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第19天#
給自己留出專用時間,既是效率環境,提醒別人在這段時間不要打擾我,也是一種習慣,維持好一種穩定的狀態,讓一切有條理。
凡事提前
早起如果丟失了意義就要撿回來。
有一種高效工作模式是時間倒推法:根據自己安排事件占用時間的多少反推自己要幾點起床才能完成。
固然規律的起床時間很重要,但這樣的方式又可以另一種角度激發我認清早起的意義。
昨天晚上下課后沒有好好讀一晚上的書,也許是因為剛考完一科期中考試,覺得有一種負擔剛卸下,但最后連早睡也沒達成,因為有舍友回來又唱歌又聊天。有些無法控制的因素怎么解決?保證自己的早睡習慣。
讓別人習慣于幾點關燈,幾點要安靜,再加上自己戴上眼罩和耳塞,這樣的專用時間就可以成為你保證健康習慣的助力器。
而對于想要放松的時候,可以采用凡事提前,把必須要完成的任務期限提前一周,這樣一切都會更加順利,把日程安排好,會更加自如。
別人的世界
我向來習慣于獨來獨往,并非隔絕好友,有人同行自然很好,可若一人獨行我也并不感到寂寞冷落。然而,偏見就這樣滋生了。
我先來到教室,照往常不麻煩別人起身,只坐在有人的位置后一排。按照潛在的“規矩”,我的好友應該是坐在我旁邊的。然而她卻因為電腦插電,坐在了前面一排。這并不會影響我的心情,雖然若是我這樣做了,也許會遭到“哼”之類的回應。但我還是接納,畢竟我不懼孤獨。可是,當人受到委屈笑納后,怎么還應該被指責?結果是我一個人坐在后面“好壞”,一切當然是像玩笑一般的“擦肩而過”,留下的只有我一個人的“惡意的孤獨”。
無獨有偶,就在幾天前,也是在玩笑聲中,我不過是想要約朋友一起出行(她也會為此受益),(其實并沒有必要,只是那天心情很好)為此還陪著她取了快遞,買了零食,后來不過加了一句“晚上一個人出去不怎么安全”,本心是為了提醒旁聽我們談話的舍友都注意不要一人出行,就被她回復說“原來你只是把我當做你的保鏢”(顯然毫無根據,真正說出這句話的人往往并無實力)。當然我起初也是把它一笑了之,還表清了忠實的友誼,可另一個舍友也這樣開玩笑的說我怎么總是傷那個人的心。恐怕“玻璃心”易碎傷的不是自己。
人們記住和感恩的不是在關鍵時刻能幫助他的人,而是他以為的能在關鍵時刻能幫他的人。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也是一種人生智慧,心中要對自己的目標有數,不為別人的世界而活的時候,就不會再有“好心當作驢肝肺”了吧,很多煩惱都會變成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