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后,帶著娃回母國探親,進入全面休整模式。
在這個二線城市,剛學會走路的喜樂,有幸遇見16年第一場雪,玩過了堆雪人、兔子燈;泡過溫泉;騎過自行車;打過籃球;看過并乘坐了各種火車;去機場看了N架次飛機起降;撿過了超級大松果.....整個假期我們都在一起,非常開心。
#叮當#
一早起來喝水,小家伙指膳魔師杯子上那只貓突然說:機器貓!
我愣了一秒鐘笑起來。
可接下來一點都不好玩兒.....他指著杯子上的鈴鐺,讓我告訴他顏色。我說:這是粉色的叮當,這是橘色的叮當......這是......
各種顏色的句式重復了不下一百遍,口干舌燥,喉嚨冒煙。
我以為他要學顏色,末了卻說了一句“叮當”,做了個拜拜的手勢,把我打發了。
2016.2.6.
#第一次唱歌#
這幾天,開始唱歌哄睡。
真是搜腸刮肚,把平生所學所聽過的兒歌童謠,中文的英文的日文的,以及覺得舒緩可用來哄睡的歌曲統統用上......
總是哼唱一陣子,累了停頓,或者腦子一下沒想好接下去唱什么的時候,他就會在黑暗里拍我,示意我不要停接著唱。為娘我只好收音機一樣又唱又哼,有時候把自己都唱睡著了。
昨晚唱了好久,他都沒睡意。我在歌曲極限的情況下無奈說:寶寶,天天都是媽媽唱給你聽,你也唱一首給媽媽聽吧。
他馬上小聲音而抑揚頓挫地唱道:哇哇哇哇~哇哇哇哇~
我沒想到他真會唱,還是用這樣的方式。頓時被萌化。
他唱完又學起大人喉嚨里發出“呼呼~呼呼~”的聲音,是要學他爸打呼嚕睡覺了。
2016.2.6.
#成長記錄#
春節。陪著我媽,回她的母國串門。鄉間生活更是愜意。
小喜樂每天的重要活動就是:掃地、追狗、曬太陽、玩金箍棒......
大年初五。這個小朋友,15個月15天,會用以下單詞與人溝通:
媽媽、dad、阿嚏、阿切切、謝謝、不謝、凳凳、圍兜兜、么了(沒了)、刀刀、豆豆、青菜、胡蘿卜、葡萄、臍橙、雞蛋、笨蛋、電燈、汽車、出租車、電梯、拍拍(羽毛球拍、拍的動作)、拖拖(拖把掃把統稱)、吸(吸塵器、吸的動作)書、水 、鞋、墊墊(門墊地墊爬行墊)、丫丫(腳丫)、數字1、2、5、7、 濕(下雨)、 出去、呆呆(書呆子)、貓貓、star 、雪、機器貓、叮當、線、襪襪、嘭(放鞭炮煙花以及自己掉下床的聲音??)、(顏)色、 哈哈、嗚嗚(汽車火車飛機電梯......或者他自己準備從沙發床上你身上下來統統會發這個聲音)、開、動、兔兔、蛋糕、褲褲......
這個小朋友,知道所有的身體部位,能指出家里的日常用具,愛吃水果蔬菜,愛學著掃地拖地打掃床鋪吸塵擦桌子,能丟垃圾特別自己的尿不濕,愛看書聽故事聽媽媽唱歌,喜歡就拍手不喜歡就搖頭擺手,覺得或者知道你不開心會親親拍拍安慰人,會哇哇唱歌,呼呼睡覺,拜拜飛吻再見,學大人接電話打電話......愛專心致志不厭其煩的看任何東西的反面背面,喜歡把東西倒出來裝進去裝進去倒出來,玩過的東西一半以上能想著放回原位......
這個小朋友的小本領已遠不止這些,將來還會更多,像每個成長中的孩子那樣,一日一更新,一月一不同。
小朋友,說實話,有時候看著你,想你快長大,又舍不得你長大......就想靜靜地抱著你,看你熟睡,看你傻笑,聞你奶香,聽你哇哇叫......有了你,真幸福。
2016.2.12.
#井蓋龍貓#
前幾日遛兒子溜到理學院門口,小喜樂指著靠近十字路口處直喊:“貓貓!貓貓!” 四下觀望,并沒見半只貓的存在。再仔細一瞅,地面井蓋上有副畫,還真是只貓——龍貓。
打那以后,每天都要到此一游,一看就不肯走。
只好跟他講:我們去找找別的地方還有沒有貓貓......他才依依不舍說拜拜。
我說~這位HMX同學,你知道有個小朋友,癡迷你的井蓋龍貓么?
#第一次社交#
午睡好出門前,外婆讓小喜樂挑一樣玩具帶身邊。起初他不肯。
外婆說:“寶寶你帶著吧,碰到小朋友有玩具,你想玩的話,不要搶,可以用自己的玩具交換?!?/p>
他聽進去了。一路上,拿著這個拍子,籌劃著與人交換,可誰也沒遇著。
曬過太陽,遛好彎,晚飯時間往回走。終于看到一個小姐姐在騎自行車,他立馬從我身上往下刺溜。以為他會狂追過去,卻是奔幾步又轉回身,跑到推車下的籃筐里翻找。等他拿著拍子一扭一扭去追小姐姐的瞬間,我肚子都笑疼了。
他真聽懂了外婆的建議,而且一直沒忘記。
我緊隨其后,暫時沒出聲,想看看他會怎樣和人家交涉。以為他會強行交換,卻是拍拍小姐姐的手,再揮一揮自己的拍子,指一指對方的自行車,然后看看我。我慌忙補白:“小弟弟想用他的拍子和你換自行車騎一騎,可以么?”
小姑娘和她奶奶都很大方,讓小喜樂坐了會兒自行車。其實沒幾分鐘,人家要回去吃飯了。但小喜樂很滿足,也相當自覺,下來和他們,包括自行車,揮手道別。
忍不住想為這個萌小娃點贊,他人生的第一次社交,出人意表,得體又成功??。
201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