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再次吹響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號角。站在歷史的交匯點上,廣大青年干部應勇立全面深化改革的潮頭,以青春之姿擔當起改革的先鋒角色,奮力撬動改革發展的嶄新杠桿,共同書寫改革開放的輝煌新篇章。
??在“立”與“破”中堅定改革信念。“破立并舉、先立后破”是我國改革開放積累的寶貴經驗,“立”敢為人先、固守正道之志,“破”刻舟求劍、閉門造車的發展思維。中國改革開放四十余載,既把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等根本的東西牢牢“立”住;又能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破”除制約發展的舊有體制機制障礙,敢啃“硬骨頭”、敢涉“深水區”,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推進各項改革。而這一“破立”并進的改革信念,不僅是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深刻總結,體現了黨敢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品質,更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了新的要求。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大黨員干部要抓好黨的創新理論武裝,要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圍繞實際工作所產生的矛盾深入思考、精準謀劃,既要在“立”上筑牢根基、鞏固成果,又要在“破”上勇于探索、敢于創新,以守正創新的姿態推動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在“謀”和“干”中彰顯實干成效。“謀”意味著依據問題導向做好改革謀劃與部署,“干”則是以“釘釘子精神”把改革措施落到實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顯著成效:近十年經濟增速實現年均6.1%的中高速增長,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一帶一路”朋友圈擴容至15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脫貧攻堅戰取得重大成果,歷史性消除了絕對貧困等,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等多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不僅在經濟方面增強改革定力,“干”成全國首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3萬億元的省份,更以“百千萬工程”為引領,加速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謀”出了一條具有廣東特色的鄉村振興與區域協調發展之路。在此背景下,廣大黨員干部要充分調動自身抓改革、促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改革大業,以“釘釘子精神”一錘接著一錘敲,確保每一項改革任務都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呼”和“應”中推進民生建設。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到,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要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做到老百姓關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進什么,通過改革給人民群眾帶來更多獲得感。”目前,上海率先垂范,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籌措建設力度、構建“一張床、一間房、一套房”多層次租賃住房供應體系,以多渠道保障人民“住有所居”;成都七中跨越山河,將優質教育資源通過網絡橋梁傳送至云南、西藏等教育薄弱地區,播撒知識的種子,點亮希望之光;中央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意見,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衛生體系。廣大黨員干部要“俯下身”到基層傾聽群眾意見,總結“最多跑一次”、新時代“楓橋經驗”等基層經驗,匯聚民智民力,將全面深化改革的列車精準駛向就業、醫療、教育等民生關鍵領域,確保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