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這是我原創文章第36天。
? ? ? ? 一個終生知識使用者、踐行者!
? ? ? 為什么我們懂了很多很多的道理,確依然過不好一生呢?
? ? 朋友圈有篇文章《羅振宇的騙局》當時被刷屏了,文章我也看了下,當時覺得為啥是騙子呢?還看到很多為羅胖站隊的有名的公眾號文章。我當時也看了,覺得就是咋是騙局,這個作者為了流量瞎起題目。當我看了歐神的文章后,我才明白這篇文章有個重要的警告。
? ? ? 前幾天,朋友圈一篇《羅振宇的騙局!》刷屏了。作者寫了一段很有趣的話:
叮鈴鈴——早晨鬧鐘響起。
他眼一睜,立馬抓過手機,打開“得到”,傾聽60秒的羅胖教導。刷牙與吃早飯時,打開“喜馬拉雅”,“完成了30分鐘的音頻學習。”然后,他出門上班。地鐵上,再點開“知乎live”“聽了三個知名答主的經驗分享。”中午吃飯與午休的時間,他又點開了“在行”,“抓緊學習了《如何成為寫作高手》。”下班路上,他又打開“得到”,“我在上面訂閱了5個專欄。”吃完飯,上床,打開“直播”,“聽了李笑來的《普通人如何實現財富自由》。”
然后劉剛帶著滿滿的充實感,終于無比欣慰地進入了夢鄉。
? 你拼命地學習,購買了十七八款“知識付費”產品。
然后你發財了沒有,沒有。
然后你成功了沒有,沒有。
你變聰明了有木有,還是木有。
請問,哪里出了問題?
和“劉剛”們不同的。我并不看淡“知識付費”產業的前景。
我想說,并不是“知識付費”不對,是你們打開的方式不對。你們打開的是,“知識付費”Ver 1.0版本。
? ? ? 對于篇頭的“劉剛”們,他們是不假思索地“亂買東西”。你說你買了40堂Live課,其實這些課程之間,有什么前后遞進秩序?是平行還是分叉關系?“劉剛”們是一點都不明白的。
知識付費1.0的消費者們,懷著忐忑而激動的心情,把市面上所有能買的課程全都買下。這種行為,嚴格地說,應該叫IB,而不是學習。偽裝勤奮好學,其實是懶惰和粗疏。
? ? ? 我才意識到《羅振宇的騙局》這篇文章是提醒我們別中了“劉剛”的毒,我們成為文章的劉剛。
? ? 瘋狂的各種知識付費,跟女人亂買衣服有啥區別呢?今天看到楊冪款,劉濤同款。這個鞋子,那個帽子。圖片好看。
? ? 甚至所謂公眾號作者弄出來的圖片也好看,給你介紹這么搭也好看,不中淘寶商家的毒了。就覺得不在“中毒”了嗎?錯還會中毒,我關注了不下十個知名穿搭的公眾號,有的甚至是百萬流量的。
? ? ? 當我最近學了服裝搭配課后,我才明白我浪費了多少時間在上面,以為學到了所謂干貨的文章(我上的不是服裝搭配這一個維度)。
? ? ? 知識付費的井噴時代,就像歐神提到的學習是得有框架的。所有的知識屬于遞進還是平行呢?還是交叉呢?
? ? 甚至可以說一堆的課程設計是否邏輯自洽?現在所謂的干貨文章就不存在雞湯了嗎?不知道,這個得看看文章的人。每個人的認知不同,解讀文章的,喜歡程度都會不同。
? ? 就像《羅振宇的騙局》當時我覺得它就是一篇垃圾文,現在我覺得是篇不錯的文章。因為自己不知不覺成了“劉剛”。給自己成為“劉剛”做了警醒。
? ? 當我們長期喜歡一個作者的時候,我們把他美化了,因為他說的都是你沒有聽過的,甚至可以說他活出了你想要的人物畫像。知識付費沒有錯,但是真正的知識付費是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
? ? 找到自己的職業生涯和想要學到的技能,或者為了解決某一問題,然后在付費。在這個付費的過程中還要進行觀察,觀察再觀察。
? ? 在線課程沒有錯,錯的是我們會不會成了“劉剛”。我們上的在線課程是不是教授的是講課人的經驗?是不是他獨創的方法?就是只有一個方法也是很好的。或者打開了你某一認知。
? ? 對于真正的知識,他一定是一個“體系”。一定需要幾十堂課,上百篇的篇幅,才可以把事情說清。而且還需要老師不斷考試,以確保你學會,并跟上進度。
那些Live,“三分鐘學會八大技巧”,都是邊緣化的小“術”。單獨的每一篇,或許都很精彩。為了銷售,也憋足了噱頭。可是珠玉不能成串,它們是連不起來的。都是皮毛,搭不出骨骼,更搭不出巨獸。
碎片化學習有用的話,還要大學干什么。
? ? 估計會有疑惑你前面文章不是提到20小時能習的一門技能嗎?能的,不過這里面20小時怎么應用有非常大的學問,TED的那個視頻作者告訴了你20小時可以習的一門技能,可是他沒有告訴你怎么做。甚至沒有告訴你為什么這么做?甚至沒有告訴你每一項技能之間怎么鏈接,也沒有告訴你什么地方怎么用。
? ? 只有貴人大師,才會調教出你的武林秘籍。
? ? 用歐神的這句話結束今天的這篇文章,有錢人真正賺錢的方法,那是不賣的。
? 2017將要過去,2018年明天就來了!新年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