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講? 焦慮
焦慮分正常的焦慮與病態的焦慮,而精神分析所要討論自然是病態焦慮。
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每個人的出生是我們焦慮情感的起源和原型。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神經癥患者的焦慮顯現形式:
一,自由浮動著的焦慮,易于與任何適當的思想相依戀,影響判斷力,選擇所期望的東西,并且等待著自圓其說的機會。這種焦慮名為期待性焦慮。
二,精神上受到刺激,并且時常依賴于特定對象和情境。它命名為關聯于恐怖癥的焦慮。
三,與危險沒有明顯關系,被稱為無因而至的焦慮癥。
那么,我們可以從哪些途徑去探索一下這些焦慮的形成呢?
弗洛伊德給我們指出了三條途徑,一是力比多的不能正常使用,要么是使用的途徑都被堵塞了,造成力比多過剩,要么是在不正確的途徑上損耗太多,造成力比多缺乏。二是從壓抑的這個角度去找,一個人被壓抑著的觀念或力比多興奮等越多,焦慮就越容易發生。三是從強迫性患者的強迫性行動里去探索。
經過分析,弗洛伊德總結,焦慮的起源有兩個,一是力比多的不正常使用,二是心理上的反抗也會造成力比多的不正常使用。
最后了解一下兒童焦慮的發生與恐怖癥有關的神經性焦慮的源泉。
兒童害怕陌生人,是因為他習慣于看到一個熟悉的和可愛的面孔——特別是他的母親。正是他的失望和渴望轉變成了焦慮,他的力比多既沒使用又不能長久的儲存,故以焦慮形式得到發泄。這個情景是兒童焦慮的原型,是出生時與母體分離原始焦慮條件的再現。
兒童害怕黑暗和獨居,在黑暗中感受到渴望變成對黑暗的害怕。
兒童現實性的焦慮主要是教育的結果。
結論:一,恐怖癥和兒童焦慮一樣,無處發泄的力比多漸漸轉化成為一種類似的現實焦慮,于是把外界無足輕重的危險引過來,代表力比多的要求。二,幼兒的焦慮與現實的焦慮無關,卻與成人的神經癥焦慮有密切關系,它來自于無處使用的力比多,并由外在對象或情境替換失去的可愛對象。
焦慮的發展和利比多的命運及潛意識系統有密切關系。
焦慮的產生是自我對危險的反應和逃避之前的信號。自我在神經癥的焦慮中也在試圖逃避力比多的要求,像對付體外的危險一樣。逃避外界危險的企圖由站穩腳跟并采取適當的防御取代,神經癥焦慮的產生由癥狀的形成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