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閱讀了非暴力溝通的第二章,再次被作者所震撼,里邊的很多話,讓我有了新的感悟和反思。我希望在生活中能夠以非暴力溝通方式,發現語言的魅力和表達者的愛。
語錄摘選:
1.道德評判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
2.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
3.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區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將在那里見你。
4.對他人的評價實際上反映了我們的需要和價值觀。
5.價值判斷反映了我們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樣才能得到最好的滿足。
6.分類和評判提倡的是暴力。
7.暴力的根源在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論是語言、精神或身體的暴力,還是家庭、部落以及國家的暴力。
8.比較也是評判的一種形式。
9.如果真的想過上悲慘生活,就去與他人做比較。
10.我們可以用負責任的語言代替回避責任的語言。
11.我選擇……,因為我想……。
12.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術的進步最終被用來摧毀人類,那么,并非是暴行導致人類的滅亡,當然,更不能說是復仇行為使人類滅亡……人類的滅亡,卻是因為現代人唯唯諾諾、缺乏責任感,畢恭畢敬地服從各種命令。我們所看到的悲劇和馬上就要看到的更大悲劇,并非是世界上反抗的人、不服從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從的人、聽話的人越來越多。
13.一旦意識不到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就成了危險人物。
14.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含著威脅。
15.如果一個人選擇新的生活,是為了追求幸福,而非為了逃避懲罰,那他的行為就會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16.人們越是習慣于評定是非,他們也就越傾向于追隨權威,來獲得正確和錯誤的標準。
17.一旦專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們就不再是好奴隸和好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