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火煙花又上元

今日元宵佳節,我覺得稱之上元更有些味道。還未月上柳梢頭,沒有人約黃昏后,也缺了鑼鼓喧天和張燈結彩,料想晚上也應是燈火闌珊。現實沒了那分熱鬧,便只能從記憶里去尋覓那個燈火煙花的佳節。

過元宵節自然是要吃元宵的,我家習慣把元宵當做早飯吃。我小時候不太喜歡吃元宵,但就沖一大早叫醒我的甜香味,還是要吃上一碗,就像一種儀式,一年一次,不敢缺少。

正吃著早飯,外面就鬧了起來。是社火表演開始了。社火是排練已久的,一大早,各村鎮的社火隊就聚集到縣城,鑼鼓敲得山響,一個賽一個的起勁。吃過早飯,我便急不可耐拉著大人出門看熱鬧,而且一定要跟在隊伍后面追著看。說起來每一年都看,每一年都相同,但就是看不膩。

多年前的社火花樣還是很多的,社火隊也多,看的人也多。每個表演隊都很長,最前面是抬著個大牌子的人,牌子上寫著村鎮的名字、恭賀新春的話等。接著就是敲鑼打鼓的,重復幾個鼓點每個人都背得出來,震耳欲聾卻還是好多人圍著看。鑼鼓隊后面就是最出彩的了,大頭娃娃,舞龍舞獅,騎驢旱船,挑花籃的,扭秧歌打腰鼓的……好多花樣。最好奇的是踩高蹺,那些人為什么不會摔倒?他們怎么保持平衡?還有高臺社火,一個人用細長的道具頂著上面的兩三個人,看起來驚險又令人嘖嘖稱奇。他們是怎么站上去的?站那么高不害怕嗎?我總是想離近一點一探究竟,卻又害怕他們臉上猙獰的彩妝,這些疑問也一直保留到現在。

轉眼就到了吃午飯的時間了,只能戀戀不舍地跟著大人回家。人們認為元宵節是過年的最后一天了,所以這天的飯菜也會豐盛些。吃著香噴噴的餃子或者大魚大肉,忽然聽到外面噼里啪啦響起的鞭炮聲和由遠及近的鑼鼓聲,就知道舞獅隊要來了。社火隊進院子時先要請人放一串鞭炮,炸了滿堂紅之后,舞獅的就會伴著鑼鼓聲,蹦著跳著進大院。我站在家里就能看到,本不寬敞的院子更加擁擠了,卻也更加熱鬧了。兩只獅子在院中搖頭擺腦,滿院子的人都伸著腦袋往樓下瞅。出了大院,“獅子”打個滾兒把頭伸到院門口的小店里,幾番嬉鬧撒嬌后,店主就知道,要給封紅包了。在南方,這種習俗稱為“獅子拜屋”,世俗認為這樣能趕走藏在屋子里的惡鬼邪魔。不知道在我們那里叫什么,想來寄托的都是同樣的心愿。吃過了午飯,依舊是要出去追著看社火的,一直看到下午,人基本都散了,才心滿意足的回家。

吃過晚飯,天就擦黑了。趁大人洗鍋打掃的當兒,我提著燈籠就沖出家門,和小伙伴一起,比著誰的燈籠好看,還一定要在沒亮光的地方,看誰的燈籠亮。待大人們收拾停當,喊一聲小名,就蹦蹦跳跳地跟著去看花燈,猜燈謎。記得從前縣里的工會和銀行都會辦燈謎會,小院子小廣場里細繩縱橫交錯,上面掛著花燈和謎語,如果猜到,就撕下寫著謎面的紙,去兌換獎品。我不會猜,只是去湊湊熱鬧,看有人激動地扯下紙條,也為他高興。

燈謎會雖然熱鬧,也不能太流連,要早點去占個賞煙花的好位置呢。縣里每年正月十五都會組織放煙花,縣城地方狹窄,放煙火的場地就在貫穿縣城的河灘里,那時候高樓少,基本上站哪里都看得到。回到大院門口,找到我的小伙伴,個個手里都護著一盞燈籠擠來擠去嘰嘰喳喳。煙花表演開始前是例行的領導講話,我不關心他說什么,只在最后一句“煙花表演現在開始”時屏住呼吸,想象第一朵煙花該是什么樣子。忽聽嘭的一聲炸響,人群頓時安靜了,天上噼里啪啦綻出一朵花,便滿滿都是贊嘆聲。那時候煙花沒有太多樣子,放來放去都是那幾種,人們卻不覺得膩,每個人都從頭看到尾,從開始贊嘆到結束。

如今很少再聞到那樣的煙火味了,我心里卻還在念著那些年熱鬧非凡燈火璀璨的上元。心里是燈火煙花又上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