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23
瑤扳機
昨天因為離職跟老總聊了很久,說到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還有品牌的建設與推廣,其間不斷提及互聯網的推廣優勢。
看得出來每一個老板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一個藍圖規劃,無論是切實可行還是空中閣樓,那都是一種對夢想的憧憬、對做好某一件事情的企圖心。
直至此時,我依然不恥于跟別人談“夢想”,在我眼中那始終是一個人應有的情懷,夢想無關財富與成就,而是持有者對生活的一種態度。
哦,扯遠了。
在老總時不時提到互聯網的時候,我想起一年前我曾被一個創業公司老板面試,主題是圍繞移動互聯網。
我當時是很相進這家公司的,他們的辦公間正好裝修好,新的開始總會讓人生出一股莫名的希望來。
彼時他們為了考察我的文字功底,要求我寫過好幾次文案或廣告創意,來回反復,當然其間沒有談到待遇。
后來面試過我以及多次聯系我的公司老板之一讓我去他們新辦公室見他的合伙人,并跟我說“只是見見,商量一下上班的事宜,順便熟悉一下路”。
路程有點遠,坐車繞了很久才到,見到另外一個老板的時候并沒有聊很多,只是問我之前的那些東西是不是都是我寫的,我點頭稱是。爾后,他把我的簡歷拿出來,說,寫得不錯,期望薪資是多少。
印象中我說的薪資不高,其實在深圳算是很低了。我很記得他當時頓了一下,冒出一句“這樣啊”,然后便不再言語。過了一會,有人過來找他聊事情,本是說讓我在會客室歇會,到門口時又突然指著一個人說,這是他們的工程師,要是沒事就交流一下。
那個人很奇怪,進來之后就問我是做什么的。知道我是從事策劃推廣相關工作之后,他開門見山的讓我發表一下移動App怎么做推廣的事情,以毛家飯店為例。
我說:你們這個是針對企業的吧,肯定是要跟商家進行相關商務合作洽談啊,針對他們的產品和毛家目標消費者對象進行APP的產品規劃與技術實現。
那人還沒聽我說完,就有點不耐煩,道“我只想知道怎么推廣,怎么讓別人用這個軟件”。
我一下不知道怎么接話,只好簡單的回答“首先就是跟商家合作,這樣能對準精準用戶;同時利用社交媒體做口碑營銷”。
他看了我一眼,說“就只有這些,那社交媒體又怎么做呢?怎么讓別人下載我們這個產品呢?對了,你不是學計算機的吧。。。”
因為之前面試我的那個老總又回來了,談話才沒有繼續下去,因為沒什么別的事情,我就先走了。
回去的路上,略沮喪,作為不是計算機專業出來的人跟自己能不能去策劃或推廣一個產品并無直接的關系,可惜這一點我沒有為自己辯駁。
爾后果然沒有下文,不知道是薪資原因呢還是別人覺得我不適合。
哦,又扯遠了。
今天坐在辦公室想起這些的時候已是一年過去,心態早已不一樣。如今學東西不再把它當做吃飯的工具,僅僅只是喜歡,亦或是只想更多的了解外界。
不過說到這里,我還是想把我當時為回答的問題補充完整。
既然是做企業的APP,首先是要針對企業產品本身做產品設計,從企業的角度來創造核心優勢與吸引力,因為來購買你的APP的是企業,當然最終決定你的APP產品是否成功還在于手機用戶的下載使用量。
那么在產品的設計中就需要考慮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為企業帶來的利益,一個是為消費者帶來的利益。
一:企業角度
看特班版本的《電子商務視角》的時候我發現那些大的電商是非常注重數據庫這一塊的,每年都是大量的資金、人力投入到這一塊,通過數據資源的整合分析來探索消費者心理與消費使用習慣等,從而實現技術上的革新。
在我的眼中,一個品牌是要學會讀懂自己的消費者。而數據信息就是研究消費者的開始。
移動APP可以為企業帶來哪些?
1、客戶基本信息:年齡層次、消費水平、家鄉地域、菜品喜好
2、客戶消費數據:通過海量的數據中找到長期消費對象、客戶的固定口味,對準部分忠誠客戶進行親情營銷,維護雙方之間的信賴心里。
3、客戶信息評價反饋:這是迅速搜集客戶心理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客戶的實時反饋進行處理與跟進。
4、移動APP一旦被用戶安裝就能確保精準的宣傳信息到達率和高曝光度。
一個產品要推廣就要滿足為掏錢者實現具有核心優勢和吸引力的現實利益,這才是最基本的。
二、手機用戶方面
移動終端賣給客戶,客戶的目標又是毛家消費者。那么也就是說最終軟件前臺操作的人還是移動手機用戶群體。
那么需要為他們帶來使用便利與現實利益:
1、下載不占容量,使用不占流量,速度與用戶體驗方便快捷。
2、信息分類明確系統及時(包括產品、價格、打折信息等)
3、及時在線預訂與優惠活動
4、在線優惠券限量使用等
5、客戶個人累計積分與定量饋贈活動返還等。
。。。。。
具體還需要商家的促銷政策與實際規劃為準。
當時那位工程師問我如何將軟件推廣給消費者,其實問題就已經本末倒置了,你需要的吸引商家,告訴他們這個軟件可以實現雙贏。
至于推廣到個人,這些需要商家自己去實際操作,而他們只需要提供技術支撐。
比如,
商家各分店的實時宣傳與掃描;
紙質優惠券或產品單的二維碼或客戶端下載掃描;
進行移動客戶端消費登記的特殊優惠政策;
。。。
以上也只是一個行外人的膚淺理解,不過好在我是有興趣了解一下的。
互聯網把一個海量的信息庫帶到我們眼前,也跟著帶來了無限商機。事實上人的信息接收能力是有限的,大浪淘沙留下來的必然是大家真正需要的。
關注人或企業的需求才是一個產品或品牌保持源源不斷生機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