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87版電視劇《紅樓夢》,還是在小學的時候,那時懵懵懂懂,連故事情節也沒怎么明白,可是即使這樣,也阻擋不了我對這部電視劇的熱情追捧。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姹紫嫣紅、鶯歌燕舞、亭臺樓榭、曲徑通幽的大觀園,還有大觀園里的美人們,她們個個艷麗美貌、嬌俏可愛、衣飾華麗,美人配美景,真是宛若人間仙境。其中,有幾處美景美人配更是成了永恒的經典,至今也沒能被超越。
1、黛玉葬花
獨倚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伴隨著一曲如泣如訴的《葬花吟》,憂傷的樂曲中,落英繽紛。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林黛玉手執花鋤,秀眉緊蹙,淚眼婆娑。在一片花海中,她輕挪蓮步,愛惜地撿起片片掉落的花瓣。
怎奈落花無情,紛紛飛落的桃花漫天飛舞,隨波流去,使她心中充滿了無限憂傷。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想到自己孤苦一人,寄人籬下的凄慘生活,就如同這嬌弱的花朵一般,再經不起殘酷現實的摧殘。冷漠的人心,個個口蜜腹劍,這個孤傲倔強的花季少女誰人憐?
陳曉旭一顰一笑,一舉一動,無不完美還原了曹雪芹筆下那個“嬌襲一身之病,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的黛玉形象。
2、寶釵撲蝶
春風輕拂,百花齊放,蝴蝶飛舞,大觀園的姑娘們出來賞花。寶釵獨自漫步花叢中,只見一片姹紫嫣紅中,兩只彩蝶迎風飛舞。
寶釵一向沉穩內斂,可是看到這動人的美景,她的少女心瞬間燃起激情。她從袖中取出扇子來,躡手躡腳撲向蝴蝶。蝴蝶忽上忽下,穿花度柳,引得寶釵香汗淋漓,嬌喘吁吁。燦爛的笑臉,豐腴的身姿,活潑可愛的寶釵戲蝶圖躍然紙上。怪不得寶玉說她像楊玉環,她的美貌,她的身姿,當然還有她的才華,確實不一般。
曹雪芹用“艷冠群芳”的牡丹花來比喻寶釵,她美麗富貴,品格端方,行為豁達,隨分從時,善解人意,低調不張揚,深受大伙的喜歡。寶釵撲蝶展現的是她活潑可愛的另一面,讓人眼前一亮,難以忘懷。
3、湘云醉臥芍藥圃
史湘云是金陵十二釵中我最喜歡的一個,她豁達灑脫、積極樂觀、憨厚可愛,她不像林黛玉那般多愁善感,也不跟薛寶釵一樣沉默寡言,她性格直爽,走到哪里都是一陣歡聲笑語。
湘云因為貪杯,酒醉微醺,臥于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沉沉睡去,口內還說著酒令:泉香而酒冽,玉盞盛來琥珀光,直飲到梅梢月上,醉扶歸,卻為宜會親友。只見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鬧穰穰的圍著她。
這段描寫,堪稱紅樓夢最美的美景美人配,湘云純真、美麗、憨態可掬的少女形象一覽無余。她自小沒了父母,生活也很凄苦,可是面對任何苦難,她都有一顆樂觀豁達的心,真是女中豪杰。這就是“真名士自風流,腥膻大吃大嚼,回來卻是錦心繡口”的瀟灑風流女子,史湘云。
4、寶琴立雪
薛寶琴雖不是主角,她的出場次數也少的可憐,然而卻是曹雪芹筆下的寵兒,每次出場都艷壓群芳。最初亮相便驚艷全場,美艷純真,才華橫溢,本性聰敏,超凡脫俗,十分耀眼,惹得賈母只想把她許給寶玉為妻。
冬天第一場雪過后,賈母領著眾人去大觀園賞雪。只見那邊橋上,琉璃世界,白雪紅梅,一個披著大紅斗篷的美人亭亭玉立,就象老太太屋里掛的仇十洲畫的<<雙艷圖>>。
這個身披大紅斗篷,手執梅花的“寶琴立雪”形象,把見多識廣、美貌與智慧并存的寶琴更是表現得清雅脫俗,透發著文人的格調,引得多少文人墨客驚嘆不已,紛紛效仿。
《紅樓夢》把女子比作水,比作花,借花喻人,將花的艷麗、清新、典雅、富貴,都與紅樓女子們巧妙對應,突出了她們與眾不同的特點。曹雪芹善于用美景襯托美人,借物喻人,是他這部巨著中最成功也最與眾不同的寫作手法,不愧是中國四大名著之首,值得大家細細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