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又是一個低沉的晚上,好想什么都不做,寶寶有了抗拒。每天的打卡,讓內心的愉悅感早就蕩然無存。又開始渴求無事一身輕的狀態。
有個聲音響起:“還是放棄吧,歡迎回到原點!”
還有個聲音在說:“又在亂想啥呢?能隨隨便便說放棄就放棄嗎?你太沒有能耐了!”
“我感覺自己一天光顧完成打卡了,心里一點收獲感都沒有!”我委屈的申辯著。
“那你得找找問題在哪里了。”有聲音在回應。
“哦……”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
2.為完成任務而忙碌,是我多年的一個行為模式。它會隔三差五的來造訪我的生活。
一直自認為是個勤奮的人。但今天的低落感在提醒我該看看自己內心的苦是什么了?
從小到大,很少做為一個佼佼者,也就是說,從來都沒有拔尖過。好像我害怕自己做好一件事,更愿意做個差等生,做個破壞者。
好像我更容易去驗證那個聲音“你不行!”在內心沒有動力時這種感覺特別強烈!
回顧童年經歷,快樂很少,也很少有被肯定的時候。就像畫童年的天空我會喜歡把它畫成灰色的,然后化成一堵圍墻,而我就是那個透過唯一的小窗偷偷的向外看的小孩,哭累了然后就睡著了。
3在我的潛意識里,一直期望有個人能來救我,從困境中出來。今天我也意識到,不可能有人能來救我,只有我自己才可以。
在潛意識的牢籠里努力的保護著,自己不被外界的復雜傷害。
但同時,在深深的渴望自由的狀態。自由,意味著有能力描畫自己的夢想,畫什么像什么,畫什么就成什么。
“不行”這個詞已經從意識中消除。而我從此就像“開掛”了一樣。
這是一種美好的憧憬,本來就在我心里存在,只是很多時候會被忘記。
4.對現實的錯覺,對自己真實的水平的夸大評價,蒙蔽了正確看待自己的眼睛。
近期我都是以付費打卡的方式強迫自己學習,但這中間常會出現懈怠的情緒。本身對學習有種抗拒,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求真務實的本質就是踏踏實實的做自己。不自己欺騙自己。
抗拒什么?還是認為自己不行?
做自己的拯救者,主動從困境里走出來。
理清思路,找到學習的樂趣,端正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