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當自私一點
電影《如果.愛》開頭說:
每個人的一生就好像一部電影,而他們就是那部電影里的主角。有時候他們會以為自己也是別人影里的主角,但是可能他們只是一個配角,只有一個鏡頭,更說不定他們的片段早就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還不知道。
人生在世,如果總是過度在意別人的感受,那么只會活得很辛苦。
想活得自在一點,就要學著稍微自私一點。
有個朋友,她是典型的賢妻良母,會做菜,會帶娃,小日子經營的不錯。當然也是這個家庭的主心骨。
就因為朋友很能干,丈夫一直放心在外自我提升直到讀到博士,家庭全靠自己撐著。雖然辛苦,但還是應付得來。
前兩天,她約我出來,一臉悶悶不樂。究其原因,原來她的丈夫又要借調到另外一個城市工作一年。
她悶悶不樂的原因有二:第一點就是丈夫沒有對工作極力拒絕,欣然接受。第二點就是她是全家最后一個知道這個消息的。
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她的愛人并沒有太在意她的感受,又或者說,覺得她來承擔接下來的瑣碎日常沒有任何問題。
可朋友的心里是傷心至極。因為,所有的應付得來都是自己的辛苦死撐,何談容易。
我說不行讓你媽媽多幫幫你???她給的答復是,她的母親認為退休后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有時間愿意多出去走走,看看大好河山。
所以基本不給看娃。
朋友也順帶著讓我看了看朋友圈中她媽媽旅行的照片。
朝氣蓬勃,笑靨如花。很年輕。
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路,也會過得完全不一樣。
最重要的是,人一定要為自己而活。遵從內心,在必要的時候,會說不,會選擇。
不要把自己當成救世主,因為沒了你,別人也能活得好好的。
蔡康永說:
我們常常不夠愛自己,我們常常需要透過愛我們的人才能夠發現我們有多么好,我覺得大部分的人在一味愛對方的時候,常常會忽略自己最美好的部分,我們最后是依賴著那個深深愛我們的人,而讓我們相信了自己值得被愛,我們是一個好的人,所以不要輕易拒絕讓你感覺到自己有多好的機會。
如果活在這個世上,連自己都不能討好,那真的是最大的失敗。
適當的自私,是對自己的救贖。
2.工作會干一點
現在總是批判低質量的勤奮者,的確。
因為這樣的人太多。包括我。
毫不掩飾的說,我的努力含金量不高。這個自己能感受到。我也再不停地反思自己。
低質量的勤奮著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呢?每時每刻都在焦慮,都在忙碌,都在趕,當然最大的特征是有永遠也做不完的事情。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教的還是主科。每天都要備課。看作業。上課。甚至還要開會或是組內研討。每天忙得不可開交。
為什么總是不停地在忙?難道真的事情太多或是工作能力低么?我在反思,也總結出了幾點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1.每周日做個規劃,計劃接下來每一天的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按部就班。
2.每天的備課之前,先在腦子里過一遍流程,思考一定要大于行動。否則不經過有效思考的行動就是在做無用功。所以,每天的動手之前的思考是最重要的一項。
如果是10分努力的話,9分都應該在思考上。
3.每天工作前,在標簽上寫下來to do list.完成一項,打一個√。提高工作效率。不浪費時間。
4.把工作盡量在單位完成,不要帶回家。否則處處是工作。沒有自己的生活。別人只會當你是個loser.
5.會工作的人,也必定是會休息的人。勞逸結合,很重要。適當的放空自己,出去走走。
有一個故事:
耶和華在西奈山向摩西傳十誡,其第四誡是:星期天必須休息,守為圣日。他甚至下令,凡星期天工作者格殺勿論。有一個人在星期天撿柴,他便吩咐摩西,讓信徒們用石頭把這人砸死了。
閑暇是生命的自由空間。只是勞作,沒有閑暇,人會喪失性靈,忘掉人生之根本。這豈不就是瀆神?所以,對于一個人人匆忙賺錢的時代,摩西第四誡是一個必要的警告。
當然,工作同樣是神圣的。無所作為的懶漢和沒頭沒腦的工作狂乃是遠離神圣的兩極。創造之后的休息,如同創世后第七日的上帝那樣,這時我們最像一個神。
所以,會工作,才會生活。
3.朋友少一點
曾經有一個測試,如果半夜家里突然著了火,你能電話通知到幾個朋友過來幫助你?很多人都陷入了沉思。
這跟借錢是一個道理。
越困難時越能見證友誼這個東西。
但友誼這東西,并不是靠經營的。
周國平老師是這樣談論友誼的:
他說:對于人際關系,我逐漸總結出了一個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則,就是互相尊重,親疏隨緣。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誼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還認為,再好的朋友也應該有距離,太熱鬧的友誼往往是空洞無物的。
使一種交往具有價值的不是交往本身,而是交往者各自的價值。高質量的友誼總是發生在兩個優秀的獨立人格之間,它的實質是雙方互相由衷的欣賞和尊敬。因此,重要的是使自己真正有價值,配得上做一個高質量的朋友,這是一個人能夠為友誼所做的首要貢獻。
所以,現在很多文章都在談,聰明的人早已不再去花大量的精力去結交朋友。
而是花時間進行自我提升了。
“經過1萬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可能從平凡變成超凡?!?br>
這句話相信都聽過。
有個匈牙利心理學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當,任何一個人都可以被訓練成任何一個領域內的高手。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選擇了一個傳統上女性不擅長的項目,也就是國際象棋。結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個女兒都訓練成了國際象棋世界大師,這就是著名的波爾加三姐妹。這個實驗甚至證明哪怕你不愛好這個領域,也能被訓練成這個領域的大師,因為三姐妹中的一個并不怎么喜歡國際象棋。
而壞消息是成為大師需要長時間的苦練。每天練三小時,完成一萬小時需要十年時間,但這只是達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所以,讓自己成為大神需要的是大量的時間。成功的路,不好走。都花去社交,哪里有精力提升自己?
聰明人早已把提升自己作為最大的內驅力。
提升生活逼格,從這三點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