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本書的影響莫過于使讀者開始作內心的反省。——卡菜爾
01
誰平靜的生活里沒有些暴風驟雨呢?
結婚十幾年了,淹沒在雞毛蒜皮柴米油鹽中的我,有時候突然間會對生活對婚姻出現一種徹頭徹尾的絕望。
那一天,我和先生為一件東西該扔還是該留大吵了一架。一個暴跳如雷,一個歇斯底里,許是按耐了很久的壓抑,許是太多不滿的累積。
我們都忘了身邊兩個年幼的孩子,大聲咆哮。
我說我過夠了這樣的生活,不想再繼續。他說你可以走啊,覺得家里太亂,可以去住賓館。
我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我受不了那個平日里對你百依百順的男人突然間張著血盆大口對我大吼。
我好委屈,好想大哭一場。
我也好想離開,離開這個待了很多年又瞬感陌生的家。
“不管了!”我心中一個憤怒的聲音在吶喊!:“我不想再忍受了,我要離開!”
我騰地一下站起來,一腳踢開了地上的一個玩具,玩具的開關被撞開,好像是電量不足了,本來應是一首歡樂的童謠變成了吱吱呀呀的聲音,幽怨綿長,像極了挨了打的孩子委屈又過于壓抑的哭聲。
“哭就哭吧,誰又在乎我的哭呢!”我憤憤地在心中說著。
正在寫作業的大兒子被我這個突如其來的動作嚇了一跳,單薄的小身板倏地打了個激靈。
五歲的小兒子從臥室房門探出小腦袋,他驚恐地看了看我,快速地撿起地上的玩具,關掉了開關,拿著玩具溜進了臥室。
我沖到門口拿起外套和挎包,摔門出去,“嘭”的一聲的關門聲有點震耳欲聾。
我仿佛看見了房門內孩子們內心的顫栗。
02
我走出了小區,深圳的初冬涼風瑟瑟,我第一次感到南方城市的冰冷。
我一個人漫無目的地在大街上走著,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車流來來去去,我不知道自己該去哪里?
十幾年了,我覺得自己為這個家付出的夠多了。一直被家庭捆綁著,束縛著,不敢放松,不敢放縱,總覺得自己在家庭中多么重要,一刻也不能離開。
也許自己是錯的,也許早該為自己做些什么!
我一路走著,一路想著,我是不是可以去找個住處,自己一個人住,這樣我就可以不用整天為做不完的家務犯愁,不用為孩子們的衣食起居操心,不用為他們寫不完的作業擔憂……
我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寫寫文章,看看書,旅旅游,把年輕的時候沒干的事情都做一遍。
如果一個人住,家里一定會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一塵不染,不會擔心誰給你弄亂,不用爭執什么東西還丟什么東西該留,一切都由自己做主。
聽起來還真是一種不錯的人生,也許真的該去嘗試一下呢。我在心里嘀咕著。
03
我向前走著,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放松。
街頭拐角處,有一家書店,住在這里很多年了,第一次注意到這家書店,書店不大,人不多,也很安靜。我幾乎是毫不猶豫地走了進去。
在心靈最孤獨的時候,書總是我最貼心的伴侶。
順手拿起了一本書閑翻,翻著翻著卻發現一點也停不下來。
這本書是《無聲告白》。書的封面詞句一下子吸引了我:我們終其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很久都不曾做自己了,我想去看看,究竟如何找到真正的自己。
然而一開始我就看到了一個令人悲傷的事實:一個孩子莉迪亞,她死了。
我是那么急切地想看下去,我是那么急切地想知道是什么導致了莉迪亞的死。一個平常普通的家庭的孩子沒有外界暴力和其他遭遇,她為什么會選擇自殺。
我的心揪得緊緊的,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任何有關孩子的消息都異常的重視,孩子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的心。
而書中的這個孩子自殺了。到底是為什么?
04
我想找到真相,我如饑似渴地看著,我忘記了時間,忘記了自己一直在書架前站著。
直到我看到那一章,莉迪亞的母親瑪麗琳離家出走了。我的心突然覺得跳得極速,臉漲得通紅。
瑪麗琳出走的時候留下過一張紙條:
我頭腦里總是憧憬著另一種生活,但實際情況卻事與愿違。
那一年老大內斯上小學,老二莉迪亞上幼兒園,瑪麗琳突然間不辭而別,留下了兩個可憐的孩子。
母親不在身邊,一個家就像是塌陷了一樣,父親只會在書房閑蕩,兩個孩子就一直在外面看電視。
孩子的父親只會做三文治,而且永遠也做不好,每天早晨,廚房里只有他們的父親,穿著皺巴巴的睡衣,在桌上擺著兩只空碗。
我的眼光落在書上,心卻無法平靜下來。
我想起自己的兩個孩子將開始遭遇一樣的情景,他們的午飯吃了嗎?他們這會兒在干什么?
此時他們的爸爸一定在睡覺,他們一定在客廳看電視,作業一定還沒寫……
內斯每天都會數數母親離家后又過了多少天。母親的失蹤無聲地噬咬著他們的心,那是一種四處蔓延的鈍痛。
莉迪亞沒有任何消遣來幫助自己忽視她世界中那個“母親”形狀的黑洞,這個沒有母親的家,發出了異樣的味道。
母親的不辭而別、離家出走給孩子們帶來了深深的不安全感——盡管他們的父親告訴他們:這不是任何人的錯,尤其與你們無關。然而他們并不相信。
看著書中兩個孩子在沒有母親的家里的過得粘稠沉悶,我的心也開始跟著痛,痛到無法呼吸!
我的孩子們,他們該怎樣度過母親不在的時間?
我想到我出門之前小兒子那驚恐的眼神,大兒子那顫動的身影……
我想到如果我的舉動會給他們造成怎樣的影響,如果我真的如開始所想的一個人出走不再回家,從此他們的內心將會蒙上怎樣的陰影,他們將會過上怎樣的一種人生?
我不敢再往下想了。
這本《無聲告白》力透紙背的深情,扣人心弦的情節,振聾發聵的真相,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
我忘記了時間,在書架旁站了四個小時;我忘記了出走時的初衷,在我看完這本書的最后一頁我匆匆地跑到了超市,我要趕在晚飯前回家,給孩子們做他們吃慣了的飯菜。
與先生吵架時的憤怒和悲傷隨著那本書,滲進去,又透出來,來來回回,反復過濾,直至稀薄。
我本來是想做自己的,我不確定是否找到了自己,但我確定我必須回家。
在我打開房門的那一瞬間,家里大小三個男人齊刷刷地站在門口,眉開眼笑!
是誰讓我回了家,他們又怎么會想得到呢?
書中說:一切苦難都會過去,學會和自己和他人和解,放過自己也放過他人。
End.
無戒365訓練營(5W-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