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認識了一個朋友,朋友圈里面的她很多的自拍,曬兒以及自己的插畫。她跟我說,她努力的工作就是為了能夠給孩子盡可能好的經濟基礎。她目前正在做的事情是,兒子有任何喜歡的玩具,她都會毫不猶豫的買下來,再貴都買。她的朋友評論不一,有的朋友說這樣很不環保。她說這個是她兒子需要的,用來開發智力的,跟環保搭不上邊。另外有朋友問,玩具太多會不會造成孩子的注意力缺失?她的回答是,就一個道理,你希望你的孩子將來朋友是不同膚色來自不同地方的還是一個地方的?
我沒有去調研過玩具這個市場在能源消耗上面的量,同時我們常識告訴我們,其實那些劣質的玩具在市場上充斥的量更大。這里的劣質包括:質量不過關,材料不安全,設計不合理(有的毫無美感),教育意義不大。如果你去到學校邊上的雜貨店就會發現,10塊二十塊的玩具基本都是這樣的。這樣的玩具孩子很容易玩膩或者玩壞,壽命短本身就是件很不環保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想象,這樣的玩具通常是一個小工廠靠廉價勞動力和不用掏錢安裝環保設施才低成本做出來的。
然后說說多和少的問題,這個問題確實是要從孩子的需求出發,但是父母需要有能力評估這樣的需求是否合理。過快以及不假思索的滿足可能造成孩子對玩具的不重視,這樣很難幫助孩子發展出對于玩具的珍惜,造成玩具的使用壽命短。價格可以是評估的一部分,但是不應該是評估的重要標準。我們希望借由創新的好玩具來讓孩子認識一個美好的世界,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這些都是非常對的。為了實現這個目標,購買本身是應該經過深思熟慮的,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應該不是價格也不是環保,可能是什么才是需要。通常人們會拿出馬斯洛的需求層級來。我也借鑒一下,想想看,它在滿足孩子的哪一層的需要,孩子已經被滿足的需要有哪些。如果一個孩子是缺乏自信的,而他已經有了所有的物資,那么她可能需要的是激發他自信的玩具。我們作為家長,需要去關注他在各個層面上被滿足的狀況,然后做出明智的選擇。人的資源包括金錢都是有限的,合理的去選擇而不是被商家選擇。
玩具太多了,買不完的。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自己的鑒賞力就顯得很重要了。除了買玩具,為了拓展孩子的視野還有很多的方式,也有很多體驗并不一定要花很多很多的錢,同樣也不一定會帶來環保問題。例如和孩子進行騎行,和孩子一起種植,和孩子去做志愿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