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荀子是那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讀到時覺得特別有初生牛犢的朝氣。之后一段時間的作文,只要稍微能用的地方,通通寫上”XXX,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若干年后某一天,小伙伴提了一個問題:”青和藍指的是什么呢?“額,青和藍不是兩種顏色嗎?難道這句意思是,青色是從藍色里提取出來的?
再讀一遍,才發現一直沒懂。
? ? ?“【原文】君子曰<1>:學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藍<3>,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君子”本為貴族通稱,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孔子從“仁禮”兼備為基本內涵,將“君子”建構成一種理想人格。后來,儒家學者不斷豐富“君子”的內涵。“志向高潔 ?品行俱佳 ?言行謙遜 ?溫和有禮 光明磊落”,文中說的君子呢,大概就是包括并不限于上面這些詞匯描繪的人。
“學不可以已”中的“已”代表“停止、終止”,多數直譯是“學習不可以停止”。可是,這樣譯真的沒問題嗎?根據學者夏麟勛研究:“學不可以已”中的“可以”由于‘可’和‘以’連用,容易與現代漢語中的‘可以’混同起來”但是“‘以’字后邊有省略成分,不把省略成分補出來,信口講為‘學習不可以停止’,和文義是不符的”!在補出“以”字后省略的成分“之”,將”以“字看做介詞譯為”因“,全句意思是:“學習不可以因為任何緣故而停止。”
不論是譯為“學習不可以停止”還是“學習不可以因為任何緣故而停止“,簡而言之這句話大概包含了兩個意思:一是學習是日積月累的;二是學習要持之以恒。”網絡傳言,這句話還包含了第三層意思,但是境界不到,目前尚未領悟。慚愧啊!
“青”在現代,對應多種顏色,比如綠(green)、青(cyan)、藍(blue)、靛(indigo)、黑(black)。“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中的“青”是什么顏色呢?《清水茂漢學論集》里,給出了比較貼切的解釋。
來自《清水茂漢學論集》
綜上,句中的“青”指的是一種接近藍色的顏色,即靛青。
圖中小鳥的顏色
從句中大意看,“藍”指的是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一種可以提煉出藍色的藍草。
蓼藍(Polygonum tinctorium Ait) 略稱藍或靛青,主要用作染色及藥用??
從青色和蓼藍的對比來看,“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可以理解為,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出來的,但比蓼藍更藍。有個疑問:靛青是怎么做到比蓼藍顏色更藍的呢?
“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冰,是水凝成的無色透明固體。據《本草拾遺》記載,味甘,大寒,無毒。可用作退熱消暑,解渴除煩;治傷寒陽毒,熱甚昏迷,中暑煩渴。這句話更換了比喻對象,意思和前句大致一樣:冰是水做的,比水更寒冷。“
“青出于藍”“冰寒于水”這兩個成語出處便是這句話,通常有后來居上,學生勝過老師的含義。
參考文獻:
1、馬鵬翔;君子與名士—漢晉士人理想人格轉型之研究 ;南開大學;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