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寫作的關(guān)系,很多讀者喜歡來向我傾訴他們的問題和困惑。我發(fā)現(xiàn),在我們這個最看重親情的社會,大多數(shù)家庭關(guān)系是糾纏而痛苦的,剪不斷理還亂;很少有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活得舒展,自由。
他們之間是因為沒有愛嗎?不,恰恰是因為太愛了,愛到?jīng)]有界限感,要把每個人捆綁和束縛在一起,父母試圖為孩子的一生負(fù)責(zé);夫妻之間,愛到恨不得把另一個人牢牢控制在手里,容不得人放松和喘息。
1
講幾個讀者朋友的故事吧,可能這些故事也是每天發(fā)生在你身邊的。
A,在讀研究生,交了一個男朋友,第一次帶回家見父母,媽媽就明確表示,這個男孩家里太窮了,嫁不得。然后父母倆商量著,給女孩介紹了一位同事的小孩,逼著她和男朋友分手,和那個同事的兒子交往。
姑娘很痛苦,一邊是親情,一邊是愛情,她不想讓父母傷心,又舍不得和男朋友分手。她問我該怎么辦?
B,是家里唯一一個大學(xué)生,父母是農(nóng)民,他有三個弟弟妹妹。B博士畢業(yè)留在高校工作以后,每年都要把工資的一半寄回老家供弟弟妹妹讀書。前幾年,他的一個弟弟在村子里賭博被抓,也是他出錢去救。后來弟弟越賭越大,欠了幾百萬賭債跑路了。現(xiàn)在別人來找他的父母討債,說不還錢就弄死他們的兒子。
父母沒有錢,就找到他們唯一有出息的大兒子,跪在B的面前,說,我們給你跪下了,求求你,他是你弟弟,你不能不救啊。B很痛苦,他不能不管,可是他去哪里找?guī)装偃f?這個事又什么時候是個盡頭呢?
C, 是一個作家朋友,他最近最頭痛的事情是,妻子總是查他的電腦和手機。他有一個文件夾,收集的全部是寫作素材,妻子不僅私自去翻看,總喜歡刨根問底:這個案例,是不是你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那個情節(jié),是不是寫的你和你前女友?
朋友不堪其擾,逃到家附近的咖啡館去寫作,結(jié)果回到家就是妻子的抱怨和哭訴……
2
有人說,這個世界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別人的事,老天的事。
但是人們往往缺乏界限感,把自己的事依附于他人,對別人的事指手畫腳,又太有控制欲,喜歡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更殘酷的是,以愛的名義,去要求和裹挾他人。
父母恨不得替孩子去生活,小到穿什么樣的衣服,大到考什么專業(yè),找什么樣的對象。夫妻之間,恨不得把對方打碎重塑,像捏泥人一樣,捏出一個自己喜歡的樣子,并且ta是沒有意志的,什么事都順從自己。
這太可笑了不是嗎?可是我們每天都生活在這樣可笑的世界,我們努力學(xué)習(xí),工作,小心翼翼地維護(hù)人際關(guān)系,卻痛苦不堪,負(fù)累重重,掙扎在自我和親情之間,徘徊在自我和孝道的門外。
每個人好像都那么無私,為家人付出很多。
父母說,我們辛苦一輩子不就為了孩子?孩子卻不聽話,非要去辭職做什么自由職業(yè)者,老王閨女那么好,他偏偏看不上,快30歲了還不結(jié)婚我們的臉往哪里擱。
伴侶說,我起早貪黑工作不就是為了這個家?家里的那位還不領(lǐng)情,我做什么說什么ta都不滿意,周末和朋友去喝個酒,也是一頓飯三個未接來電,還讓不讓人有點空間?
是的,我們都好辛苦,卻又好不幸福。
3
詩人余秀華說,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如果父母懂得,去尊重孩子的意愿和自由,讓孩子去探索自己的人生,你需要做的,是給他鼓勵和信心,在他失意的時候,給他安慰和陪伴。那么,他選擇做什么工作,和誰結(jié)婚,什么時候結(jié)婚生小孩,不就是他自己的事嗎?
當(dāng)孩子已經(jīng)成年,父母的幫助和關(guān)心,其實也是鐐銬和枷鎖,是一種越界的行為,是害怕失去控制。
很多女人,可悲的地方在于,把兒子當(dāng)丈夫,傾注全部感情和生命的寄托,恨不得替他去生活。卻又把丈夫當(dāng)兒子,對他寄予“望夫成龍”的厚望,給他立下種種限制,規(guī)矩,恨不得把他重新塑造成一個完美男人。
如果夫妻之間懂得,再親密的關(guān)系,都是有界限的,愛是尊重和包容,而不是要求和控制。那么,家庭關(guān)系是不是會輕松一點,舒展一點,不那么糾纏不清,痛苦不堪?
很多人終其一生拼搏奮斗,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子,用功成名就來獲取安全感,他們可以很成功,卻并不定真正體會到幸福。
4
幸福的家庭是什么樣子?是有愛,也有自由。
愛的匱乏,會讓一個人有被遺棄感。而如果僅僅有愛,沒有自由,會讓一個人有被吞沒感。
大多數(shù)家庭關(guān)系的痛苦就在于,有愛,但是沒有自由。家庭成員之間,沒有邊界感,太有控制欲,就會讓人失去自由。
失去自由,這種感覺是毀滅性的。它意味著,你不能服從自己的意志去生活,你得忍受著痛苦和父母喜歡的男生結(jié)婚,無條件沒底線地為弟弟還賭債,被另一半以愛的名義侵入你的生活空間,然后你還不能表達(dá)不滿,你得跪謝隆恩,因為他們是出于愛你啊!
5
最近讀了很多毛姆的小說,《刀鋒》里的拉里,《月亮和六便士》里的查爾斯,《人性的枷鎖》里的菲利普……
他們看似荒誕的人生追尋,其實都是在重復(fù)書寫同一個生命主題:那就是沖破種種枷鎖,去找尋屬于自己自由和意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在家庭關(guān)系里,我們需要學(xué)習(xí)的,就是少一點控制,多一點界限感。明確哪些事是自己的,哪些事是別人的,守住自己的界限,不侵犯別人的界限;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他人,不要試圖去控制他人,給家人愛,也給他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