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健康成長
自從入夏之后,媽媽們的朋友圈里突然被手足口病刷屏了——
“孩子在外面玩耍的時候接觸手足口患兒生病”、“某幼兒園因出現手足口患兒修園1周”
這種“來勢洶洶”的傳播性疾病,往往一現身就立馬撂倒一大片孩子。游樂場、幼兒園都成了重災區,寶寶哭鬧、不吃飯、發燒,都讓爸爸媽媽又心疼又擔心。
這都已經快放暑假了,可怎么辦呀?難不成,整個暑假就把孩子關在家里?這可不行,那有沒有預防方法呢?又怎么判斷孩子有沒有感染手足口呢?
癥狀:手足口病到底長啥樣?
手足口病(HFMD)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一種兒童常見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主,3歲以下兒童發病率最高。潛伏期為2-10天,病程一般為7-10天。
患病的寶寶會出現發燒的癥狀,部分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和普通感冒很像。然后,寶寶的口腔、手心、腳心和臀部會出現皮疹或皰疹。但好在大部分患病寶寶的癥狀都很輕微,一周左右就會自愈。
病因:感染原因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腸道病毒是一類病毒的統稱,有很多不同的品種,一般通過呼吸道(唾沫、咳嗽、打噴嚏等)、胃腸道(糞-口途徑)傳播,另外,如果接觸到患者的口鼻分泌物、皮膚或粘膜皰疹液及被污染的物品等也會造成傳播,傳染性非常強。
治療:對癥治療,等待自愈
大部分寶寶癥狀并不會危及到生命。都是屬于比較輕微的。其實手足口病是無特效藥的疾病,一般都是自動康復的,不用吃抗生素、中成藥和所謂的抗病毒藥;若是體溫太高,可以給孩子吃些退熱藥物;大約需要7-10天的時間,孩子就會自愈。
另外嘴里的皰疹會讓寶寶很疼,拒絕進食。媽媽可以讓寶寶用溫開水或鹽開水漱口,吃一些溫涼的流質或較軟不需咀嚼的食物來讓寶寶舒服一點。也可以給他喝冰牛奶或吃冰淇淋來緩解不適。
預防:勤洗手就是最好的防護
所有寶寶可能會放進嘴里的東西都要清洗干凈。不僅要給寶寶勤洗手,媽媽在給寶寶換過尿布后也要勤洗手哦。
腸道病毒最怕紫外線和高溫煮沸式消毒,可以用這兩種方式來消毒。
另外家里要多通風,盡量避免帶寶寶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有些感染者并沒有發病癥狀,但在發病前幾天,就已經攜帶了傳染病毒。疾病高發期間,不要往人多的地方湊。
·幾個常見問題
Q:得過手足口病就不會再得了嗎?
回答
很遺憾,答案是否定的。剛才也說了,腸道病毒是一類病毒,有很多品種的病毒。
Q:要不要去看醫生?
回答
要的。如果寶寶出現了發熱、出疹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寶寶在短時間內病情加重。
Q:有什么特別值得注意的?
回答:
有,手足口病的重癥病例。
雖然大部分情況下手足口病的癥狀都很輕,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會發展為重癥,比如腦膜炎、心肌炎等。重癥是無法預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這就是手足口病讓人害怕的地方。
早期發現重癥并及時送醫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3歲以下,家長要特別注意,在剛發病的幾天里,如果有以下癥狀:持續不退的高熱、精神萎靡或者煩躁、睡眠過程中一驚一跳、嘔吐,請不要猶豫,立即帶孩子去急診。如果醫生懷疑有腦膜炎,可能要做腰椎穿刺,請不要抗拒,聽從醫生的安排。
Q:能打疫苗預防么?
回答
我們國家自主研發的EV71手足口病疫苗已經投入使用,屬于二類疫苗(自費)。6個月至5歲兒童都可以接種,12月齡前的寶寶效果最好,接種時間越早越好。
這種疫苗針對的是71型腸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對其他類型病毒起不到作用。
但由于71型腸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毒,還是能起到很大的防護作用,所以還是建議盡量給寶寶接種。
Q:手足口病或皰疹性咽峽炎如何區別、應對?
回答
這兩種疾病的表征非常相似,應對比區別更加重要。
由于這兩種疾病會在7~10天自愈,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用藥。如果孩子因為發熱、水皰破裂產生嚴重感染或脫水嚴重的時候,及時看醫生更加安全保險。
其實大部分時候,這種麻煩的病并不可怕。只要科學護理、學會判斷需要警惕的信號,孩子都能很快好起來。
說到底,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是最關鍵的,防止病從口入就要勤洗手!
這才是最簡單、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一定要記住哦!