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看了一些關于原生家庭的書籍和課程,引發我經常思考,我的原生家庭是怎么樣子了?到底對我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呢?
當我站在另外一個人的角度去審視我的父母和這個家庭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更加客觀的看到一些東西呢?
父親的家庭是一個大的家族,父親只有親兄弟二人,但是爺爺撫養了侄輩的姐弟2人,父親的堂兄弟為6個,父親排行老幺,被叫六叔;
母親也是個大家庭,父輩的兄弟5個沒有分家,堂兄弟姐妹10個,親的姐妹三個加一個弟弟,母親排行老二;
父母是指腹為婚的,56年爺爺一家去逃難住外婆家,兩個孕婦就給肚子中的孩子確定了婚姻關系,媽媽說結婚之前一直都沒有見過面的。
站在今天的角度來看,父親和母親其實是不匹配的,父親是農村較少的高中畢業學歷的,如果不是推薦上大學而是高考的話,父親肯定是能上大學的,畢業后一直在企業上班,是農村很少的能領工資的人,形象也比較好,高個子,有教養,不像農村人那樣滿口臟話;而母親則完全沒有上過學,個子很矮,形象中絲毫沒有出眾之處;
母親的一生是帶著憤恨的,首先在自己娘家里,家里姊妹多,自己沒有讀過一天書,六姨、七姨、八姨都讀過書,自己完全沒有上過一天學,另外母親經常提到在那個大家庭中自己的父親太老實,當不了家,當家的是五叔,所以自己幾個姐弟吃了很多虧;自己的父親一輩子沒有吃過什么好的東西,病了五叔也不給治;后來家里最大的堂哥取了嫂子,就是我的大舅媽,一個很厲害的角色,我的外婆也是一直靠邊站的;
母親對于這個婆家是不滿意的,大伯母是奶奶的侄女,這樁婚姻是親上加親,所以自己受到虐待,爺爺奶奶偏袒自己的侄女而對于自己很苛刻,家里好吃的都給伯母了,爺爺奶奶只帶伯父家的孩子,我的姐姐出生開始是沒有人管的,分家的時候值錢的東西都被奶奶拿到給伯母了;
母親對于父親是不滿意的,這個男人耳根子軟,只聽他父母的和哥哥的,不聽媳婦的,伯父經常找 父親要錢父親有求必應,父親把侄女侄子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對自己的孩子不聞不問,有好吃的只管自己的老頭子,在這個家操持這么多年,父親從不愿意帶自己去公開場合;
從母親的字眼里能確切的感知到吃的占了很大的比重,的確,在那個七八十年代僅僅夠溫飽的年底,家里是沒有多少現金和貴重物品的,有肉吃是一件很幸福,父親是農村少數能夠拿工資吃得起肉的人,但是他的錢都貢獻了給他的老子和哥嫂一家,對于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是不夠關心;
父親想必對于這樁婚姻也是不滿意的,一場毫無感情的包辦的婚姻,但是從那個年代走出來的人也只能接受,唯一的方式就是少回家了,在印象中父親大概一周回家一個晚上,平時都住單位里,其實回家也近的,大概也就三公里,騎車上下班也就半個小時;
印象中很多人說父親和單位 的會計,也是我一個遠房的表姐關系曖昧,說要和母親離婚和表姐結婚。當然只是聽說而已,那個時代的人是無法承受離婚和背叛的名聲的。
父親對于孩子是不是很寡情,不喜歡自己的孩子,雖然母親一直這么對我們說,我也不好確認,但是我能確認的事實是父親并不親近自己的孩子,對孩子很嚴厲,不茍言笑的;完全不像伯父,伯父很會逗孩子的,把妹妹叫五小姐,會把孩子抱懷里用胡子扎孩子的。所以說伯父是個情商很高的人,父親不是,但是我想藍色性格的人的表現形式就是如此。
但是有兩個事情我可以確認父親不是一個好父親:一個是對于孩子的教育方面,姐姐妹妹和弟弟三個都沒有初中畢業,父親對于孩子的教育沒有表現出非常的支持,即便是我考上了市里的重點中學這種全村人的無上榮耀的事情,父親所表現的是唉聲嘆氣的嫌讀書要花錢,甚至還說不如去讀普高不讀重點高中的想法,對于學費的拖欠則是拖到班里最后一個才交;另外一個方面就是對于孩子的否定式教育和健康問題的忽視,我和姐姐經常感冒咳嗽的類型,只要父親在家里,我們都不敢咳嗽出聲,只能憋著,憋得臉發紅了不住被父親看到了,就會遭到白眼“真沒用”“連照顧自己都 照顧不好”。其實我和姐姐的常年咳嗽很大原因跟 身體底子有關,是外婆這一支的遺傳病因;
每年過年的時候,討債的人來家里了,父親要接待,我們小孩子看電視,電視聲音很大,父親就會很煩,啪的把電視關掉,家里頓時清靜了,孩子們的心也涼了,客人走了,父親會告訴我們因為我們讀書,家里欠了多少錢,如果不讀書,我們家里也可以像別人一樣蓋房子。那種心理壓抑的感覺一輩子都忘記不了。
我很同情我的母親,沒有文化,沒有經濟收入,一個冰冷的男人和一群什么都不懂的孩子,家里家外 一把手,婆家也不是很有勢力,一輩子哪里都去不了,所以只有每天晚上對著自己達到孩子訴說著心里的憤恨;
我也很同情我的父親,一樁包辦的婚姻,而且生活習慣完全不同的兩個人,父親是一個極端整潔講究的人,父親的辦公室和單位的宿舍收拾的干干凈凈的,被子跌的整齊,玻璃桌下面壓著年輕時候的照片,我不知道父親是否有自己的夢想和自己喜歡的人,這樣刻板的人是不會跟別人訴說的,也不可能做出出格的事情,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是一個極度被壓抑的性格,這是一個嚴謹到極致的人,但是回到家看到的是被孩子們弄的成豬窩一樣的家,那種情緒要爆炸的感覺是體會得到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很怨恨這個家庭,感情的一邊是憤恨,一邊是冷漠,兩種情緒都鋪天蓋天的進入孩子的情緒,傾聽了太多的憤恨,你無法變的輕松,活的太沉重;而太多的冷漠和否定,讓你喪失了自信,沒有了安全感,姐姐在外地打工受了委屈不敢跟家里說,害怕爸爸那一句真沒用,跳樓,精神失常,這些難道都沒有家庭給予的壓力嗎?
這么多年,我不喜歡回家,逢年過節,沒有別的孩子那種回家的期待,家是溫暖的,安全的,父母的懷抱,撒嬌,甚至都跟我無關,似乎一直缺少對于家的眷戀,一直幻想著在別的地方組建一個自己的家庭;然后在尋找感情的過程中的猶豫、糾結,又一次一次的錯過,在別人看來,你是很優秀的,上進,有素養,但是為什么就感覺缺乏一種力量感呢?
我嘗試著用能量的角度是思考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們心里就拒絕這個家庭,隔斷了愛的連接,當我們沒有從上一代那里得到愛的能力,我們又如何有能力去愛別人呢?當我沒有感受到一個沒有溫度的家庭時,我是如何又散發出內在的家的溫存的能量呢?
后來我慢慢嘗試著理解他們,他們的經歷早就了他們的性格,造就了他們的表達方式,他們未必是缺乏對孩子的愛,只是缺少表達;即便為人父母,他們也不懂得如何去教育孩子或許他們已經做到了他們認為最好的;他們也不是完美的,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人性中的自私和怯懦,犯過不該犯的錯誤,他們無法滿足孩子所有的需求;即便真的缺乏對孩子的愛,比如我的父親,那也是因為他們從上一代那里得到的太少,無法施與給自己的孩子;
好在他們也在成長,當姐姐的孩子出生后,我能感覺父親的巨大變化,一下子變的柔軟起來,成為了很慈祥的爺爺,外甥常年在我家,感覺媽媽有了新生的力量,尤其是去年我的小侄女出生,感覺母親精神狀態也很好,感覺年輕了一樣;
我慢慢 的與父母建立連接,理解他們,尊重他們,平等的表達我的意愿,我嘗試著理解他們而不是說服他們,我平等的告訴他們我的想法,讓他們也站在我的角度思考,我發現父母慢慢也能接受一些東西了,對于人生,對于孩子和下一代,我無法改變他們,但是我尊重他們的一切,因為我相信那些都是時代的東西,無所謂好壞,我鼓勵父母去接受新鮮的東西但是不會刻意去要求什么;
我不再抱怨他們給我的負面影響,因為我知道這些對于我的生命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都是我人生歷練的一部分,視角即一切,沒有對錯,只有如何看待的問題;
我不怪罪父母沒有給我好的條件,給我的已經足夠,我只有感恩,剩下的都得靠我自己,這是給我完善自己的機會;
我用欣賞的角度去看待我的父母,母親一個是做的粑,皮薄餡兒勻,我最喜歡吃用缸豆做的粑,我每次回家都要做一次,有時候還帶兩個在火車上吃,我想如果母親到外邊來賣,這個肯定能賺錢,第二個就是養豬了,母親每年都會養一頭豬過年,一直養的很好;
父親做事的條理性和對于物品的愛護真的是讓我自愧不如,一輛自行車用20年,一輛摩托車再用20年還有七成新,我也開玩笑說如果大家都這樣,中國達到GDP不用發展了,但是這份細致和用心是今天幾個人能做到,第二個點是孝順,父親對于爺爺的孝順是有口皆碑的,給我們那個民風并不大好的地方成為了一個表率;
我慢慢的通過 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一些東西,去打破宿命 的安排,比如我通過跑步改善了自己的體質,我再也不是那個病怏怏的孩子,我通過自己的積極努力樹立了積極上進的形象,雖然人生的路上也走過彎路,但是我也慢慢修復了曾經的人際創傷 ?;
我慢慢嘗試著放下壓力,我不把家里所有人的壓力背在自己身上,每個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沒有誰能代替誰,我會盡力去幫助他們,但是我控制不了也改變了別人的家庭,比如姐姐和弟弟的事情,我只需要對自己負責,父母也只需要對自己負責;
未來在我手中,我們無法改變原生家庭,,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自我努力自愈去修復他,去建立連接,打通愛的鏈條,重新尋找到真愛!
感恩父母,感恩先祖,我將帶著先祖的榮耀? 和力量,活出鮮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