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的第三個星期二,今年來說,就是5月24日,世界牛奶日。還沒到日子,但我已經耐不住性子來回憶一下嘴邊的那道乳痕了。
對,你沒聽錯,世界牛奶日,居然有這么個節日。借著世界牛奶日的機會,弘毅士帶你品品你桌邊的那杯牛奶,回憶嘴邊的那道乳痕。
我小的時候住在城中村,一片平房之中。
每天傍晚的時候,吃完晚飯,在屋外看看夕陽,十分愜意。這時候,總會有一兩個賣牛奶的人,推著自行車,后架上擔著兩個大桶,裝慢了白白的牛奶。
推車人一邊不緊不慢地走街串巷,一邊吹著哨子,那哨聲很緩慢,有時候甚至有些無力,但人們都能聽得見,也不知是哨音把人們從屋里叫出來,還是出來買牛奶的人提醒了推車人,吹一吹哨子。
第二天一早,奶奶拿出專門煮牛奶的“小奶鍋”,在爐子上慢慢地煎。還在被窩里,我就能聞到濃濃的奶香。
起床后坐到桌旁,聞一聞奶香,用手捧一下溫熱的碗,驅一驅清早的寒氣。一遍吃著餅干,一遍把牛奶表面浮著的一層奶皮吹到另一邊。嚼著餅干,到嘴里剛好感覺有些干的時候,喝一口牛奶,感覺一股甜甜的熱流緩解了之前嘴里的干澀,牛奶和著餅干泥一起咽下杜,嘿嘿一笑。
小時候的我就是這么喜歡牛奶,一天要喝早晚兩次。爺爺說,那時候我一耍起小脾氣,就帶我去不遠處的養牛場里看大奶牛,我馬上就高興了。
每天晚上睡覺前我還要和一杯牛奶,記得有一天看少兒節目的時候看到一個問題,怎么樣不直接喝,用給到的幾種食物喝到牛奶,現在我只記得食物中有面包,蛋卷。電視上給的答案是用面包蘸,我想的是把蛋卷當吸管,為此我還特意去超市買了蛋卷,在真的用蛋卷喝到牛奶的時候把我高興的不得了。
現在想想,小時候對牛奶的喜愛,讓牛奶有了除營養之外的第二層含義——世界對稚嫩的庇護。直到現在,每次喝牛奶,嘴里的味道都能讓我想起小時候肆意犯傻的日子。
來到大學里,食堂早餐不提供牛奶我還是會在宿舍備上一箱。偶爾借著夕陽,享受一下奶香帶來的輕松。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可能再也喝不到現擠出來的牛奶了。那種推車人吹哨賣的牛奶,那種奶奶用“小奶鍋”慢慢煎出來的牛奶。
“無菌磚”“百利包”顯得更加便捷一些,最多是用熱水泡一泡,插上吸管就喝了,有時候還要邊拿著早餐邊走在上學上班的路上,午餐的時候問你早餐吃的什么都不一定記得了,牛奶的味道,就更是不記得了。
記得純甄酸奶做過一個廣告,一個小女孩,貪婪地喝完了最后一滴牛奶,嘴邊留著一道乳痕,幸福地笑著。那一刻,你覺得她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你希望她一直生活在這樣的稚嫩中,能一直單純地享受食物的美好。
轉眼一看,你又被拉回了現實——包裝上畫著一個放在玻璃瓶里的盒裝酸奶。
世界牛奶日,早起五分鐘,讓時間更從容一些。給自己來一杯熱牛奶,慢慢地,讓它流進你的胃里。
給自己一個機會,在一段無所事事的時間當中,單純地、貪婪地享受食物的美好。帶著那道乳痕,微笑著,開始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