順著人工開鑿的灌渠,流向前郭灌區。

通水的灌渠在夕陽下閃閃發亮,那年秋天,稻花的芬芳飄蕩在松花江兩岸,打破了東北只能種出玉米的斷言。

夏天,這里是綠色的千里沃野;秋風吹來,稻田變得金黃。松花江兩岸的風景日新月異,家的味道不曾改變。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622評論 6 544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716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746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991評論 1 318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706評論 6 41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6,036評論 1 329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4,029評論 3 45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203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72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451評論 3 36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677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161評論 5 36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857評論 3 35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266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606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407評論 3 40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643評論 2 38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