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癥是一種病

圖片源自于網絡

所謂拖延,就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我相信這對大家來說并不陌生,因為喜歡的拖延的人其實并不在少數。我也不例外,或多或少都有些拖延的毛病。

舉個例子,比如早起。我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念頭:今晚我要早睡,爭取明早可以早起,無論是去跑步運動,還是看書學習,都將會是一個積極向上美好的開始。可是事情的結果往往是:十一點往床上一趟開始準備醞釀睡意時,卻發現不論怎么輾轉反側都絲毫無困意,那好吧,那就刷會微博、朋友圈吧:嘿,這個好玩,哈哈,那個好搞笑,呀,今天他又去哪里哪里玩了……等到玩累的時候,才會發現,時間已經是快凌晨一點了……

所以說,拖延是一種病,而且還是頑疾。

要想真正的根治這個頑疾,需要你透徹的去觀察和認識拖延這個問題。

首先要想明白,我們為什么會拖延?

很大程度上,拖延的起因往往就是因為不夠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說,相比較于你想要去做的事,會有更輕松更舒服的事讓你來選擇,讓你掉進它的“溫柔鄉”陷阱里。就好比看一部好劇和讀一本書,吃一頓大餐和做一天家務,打游戲LOL和流汗健身Keep……人都是有惰性的,而大都長期有益于自身的事情往往都是比較枯燥的,是需要借助毅力來堅持的。你去觀察那些很少拖延,自律性很強的人,就會發現他們其實并不是不想拖延,他們也是時時刻刻的在與自身的懶惰想法做激烈斗爭,不同的是,他們有著更強大的意志或者說有足夠的自我暗示力強迫讓自己在抉擇中偏向不拖延的一方。而對于拖延就是不足夠引起重視的這種說法,我證明起來很容易,你去網吧里看看那些沉迷于游戲中不可自拔的網癮少年就知道了,你問問他會拖延他的游戲么?

當然也會有人說了,我心里對我要做的事情是很看重的,那我為什么也會拖延呢?我知道拖延不好,但是我依然是改不掉拖延的毛病,這個該怎么辦呢?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這樣,充滿焦慮且不滿自身的現狀,想去通過某些行動來改善自身的處境,只是可惜,想法雖有,卻后勁不足。我為什么會這么說呢?因為據我觀察發現,很多人只是單純的知道做某件事對自身存在好處(這個好處很廣泛,基本在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而不是很清楚明白堅持這件事情最后到未來會給你帶來多么巨大的意義和價值。明白拖延的不好卻又拿不出干勁去付諸于行動,關鍵就是在于你的內在驅動力不足,沒有讓你迫切的得到想要的那些即時回報。不妨設想一下,如果有人對你說,你背會一個單詞,我就給你打賞10元,那么你還會那么厭惡背單詞么?是不是巴不得趕緊抓緊時間多背幾個呢?給自己設置即時的獎勵反饋會督促自己延續做事的激情,這不是自欺欺人,這才是巧妙的手段,發現了么?不信你再看看游戲,如果每一場戰斗后沒有經驗值或裝備獎勵,你還會那么癡迷于此玩個不停么?

那么拖延會讓我們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呢?

我認為拖延是一種極其低價值的事情,他降低了我們的時間利用率,同時也在不斷消磨我們的注意力,要知道時間每人每天都只有24個小時,誰都不會比誰多,除去睡覺吃飯工作,我們能夠真正為自己所支配的也不過才3-4個小時而已。我們常說工作外的時間用在哪里,我們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對此我有更深入一層的引申,應該說是我們把注意力用在哪里才會決定我們成為什么的人。因為時間本質上屬于放射線類型,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并且不可逆流,沒有把注意力用到事情上的時間,是被“荒廢”的時間,這也說明了為什么有的同學即便是通宵熬夜也比不上那些只花了很少時間高效學習就成績優秀的尖子生的原因,因為注意力分配才是關鍵!

而拖延會消耗我們的注意力資源,這至關重要。因為你在拖延的時候,不可能無事可做,你總會找輕松舒適的事來替代你所想要拖延的事,將你的寶貴注意力放到了那些低收益短衰變期的事情上,在你做完這些暫時性“愉悅”事情后,一方面你的大腦還處于一個短暫興奮期,導致你不可能立刻從這個興奮中跳出來;另一方面,即便是你跳出來后,你會覺得困頓乏力,因為在注意力被消耗后,就很難再集中起精神勁頭來做需要消耗腦力的事情。所以,你通常的表現就會是:哎,今天好累啊,明天再開始吧……

明白了么?拖延這個病其實是如此可怕,我們拖延的越多越頻繁,也就越杜絕了我們成為那個更優秀自己的可能性,你說我說的對么?

大家好,我是小蝸牛,謝謝您花費了寶貴的時間來閱讀我的文章,如果得您歡心,就點個“喜歡”+“關注”,或者“打賞打賞”小蝸牛唄,讓我們一起做朋友吧O(∩_∩)O~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