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孔明放了孟獲等一干人,楊鋒父子皆封官爵,重賞洞兵。楊鋒等拜謝而去。
? ? ? ? 孟獲連夜奔回銀坑洞。那洞外有三江,乃是瀘水、甘南水、西城水。孟獲在洞中聚集宗黨千馀人,孟獲妻弟現為八番部長的帶來洞主曰:“此去西南八納洞,洞主木鹿大王深通法術,出則騎象,能呼風喚雨,常有虎豹豺狼、毒蛇惡蝎跟隨。手下更有三萬神兵,甚是英勇。大王可修書具禮,某親往求之。此人若允,何懼蜀兵哉!”獲忻然,令國舅赍書而去。卻令朵思大王守把三江城,以為前面屏障。
? ? ? ? 孔明提兵直至,遙望見此城三面傍江,一面通旱。遣魏延、趙云同領一軍于旱路打城。軍到城下時,城上一弩齊發十矢,箭頭上皆用毒藥,但有中箭者,皮肉皆爛,見五臟而死。孔明自乘小車,到軍前看了虛實,回到寨中,令軍退數里下寨。蠻兵因此夜間安心穩睡,不去哨探。
? ? ? ? 孔明約軍退后,即閉寨不出,一連五日,并無號令。黃昏左側,忽起微風。孔明傳令每軍要衣襟一幅,包土一包,俱在三江城下交割,先到者有賞。眾軍聞令飛奔城下。孔明令積土為蹬道,先上城者為頭功。一霎時,積土成山,接連城上。一聲暗號,蜀兵皆上城。蠻兵急放弩時,大半早被執下,馀者棄城而走。朵思大王死于亂軍之中。蜀將督軍分路剿殺。孔明取了三江城,所得珍寶,皆賞三軍。
? ? ? ? 敗殘蠻兵逃回,人報:“蜀兵已渡江,現在本洞前下寨。”獲妻祝融夫人善使飛刀,百發百中。夫人忻然上馬,引宗黨猛將數百員、生力洞兵五萬,出銀坑宮闕,來與蜀兵對敵。
? ? ? ? 張嶷與祝融夫人二人驟馬交鋒,戰不數合,夫人撥馬便走。張嶷趕去,空中一把飛刀落下。嶷急用手隔,正中左臂,翻身落馬,蠻兵將張嶷執縛去了。馬忠急出救時,早被蠻兵捆住。都解入洞中來見孟獲,獲設席慶賀。
? ? ? ? 敗殘兵來見孔明,告知其事。孔明即喚馬岱、趙云、魏延三人受計,各自領軍前去。趙云與之戰不數合,撥馬便走。魏延又引軍來搦戰詐敗而逃。次日,趙云又引軍來搦戰詐敗而走。夫人皆按標不趕,欲收兵回洞時,魏延引軍齊聲辱罵。夫人急挺標來取,夫人忿怒趕來,馬岱埋伏在山僻小路,用絆馬索絆倒,就里擒縛。
? ? ? 孔明急令武士去夫人縛,請在別帳賜酒壓驚,遣使往告孟獲,欲送夫人換張嶷、馬忠二將。孟獲允諾,又喜又惱。
? ? ? ? 忽報:“八納洞主到。”孟獲出洞迎接,訴說前事。木鹿大王許以報仇。次日,木鹿大王引本洞兵,帶猛獸而出。趙云、魏延二將并轡立于陣前視之,只見蠻兵旗幟、器械皆別:人多不穿衣甲,盡裸身赤體,面目丑陋;身帶四把尖刀;軍中不鳴鼓角,但篩金為號。木鹿大王腰掛兩把寶刀,手執蒂鐘,身騎白象,從大旗中而出。木鹿大王口中不知念甚咒語,手搖蒂鐘。忽然狂風大作,飛砂走石,如同驟雨。一聲畫角響,虎豹豺狼,毒蛇猛獸,乘風而出,張牙舞爪,沖將過來。蜀兵如何抵當,往后便退。
? ? ? 孔明得知,令左右取了十輛紅油柜車到帳下,留十輛黑油柜車在后。將柜打開,皆是木刻彩畫巨獸,俱用五色絨線為毛衣,鋼鐵為牙爪,一個可騎坐十人。孔明選了精壯軍士一千馀人,領了一百口,內裝煙火之物,藏在軍中。
? ? ? ? 次日,孔明綸巾羽扇,身衣道袍,端坐于車上。木鹿大王口中念咒,手搖蒂鐘,頃刻之間,狂風大作,猛獸突出。孔明將羽扇一搖,其風便回吹彼陣中去了,蜀陣中假獸擁出。蠻洞真獸見蜀陣巨獸口吐火焰,鼻出黑煙,身搖銅鈴,張牙舞爪而來,諸惡獸不敢前進,皆奔回蠻洞,反將蠻兵沖倒無數。孔明驅兵大進,鼓角齊鳴,望前追殺。木鹿大王死于亂軍之中。洞內孟獲宗黨皆棄宮闕,爬山越嶺而走。孔明大軍占了銀坑洞。
? ? ? ? 次日,孔明正要分兵緝擒孟獲,忽報:“蠻王孟獲妻弟帶來洞主因勸孟獲歸降,獲不從,今將孟獲并祝融夫人及宗黨數百馀人盡皆擒來,獻與丞相。”孔明聽知,分付如此如此。帶來洞主引刀斧手解孟獲等數百人拜于殿下。孔明大喝曰:“與吾擒下!”兩廊壯兵齊出,二人捉一人,盡被執縛。喝令武士搜其身畔,果然各帶利刀。獲曰:“此是我等自來送死,非汝之能也。吾心未服。汝第七次擒住,吾方傾心歸服,誓不反矣。”孔明令武士盡去其縛,孟獲等抱頭鼠竄而去。
? ? ? ? 獲收了敗兵,心中稍喜,卻與帶來洞主商議,帶來洞主曰:“此去東南七百里有烏戈國。國主兀突骨,身長丈二,不食五谷,以生蛇惡獸為飯。身有鱗甲,刀箭不能侵。其手下軍士俱穿藤甲。其藤生于山澗之中,盤于石壁之上,國人采取,浸于油中,半年方取出曬之,曬干復浸,凡十馀遍,卻才造成鎧甲。穿在身上,渡江不沉,經水不濕,刀箭皆不能入,因此號為‘藤甲軍’今大王可往求之,若得彼相助,擒諸葛亮如利刀破竹也。”
? ? ? ? 孟獲大喜,遂投烏戈國,來見兀突骨。兀突骨喚兩個領兵俘長:一名土安,一名奚泥,起三萬兵,皆穿藤甲,離烏戈國,望東北而來。兵至桃花渡口下寨,以待蜀兵。
? ? ? 次日,烏戈國主引一彪藤甲軍過河來,魏延引兵出迎,蠻兵卷地而至。蜀兵以弩箭射到藤甲之上,皆不能透,俱落于地;刀砍槍刺,亦不能入。蠻兵皆使利刀鋼叉,蜀兵如何抵當,盡皆敗走。蠻兵不趕而回。魏延復回,報于丞相。孔明請呂凱并土人問之。于是令趙云助魏延守寨,且休輕出。
? ? ? ? 次日,孔明令土人引路,自乘小車,到桃花渡口北岸山僻去處,遍觀地理。憑借盤蛇谷,部署安排兵力,各人都依計而行。
? ? ? 忽報:“蜀兵在桃花渡口北岸立起營寨。”兀突骨即差二俘長引藤甲軍渡了河來與戰。不數合,魏延敗走。蠻兵恐有埋伏,不趕自回。次日如法炮制,延敗走。蠻兵追殺十馀里,見四下并無動靜,便在蜀寨中屯住。次日,兀突骨即引兵大進,蜀兵皆棄甲拋戈而走,只見前有白旗,延引敗兵急奔到白旗處,就寨中屯住。兀突骨驅兵追至,魏延引兵棄寨而走。蠻兵得了蜀寨。次日,又望前追殺,延略戰又走。蠻兵占了蜀寨。魏延且戰且走,已敗十五陣,連棄七個營寨。蠻兵大進追殺。兀突骨遂不以蜀兵為念。
? ? ? 至第十六日,魏延引敗殘兵,來與藤甲軍對敵。兀突骨騎象當先,頭戴日月狼須帽,身披金珠纓絡,兩肋下露出生鱗甲,眼目中微有光芒,手指魏延大罵。延撥馬便走,后面蠻兵大進。魏延引兵轉過了盤蛇谷,兀突骨料無埋伏,放心追殺。趕到谷中,見數十輛黑油柜車在當路。蠻兵報曰:“此是蜀兵運糧道路,因大王兵至,撇下糧車而走。”兀突骨大喜,催兵追趕。將出谷口,不見蜀兵,只見橫木亂石滾下,壘斷谷口。兀突骨令兵開路而進,忽見前面大小車輛裝載干柴,盡皆火起。兀突骨忙教退兵,只聞后軍發喊,報說:“谷口已被干柴壘斷,車中原來皆是火藥,一齊燒著。”兀突骨見無草木,心尚不慌,令尋路而走。只見山上兩邊亂丟火把,火把到處,地中藥線皆著,就地飛起鐵炮。滿谷中火光亂舞,但逢藤甲,無有不著,將兀突骨并三萬藤甲軍燒得互相擁抱,死于盤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時,垂淚而嘆曰:“吾雖有功于社稷,必損壽矣!”左右將士無不感嘆。
? ? ? 孟獲在寨中得知假情報,即引宗黨并所聚番人,連夜上馬,就令蠻兵引路。方到盤蛇谷時,只見火光甚起,臭氣難聞。獲知中計,急退兵時,左邊張嶷,右邊馬忠,兩路軍殺出。獲方欲抵敵,一聲喊起,蠻兵中大半皆是蜀兵,將蠻王宗黨并聚集的番人盡皆擒了。孟獲措手不及,被馬岱生擒活捉了。此時王平、張翼已引一軍趕到蠻寨中,將祝融夫人并一應老小皆活捉而來。
? ? ? ? 孔明歸到寨中,升帳而坐,謂眾將曰:“吾今此計,不得已而用之……令馬岱將黑油車安排于谷中。車中油柜內皆是預先造下的火炮,名曰‘地雷’,一炮中藏九炮,三十步埋之,中用竹竿通節,以引藥線,才一發動,山損石裂。吾又令趙子龍預備草車,安排于谷中;又于山上準備大木亂石。卻令魏延賺兀突骨并藤甲軍入谷,放出魏延,即斷其路,隨后焚之。吾聞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藤甲雖刀箭不能入,乃油浸之物,見火必著。蠻兵如此頑皮,非火攻安能取勝?使烏戈國之人不留種類者,是吾之大罪也!”眾將拜伏曰:“丞相天機,鬼神莫測也!”
? ? ? 孔明令押過孟獲、孟獲跪于帳下。孔明令去其縛,教且在別帳與酒食壓驚。
? ? ? ? 孟獲與祝融夫人并孟優、帶來洞主、一切宗黨在別帳飲酒。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遂同兄弟、妻子、宗黨人等皆匍匐跪于帳下,肉袒謝罪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矣!”孔明曰:“公今服乎?”獲泣謝曰:“某子子孫孫,皆感覆載生成之恩,安得不服?”孔明乃請孟獲上帳,設宴慶賀,就令永為洞主;所奪之地,盡皆退還。孟獲宗黨及諸蠻兵無不感戴,皆欣然跳躍而去。后人有詩贊孔明曰:羽扇綸巾擁碧幢,七擒妙策制蠻王。至今溪洞傳威德,為選高原立廟堂。
? ? ? ? 于是蠻方皆感孔明恩德,乃為孔明立生祠,四時享祭,皆呼之為“慈父”;各送珍珠金寶、丹漆藥材、耕牛戰馬,以資軍用,誓不再反。南方已定。
? ? ? ? 孔明犒軍已畢,班師回蜀。延引兵方至瀘水,忽然陰云四合,水面上一陣狂風驟起,飛沙走石,軍不能進。孔明遂請孟獲問之。正是:塞外蠻人方帖服,水邊鬼卒又猖狂。
(備注:圖片來自網絡,文字整理于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文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