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遇大荒之年,餓殍遍野,很多窮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在一小村莊,有對母女,相依為命,女兒正值二八年華,長的如花似玉。艱難困苦之時,這位母親經(jīng)常祈禱上天保佑,讓她們都能活下來。
為了女兒能活著,這位母親常常把僅有的口糧留給女兒,自己出去找吃的。外面哪里還有什么吃的,樹皮、草根,只要是能吃的早就被吃光了,最后只能找到觀音土,所以這位母親很多次就是靠吃這個艱難的活著。可即便是這樣,看著即將見底的糧缸,她也終日憂愁,再這樣下去,她和女兒誰也活不了。
眼看就要活不下去之時,有一大戶人家來采買丫鬟。聽說這可是當(dāng)?shù)赜忻拇髴簦依锾锂a(chǎn)無數(shù),整天穿金戴銀,使奴喚婢。
這位母親以為上天聽到了她的祈禱,來拯救她們脫離苦難的,打量著搖搖欲墜的茅草屋,一貧如洗的家里,看著日漸消瘦的女兒,想想如今的光景,就尋思,雖然舍不得讓女兒離開自己,但她總得為女兒找條活路,不能讓女兒跟著自己餓死,做丫鬟雖說是下人,但大戶人家至少有吃的,總比跟著自己餓死強(qiáng)。忍著心痛,就把女兒賣了。
女兒自小就乖巧懂事,現(xiàn)在年景不好,想著自己不能讓母親整日為自己擔(dān)憂,自己走了,剩下的那點吃的加上自己的賣身錢,也許母親就能活下去了。雖說內(nèi)心對將來慌恐不安,可想著能讓母親活下來,就應(yīng)了。
臨分別時,母女兩人想著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見,心中就悲痛欲絕。母親緊著叮囑女兒要聽主人話,萬事小心,好好照顧自己,女兒含淚應(yīng)著拜別母親。看著漸行漸遠(yuǎn)的女兒,母親不停地念叨著:“孩子,別怪娘恨心,娘不想你跟著我餓死,做下人,總歸是條活路……”
過沒多久,聽說附近有一大戶人家辦喪事,說是排場很大,大家都想著也許到時候主人家會施粥,周圍很多人都去瞧熱鬧,這位母親也去了。
在幾里外就聽見了吹響器的聲音,嘹亮的嗩吶聲此起彼伏,熱鬧的很,想想場面肯定是百年難得一見。
等到了地方,那排場,彩旗飄飄,紙貨都擺了一里地長。彩紙糊成的飛禽、走獸,活靈活現(xiàn),搖錢樹、金山、銀山,應(yīng)有盡有,陰陽宅更是雕梁畫柱,亭臺樓閣,極盡奢靡,高頭大馬,童男童女等等也都栩栩如生。一看就讓人知道這家孝子希望自己的先人在陰間也依然安享富足,使奴喚婢。
這位母親走著看著,心里還不住的感嘆,現(xiàn)在的年景這么不好,窮人沒吃沒喝,賣兒賣女的,都快活不下去了,可大戶人家死個人還照樣大操大辦。
這位母親看著這,想著在大戶里的女兒,說不定已經(jīng)過上好日子了。
這位母親等到看到威風(fēng)凜凜的高頭大馬旁邊的童女時,臉一下子變得慘白,突然放聲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