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本書之—拆書《精進》

【1】我們該怎樣對待時間?

這顯然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歸根結底,人擁有的財富是時間,對待時間的方式和態(tài)度決定一個人成為什么樣的人。大學者梁漱溟先生說,對待時間態(tài)度要鄭重,既不急功近利,也不消極避世,而要恪守本心,來衡量事情的輕重緩急。在不同的場合,要用不同的時間視角來對待,即該緊張時緊張,該停下來享受生活時好好享受。

在信息過剩的時代,你需要以時間尺度為評估標準,過濾掉無用信息,以便節(jié)省時間。正確處理好時間的快慢節(jié)奏,工作要快,生活要慢。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找到至少一項長期業(yè)余愛好,專注于它,讓它在時間的深度和長度里慢慢生長。

【2】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選擇?

當一個人 陷入選擇困境時,其實困住你的不僅有客觀現(xiàn)實,還有習慣和思維慣性。不放把面對的問題暫時放一放,用其他思路去思考。重組你的時間,讓理想和現(xiàn)實能兼顧。找到讓你糾結的選擇之間的聯(lián)系點,用你最擅長的東西助力完成。

人生就是選擇的疊加,做出選擇不等于可以一勞永逸。你需要針對人生的變化,對選擇做出合理調整。

【3】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動!

開始并完成一件事情,比做好它更重要。因為只要開始了,你就有機會把他做得更好。一件看上去很難的事,只要你開始做了,就會變得越來越容易。只要邁出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這件事再難,邁一步試試也不會死呀。

就不說難的事了,那些隨手就能解決的小事,我們也會找出種種借口拖延。下個決心;既然這事這么煩人,干脆盡快把他解決掉。如果總能想到一件事就完成一件事,我們需要同時應對的事情就少了,也不用多費時間精力去“管理”這些事情。一旦需要同時應對的事情多起來,管理復雜度就會直線上升,記憶負擔,情緒負擔,人際負擔也會顯著加重。這些成本雖然是陰性成本,卻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

也許你還在猶豫,做事情要看時機,等到最佳時機出現(xiàn),我做起來會事半功倍。問題在于,為了等待一個最佳時機,你允許自己等多久?等待不是沒有成本的。再者,你確定當一個好時機出現(xiàn)時,你有能力看得出來,并且有能力抓得住嗎?既然答案是不確定的,那就不要把希望寄托在虛無縹緲的時機上了。對大多數(shù)人大多數(shù)事,現(xiàn)在是最好的jk時機。

就像那句話說的,種一顆蘋果樹的時機是十年之前,次好是現(xiàn)在。

【4】如何成為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

問題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好的學習者首先要學會提問。驅動一個人學習和探索的主要動力,就是對問題的好奇和對答案的渴望。

一般的學習過程分為訂立計劃,實施學習,回顧整理這三步。能做到這三步你就已經(jīng)是優(yōu)秀的學習者了。但如果學習不是從你的困惑出發(fā)的,你扮演的角色只是一個”吸納者“和搬運者。

更為合理的應該是“建構式”學習,不是簡單的吸收知識,而是充分地調動起已有知識,在自己設定問題的指引下,積極探索,把新知和舊識糅合起來,構建一個新的知識體系。在問題牽引下學習,連續(xù)不斷地構筑著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是知識構成一個有意義的網(wǎng)絡。

一個人掌握多少知識,不是取決于他記住了多少知識,而是取決于他能調用多少知識,讓知識成為解決問題的路徑。

學習可分為三個層級;信息,知識和技能,學習的終點是技能或者說應用。

【5】修煉思維,讓它成為利器

信息爆炸是這個時代的特征之一,把那些繁雜,無用的信息簡化,給思考騰挪出時間,成為當務之急。

為此,我們可以精選出可信賴的信息源,不追逐當下流行或過熱的信息,相比觀點評論更重視事實。此外還可以嘗試定期”閉關“,以屏蔽外界紛擾。這樣才能過濾掉一些分散我們精力但卻無用的信息。

當使用常規(guī)思考方式陷入僵局,暫時放下面對的難題,也許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你會靈感迸發(fā),難題迎刃而解。其實,這是潛意識這個的不羈游俠在暗中工作,忽然立了大功。

當你散步,坐車時不經(jīng)意的思考問題,有時會有令人驚喜的結果,因為負責大腦監(jiān)控的那個小人剛好不在上班。而按部就班的工作或者生活軌跡會讓你靈感枯竭,有意識地將一些混亂,隨機或意外的事件引入生活,可能會激發(fā)出你的創(chuàng)造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3,559評論 25 708
  • 一位剛畢業(yè)即將入職的幼師朋友跟我講了她3個月的經(jīng)歷,從進去某國際化教育集團實習而被人設計到成功考進編制卻被家...
    我是誰12345閱讀 385評論 0 0
  • 這是第二遍讀《小王子》了。第一次讀的時候,其實并沒有太多體會。除了對「第一號作品」的故事印象比較深之外,其他章節(jié)也...
    findingsea閱讀 988評論 0 3
  • 一年四季你站在講臺的三尺之間,在春風的懵動中,你曾經(jīng)看到過一支嫩芽,從干枯的瘦弱的枝干中抽芽,你也曾懷疑過,這么瘦...
    荒島牧羊閱讀 196評論 0 0
  • 周二曾在輔導村小班的小謝同學倒默古詩,今天在育龍班上課時,和孩子們提到這事,教室一下子沸騰起來:我們也要試試...
    蕙草閱讀 726評論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