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 ? ? 季康子問孔子:“你的學生中誰是最好學的呢?”孔子回答說:“有一個叫顏回的學生很好學,不幸短命死了。現在再也沒有像他那樣的學生了。”
11.8 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鯉也死,有棺而無槨。吾不徒行以為之槨。以吾從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 ? 顏淵死了,(他的父親)顏路請求孔子把車子賣掉,給顏淵備個外槨(guǒ)入葬。孔子說:“(雖然)顏淵和孔鯉一個有才一個無才,但對個人來講都是自己的兒子。孔鯉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槨。我沒有賣掉自己的車子,去給他買槨入葬,因為我還忝居大夫之列,是不可以步行的。”
11.9 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 ? ? ? 顏淵死了,孔子說:“唉!老天爺真要了我的命啊!老天爺真要了我的命啊!”
11.10 顏淵死,子哭之慟。從者曰:“子慟矣。”曰:“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
? ? ? 顏淵死了,孔子哭得悲痛欲絕。跟隨孔子的人說:“先生您太悲痛過度了!”孔子說:“我有太悲痛過度了嗎?我不為這個人悲痛過度,又為誰呢?”
11.11 顏淵死,門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門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視予猶父也,予不得視猶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 ? ? ? 顏淵死了,孔子的學生們想用豐厚的禮來安葬他。孔子說:“不可以這樣做。”學生們仍然以豐厚的禮數安葬了他。孔子說:“顏回看待我如父親,我卻不能把他當親生兒子一樣看待。這不是我要這么做,是幾個學生們干的呀。”
知識點:
? ? ? ? “回也視予猶父”,把我當成親生父親看待,不但道出了他們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而且開了中國教育史上師生關系的先河。所以后世流傳著這么一句話,“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說的就是這種師生關系。
11.12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 ? ? 季路(也就是子路)問怎樣去事奉鬼神。孔子說:“人都沒能事奉好,怎么能事奉鬼呢?”季路說:“請問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說:“還不知道活著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知識點:
? ? ? 孔子這里講的“事人”,是指事奉父母、上級、長輩、君主。這是把世俗社會生活放在彼岸的鬼神之上。子路這里的兩問,涉及鬼神與人世間、生與死,孔子都給了明確的回答。
? ? ? -----怎么理解“未知生焉知死”這句話的?
? ? ? “未知生,焉知死”,事實上,不僅僅是古人,今天的社會上也有很多人苦苦思索生與死的奧秘,想要參透生命和死亡這一人生的重大命題。其實,每個人的人生都有很多可以去做的事情,我們大部分人窮其一生,都不能把人生過好,也不能把我們想做的事情做到盡善盡美;這種情況下,還要再花心思考慮死亡的問題,確實是顯得有點多余了。
? ? ? ? 一個人面對自己的人生,還是應該有一個比較大的格局,內心多一些寬容和慈悲,不糾纏于一些細節問題和小的得失;面對人世間的紛繁與榮華,讓自己的心胸豁達一些,明白如何取舍,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的事情;面對自然和命運,多一份敬畏,懂得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更加淡定從容一些。當內心足夠強大、足夠開闊,從容的面對生活,才能擁有享受生活的權利,才能不枉來人世間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